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元代,北京与上海已分别发展成为中国的国家首都与地方县城。明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发展环境的变化,两城市的经济功能都得到增强,其中又以上海经济功能的增强表现得最为明显,从而使两城市在中国的地位、作用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力量仍然弱小,也难以冲破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束缚,因此,直至鸦片战争以前,两城市在中国的地位与作用在总体上延续了历史的定位。与此同时,为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也发生了局部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被以新的方式引入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政治地位与作用上,北京在元朝时期成为封建中国大一统帝目的首都之后,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没有对其地位提出挑战.而且因为漕运的发达和各种形式的物资流动不断扩大而为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物质保障,从而使其封建政治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同。而上海,在元代成为县城以后,一方面,随着明清以来尤其是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上海地区在维持国家统治需要的经济基础方面的重要性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明清以后来自海外的骚扰与侵袭开始时有出现,除明朝时期的倭寇外,人清以后西方殖民者也开始在中国东部海岸周围出没,因而使上海的政治地位出现上升的趋势。雍正八年(1730年),经江苏巡抚尹继善上奏,将分巡苏松道南苏州移驻上海,并加兵备衔。在国家的行政等级上,“尽管道的衙门在某些方面比较像省级的专门机构,而不像区域层级中的单独的行政机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