从经济学理论来说,无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还是马克思的经济理论都指出,一个社会只有满足了人们的生存需求之后,才能开展其他的活动。所谓生存需求,首要的当然是“吃饭问题”。在我国和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粮食是人们的主食,人们的饮食习惯是不易改变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人民摄取的热量和蛋白质,3/4来源于粮食。我国人口数量已超过13亿,粮食作为与13亿人口休戚相关的商品,其特殊性自然是不容置疑的。<br>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家。“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是对中国农业对世界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是中国耕地资源匮乏的生动写照。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涉及粮食生产、分配、贸易、消费等各个环节,是一个包括宏观调控、储备流通、质量监测等诸多层次的系统工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农业大国,妥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意义。<br> 由我国的国情、粮情所决定,粮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安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政治稳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br> 1.1.2 传统的粮食安全解决思路<br> 国内关于我国粮食安全的解决思路具体来说主要有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和利用国际市场,保证我国粮食供给两种观点。<br> 1.1.2.1 通过国际市场实现中国粮食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br> 这是当前很流行的一个观点,然而这种想法不现实。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国家,多进口没有比较优势的粮食,对资源配置的改善、农民的收入增加甚至经济增长都有好处。但是有些出口大国常以粮食作为武器来达到政治目的,各国都不愿意自己的粮食安全被其他国家控制。中国为了生存,自然也就不能也不愿意大量进口粮食(林毅夫,2004)。中国人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