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盈余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既有数量特征又有质量特征。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只是盈余的数量特征——即盈余的大小,很少关注盈余的质量特征——即盈余的质量(或称之为品质)。近几年来国内外会计界不断曝光的造假事件使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认识到会计盈余质量特征的重要性。但国内外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盈余质量的测度体系。本文用规范研究法,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盈余质量的含义、内容、表现形式、盈余质量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关系。以盈余质量具有的预测性、结构性、持续性、及时性等四大特征为基础,设置了一个由动态和静态相结合、长期和短期相弥补、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相配套的13个指标构成的测度体系。这一体系,可以综合地对盈余质量的高低进行测度计算。论文用实证研究法分析了257个上市公司6年样本数据的盈余质量现状,并将13个指标分为正向型指标、逆向型指标和稳定型指标,根据功效系数法对每个指标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求出每个指标最低值、较低值、中间值、较高值、最高值(稳定型指标被认为是由一个正向型指标和一个逆向型指标组成),得出每个样本在大样本基础上的单指标评价系数。论文用熵权法初步求出指标体系的特征向量,并以此为基础,用有导师神经网络学习法进行训练,最终求出各测度指标的权系数。这种方法避免了层次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中人为因素的干扰。根据求出的单指标评价系数和测度指标权系数,计算出13个单指标评价系数的加权平均数,并以此衡量各样本的盈余质量的高低。将得分值用百分制表述后,得分越高,表明盈余质量越高;反之,盈余质量越低。本测度体系还进一步将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分为优、良、中、可、劣五个等级,以帮助投资者提高使用会计信息的能力,甄别上市公司报表盈余的真实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综合测度结果来看,样本中大部分公司的盈余质量不高,平均得分58分,属中等质量;从单指标评价来看,动态性指标得分较低,静态性指标得分较高,反映出长期来看盈余质量低于短期盈余质量。通过考察不同公司之间的盈余质量和各指标的差异,用实证方法证实了三个假设:sT公司盈余质量低于非ST公司盈余质量;主营业务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正负符号不同的公司其盈余质量低其他公司的盈余质量;净资产收益率处于0~1%之间的阈值公司的盈余质量低于一般公司的盈余质量。针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不高的现象,论文提出了分别从会计技术、会计规则和会计管制等方面提高盈余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盈余质量测度等级神经网络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