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富士康内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9029258
  • 作      者:
    魏昕,廖小东著
  • 出 版 社 :
    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1.以小见大,以点观面,由富士康危局引展出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一大困局;<br>    2.《富士康内幕:全球最大代工企业成长真相》继承了“新视点财经”记实文学式的著述方式,可读性非同书可比。<br>    3.“真相”的立意完全不同于已有的同类图书;
展开
作者简介
    廖小东 资深财经作家,自由撰稿人。曾出版有《摸清对方的底牌》、《直面企业的冬天》、《比亚迪真相》等畅销作品。现于某核心研究机构从事战略规划研究工作。<br>    魏昕 文学学士,经济学硕士,知名财经作家和图书策划人。自1997年以来,相继出版有《WTO与中国经济管理干部丛书》、《小康中国痛——来自底层中国的调查报告》、《中国诚信危机》、《中国企业跨国发展报告》、《走私:逼你穷困潦倒》、《牛根生财富心经》、《中国大企业真相》、《王石财富密码》、《谁来拯救美国》和《万科真相》等10余部专著。另主编有《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转型中的阵痛》等多部图书作品。其中的《小康中国痛》不仅反响强烈,还为高层所关注;《牛根生财富心经》、《王石财富密码》、《谁来拯救美国》、《万科真相》等书,更是相继成为时政/财经图书榜上的热点。
展开
内容介绍
    经济发展像海浪一样,一浪接着一浪往上走,但是在浪与浪之间有休整与回落,所有企业便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沉沉浮浮,有的顺浪而起成就了一番宏图,有的逆浪而行折戟沉沙。2008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更是雪上加霜,瞬间便把中国一大部企业推到了阵痛的边缘。<br>    富士康作为中国最大的加工出口企业,中国珠三角地区出口导向型企业的代表,早已成为一个样板,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缩影。然而,就是这个巨无霸,全球的代工之王,在2010年上半年却以一系列悲剧性事件令全球舆论瞩目。表面上看,这仿佛是一个企业的问题,但深层里正是中国所有加工型企业面临的共同考验。如果要从战略上看,则是全球经济环境深层次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前期冲击。<br>    “反者道之动”。先贤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事物具有轮回的特性,任何事都是物极必反,当中国的出口型经济增长模式摸到了发展的天花板时,加快转型即是当下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核心主题,更是富士康这一类代工企业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br>    本书以富士康为着眼点,以中国经济成长为大舞台,放眼于全球经济的大环境,通过展现富士康这一中国出口型企业标杆的成长轨迹,透析了富士康站在利润刀尖上跳舞,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的严峻局面。<br>    在这本书里,我们叙写富士康的故事,回顾富士康的历史,剖析富士康的调整,展现郭台铭的性情,目的在于启发众多中小企业和出口型企业所面临的当下变局。
展开
精彩书评
    几乎是在世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郭台铭已将他的公司变成了中国最大的出口企业,以及世界最大的电子产品合同生产商。<br>    ——美国《华尔街日报》<br>    当一项产品价格下跌到大家都无利可图时,就是鸿海开始赚钱的时候了。<br>    ——前花旗美邦银行董事总经理Kirk Yang<br>    富士康生产过程完全机械化,人的角色不见了。富士康员工没有体力、智力的享受,只能靠军事化管理来支撑下去,最后难免酿悲剧。<br>    ——台大城乡所教授夏铸九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谁说跳楼是场 “秀”<br>    一个个青春的生命在富士康陨落,这究竟是怎么了?为何年轻的生命无意于留恋人间?<br>    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后,全国震惊,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富士康管理模式的思考,对富士康发展模式的思考,甚至蔓延到整个代工企业领域的思考。<br>    这是时代的阵痛,是经济转型的阵痛。<br>    1.有多少生命可以“连跳”<br>    2010年5月26日,广东。<br>    此时的南方开始进入盛夏季节,潮湿炎热的气候让人心烦意乱。飞机从台北升空后,朝着深圳的方向飞行,当飞机航行在海峡上空时,蓝色的大海以及绿色的宝岛都在迷雾中淹没了。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坐在自己的专机上,眉头紧锁,长叹了一声。回头看了看身后的人。专机上坐满了人,都是富士康的骨干人员与请来的心理医生团队,见郭台铭神情严肃,机舱内也安安静静静,只听到飞机的轰鸣声。<br>    郭台铭一个多月都没有睡好觉了,自从2010年1月开始富士康接连出现跳楼事件以后,事态就越来越严重,5月,当富士康的第八个员工跳楼的时候,事情到了爆发点,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各大报纸网络纷纷把矛头指向了富士康,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南方周末》的实习记者为了挖到更大的猛料,卧底富士康厂区进行调查,在媒体上发表了《潜伏富士康28天手记》。当富士康第九个员工跳楼身亡的时候,深圳市委市政府坐不住了,5月19日,派出了以副市长带队的专题调查组进驻富士康。<br>    一时间,富士康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以至于被媒体攻击为“血汗工厂”。<br>    专机降落在深圳机场后,一脸疲倦的郭台铭走出机场后,遇到了大批的记者围追堵截,犹如明星一般。面对记者的提问,郭台铭无心应答,匆匆上车来到富士康深圳龙华厂区。<br>    5月26日上午,富士康首次把公司的大门向外界敞开,安排了200多名中外记者参观车间、游泳池、员工关爱中心等,郭台铭陪同在一起,一边讲解各种规章制度,各个单位的功能属性,一边向记者证明富士康并非是“血汗工厂”。末了,说起跳楼事件,郭台铭动情地说:“我是非常地沉痛,5年前,我丢掉了自己的糟糠之妻,还丢掉了自己一手带大的弟弟,他们都是我亲手抱进棺材的,所以,我对生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生命都值得关爱,每个生命都值得救的。”<br>    下午,富士康召开新闻发布会,在会上,就富士康半年来接连不断的跳楼事件,近60岁的郭台铭面对黑压压一片记者说道:“我以非常诚挚而且非常慎重的态度,来向所有的社会,所有的大众,我们所有的员工及他的家属,我致我最高的歉意。”说完后深深鞠躬,并坦承富士康很多工作没有做好。<br>    当天下午,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为此特意赶到富士康进行调研,走访了车间、食堂、员工关爱中心,还与富士康员工代表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与工作情况,并与郭台铭进行了沟通。在新闻发布会上,郭台铭承诺改善员工待遇,提高员工工资,并兴建医院与心理治疗中心,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帮助。<br>    傍晚,深圳市政府召开说明会,会上,深圳市政府秘书长、政府新闻发言人李平引用了市委书记王荣的话说:“我们感到十分震惊、十分惋惜、十分痛心。”并说“富士康科技集团发生的连续坠楼事件,是快速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期出现的特殊问题,涉及社会、企业、员工等多方面因素,情况比较复杂。”<br>    说明会上,李平还称,深圳市委市政府将成立更高规格的领导工作小组,并下设若干专责小组,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力推进有关工作。深圳市公安等部门将和企业一道,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强防范,人防、技防、物防措施一起上,仔细排查、堵塞漏洞。<br>    深圳市委市政府积极处理问题的态度,郭台铭诚恳的道歉得到了很多记者的认可,但是这并没有阻止事件的持续恶化。就在郭台铭召开完新闻发布会后,当天晚上23时27分,一位23岁的贺姓员工在富士康科技园C2宿舍楼跳下死亡,这位贺姓员工于2009年6月18日进入富士康工作,还有一个多月就满一年了。<br>    第12跳的产生让全国人的心都揪起来,本以为可以风平浪静一段时间了,哪里想到事情远远不是如此简单,还有更深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以至于有不坏好意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说:“第13跳、14跳什么时候会发生?”还有喜欢恶搞的网友在QQ群里戏谑道:“把不听话的员工都送到富士康去”。<br>    树欲静而风不止,富士康陷入了更大的危机当中。香港《大公报》透露出一则消息,富士康事件惊动中央高层,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多个中央部委将于近日组织联合专家组入驻富士康企业展开实地调研。研究年轻一代农民工的收入分配,工作环境问题,同时督促企业及时调整和反思自身管理模式,搞好劳资关系。<br>    除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也震惊了多家国际巨头,苹果、惠普、戴尔、索尼及诺基亚的产品富士康都有代工,这些品牌先后表示要派出调查人员前往富士康,就“连跳”事件进行实地调查。苹果公司的发言人回应传媒查询时说,他们正在评估富士康对自杀潮所采取的措施,要确保苹果产品的供应链是安全的,而且员工要获得尊重和尊严对待。<br>    各巨头当中,处理问题最快的是苹果公司。6月2日,苹果公司宣布调查处理结果,考虑到工资低是富士康员工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苹果拟向负责代工生产的富士康直接提供1%至2%的利润补贴,鼓励富士康改善员工待遇。<br>    在各方的支持与督促下,富士康决定为大陆工厂的基层员工加薪20%,由原来每月900元的底薪将增加到1100元。这样一来,富士康每月将多支出约4.2亿元。加薪计划出台后,被认为是迈出了实质性的整改步伐。<br>    然而,作为一个利润率只有7%左右的大厂,如何在微薄利润中生存?成为一个大难题。富士康加薪两成,意味着其一直对外倡导的成本优势或将不复存在,成本优势的不复存在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与存亡。<br>    重重压力之下,富士康该怎么办?<br>    哲学家罗素说:“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有如此多的忧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有如此多的原因导致忧虑”。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富士康的忧虑?一向处理事情干净利落、深谋远虑的郭台铭一个月都睡不着的问题会这么简单就解决了吗?<br>    2.为什么是富士康<br>    要了解富士康为何频频出现早逝的青春,先了解几个跳楼的人。<br>    2010年5月14日,一名年仅21岁的安徽籍男工梁超,从宿舍楼7楼楼顶坠下,当场身亡。<br>    2010年5月6日,深圳宝安区龙华街道富士康厂区,22岁男工卢新从阳台跳下身亡。<br>    2010年4月,18岁的李海偷偷卖掉家里的摩托车,得到300元,买了一张火车票从湖南醴陵来到深圳。42天后的凌晨,他从富士康的楼上跳下。<br>    2010年1月23日,凌晨4时许,富士康19岁员工马向前死亡。<br>    2009年7月15日富士康25岁员工孙丹勇跳楼自杀。<br>    综合观察这10多个员工,的确有相当大的共性:除最小17岁、最大28岁外,其余都集中在18至25岁的年纪,其中5人为“90后”;除来自云南、甘肃的两人外,其他人都来自河南、湖南、江西、安徽、湖北5个中部省份,大多来自农村;除4人进厂时间不详,其他人全部都是2009年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进厂,亦即入职时间都不到一年;工种上,除一人是物流职员外,其他均是富士康一线员工。<br>    5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在深圳演讲说,中国应反思“低人权优势”的发展模式,18岁~25岁的新生代劳务工有更多的平等、权利、被尊重、自我实现的要求,无法像父辈一样忍辱负重,但他们在城市里无根无助,是一个酸楚的“飘移的社会”。<br>    截至目前富士康第十三跳的新闻已经出炉了,还会有第十四,十五,十六……吗?这些自杀事件也确实说明社会分配机制不公,百姓生存压力过重,太多的社会矛盾已经极端化,领导观念必须改变,社会机制也需要调整,但这些靠赶走一个富士康就能解决了吗?真是社会问题我们从社会上找原因,但是希望别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不满,或者达到自己不为人知的目的。<br>    很多事情除了死之外,还是有办法解决的,既然活着能解决又何必死呢?<br>    回顾了跳楼事件,再来看富士康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如果说富士康跳楼事件对社会影响很大的话,而由此引发的加薪事件则对珠三角地区的加工型企业影响很大。<br>    富士康第一次宣布加薪的消息出来后,受到了大众的好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增大了开支,根据花旗银行的预估,富士康员工加薪20%,可能造成营运收益减少10%到12%,将会吞食富士康大部分利润。<br>    让人想不到的是,为了彻底解决劳资问题,短短一周后,6月6日富士康又宣布第二次加薪,且幅度更大,两次加薪达到了60%,2010年10月份,富士康旗下的中国深圳工厂工人薪资提升至2 000元。<br>    这一下,珠三角的企业紧张了。富士康作为加工企业的龙头,在深圳的影响巨大,会引发连锁效应,富士康加薪了,其他的企业也要跟着加薪。富士康加薪后,深圳一位制衣厂的老板说,厂里有经验的普工2009年基本工资是1 200元,1 100元的工资太低,熟手根本不会干。富士康加薪后,现在生手也要1 200元以上了,公司员工还缺几十个人,招不上,没人就接不了大的订单。<br>    自然,业内也有不少人质疑,富士康真的能加到那么高吗?加那么高是不挣钱了吗?出乎意料的是,在众人对其利润的质疑声中,富士康开始了内迁的计划,将工厂迁往工资成本低的地方。<br>    2010年6月9日,富士康向深圳有关部门下达通知,龙华厂区30万人共11个事业群,只留下2个利润高的事业群,而拥有10万员工的观澜厂区将撤销,与龙华厂区合并。其中,做惠普服务器的研发部将全部搬往天津,而相连的生产线也将一同搬走,2个月完成任务。而其他事业群除搬到天津外,还将搬往山东烟台、武汉地区。<br>    事实上,富士康要转移生产基地并不是从跳楼事件开始的,之前就有这个计划,目的是降低人力成本、优化布局、加速渠道转型、向产业链寻求较高代工费,甚至向政府争取更多税收扶持。<br>    郭台铭带领全球媒体参观富士康的前一天,他尚在台湾地区接待来访的四川省政府访台代表团。5月26日当天,郭台铭接受完全球媒体采访,即“一日穿梭两岸”,从深圳赶回台湾地区参加与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的晚宴。当晚,双方即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郭台铭宣布鸿海将加速西进设厂的步伐,会上还用了一句很人性化的话叫,“让年轻员工能够回家乡工作,感受家的温暖”。<br>    搬迁对于深圳的员工来说,又是一次地震。富士康有关部门怕出现问题,开始做宣传工作,动员员工随迁天津,称天津那边环境好,选址靠港口海边,交通方便,没事的时候可以去看看海景。又说,不想去的员工也别着急,公司会安排好,能调换部门的尽量调换。<br>    有的人听说要搬走,很高兴,说:“如果真要搬走,我倒高兴,深圳生活成本高,压力太大,在这里只能在1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蜗居,在内地却可以住100平方米的大房。”<br>    然而,有的人却习惯了在深圳上班,听到搬迁的消息,都没心思上班了,一位员工无奈地说:“在深圳已经待了三四年了,打算在这里成家,怎么可能搬走?”<br>    面对富士康的迁移,深圳的其他厂家心里七上八下的,不是说每个厂家都可以像富士康一样财大气粗,可以随便搬来搬去,而且每到一地方都会受到政府的欢迎。一个做玩具的厂商就感叹道:“搬厂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做玩具的,都需要喷油漆,搬到内地去,冬天至少有一个季度干不了活,因为温度太低油漆融化不好。”<br>    企业加薪,迫使工厂外移,长远来说,对珠三角是有利的,能迫使企业转型升级。这是城市历史性的转折,而转折往往是由一些突发事件推动完成阵痛升级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谁说跳楼是场“秀”<br>一个个青春的生命在富士康陨落,这究竟是怎么了?为何年轻的生命无意于留恋人间?<br>富士康跳楼事件发生后,全国震惊,同时引发了人们对于富士康管理模式的思考,对富士康发展模式的思考,甚至蔓延到整个代工企业领域的思考。<br>这是时代的阵痛,是经济转型的阵痛。<br>1.有多少生命可以“连跳”<br>2.为什么是富士康<br>3.摸底富士康<br>4.不让悲剧延续<br><br>第二章 创业台湾岛<br>富士康最早发家于台湾地区,20多岁的郭台铭凭着自己的胆魄与智慧,凭着自己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勇敢进入模具行业,进入代工领域,历经磨难之后,走出了一条大路。<br>当我们回顾富士康的早期创业之路时,不得不佩服郭台铭的眼光,顺势而敢为,以势取大利,可以说是郭台铭早期创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br>1.7.5万元起家<br>2.模具业的诱惑<br>3.冲刺中转型<br>4.挺进PC<br>5.神奇的CMM模式<br>6.交行雪中送炭<br><br>第三章 神往大陆<br>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后,国门大开,神州大地掀起发展的浪潮,身在台湾的郭台铭感觉到了一个巨人的苏醒,感觉到了祖国大陆隐藏的商机,他来到了深圳,作为最早一批来大陆投资的商人,富士康品尝到了成功的美酒。<br>1.富士康横空出世<br>2.进军祖国大陆<br>3.神州的高速成长<br>4.圈地资本场<br><br>第四章 心中装下一个地球<br>世界经济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来自于人力、资金、资源、消费和政策的不平衡。正是这种不平衡带来了世界范围的分工合作,在全球的市场上,为各个类型的企业提供生长和壮大的空间。一个有志于立足世界的企业,不会局限于自己的小环境,反而会拼尽全力去世界市场上争抢资源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富士康就是凭借着这种意识完成了全球布局,快速成长为全球五百强之一。<br>1.大象的玫瑰<br>2.代工者的王冠<br>3.日不落帝国<br>4.成就全球之最<br><br>第五章 惊艳的“富比之争”<br>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讲:“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从企业管理来看,一个没有经历风雨的企业不是坚强的企业。<br>富士康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对手的干扰。企业遇到对手的挤对与攻击怎么办?按郭台铭的做法,回击是最好的办法。富比之争就是一个典型案例。<br>1.初生牛犊比亚迪<br>2.渐成心头之患<br>3.挑起“富比之争”<br>4.升级的战争<br><br>第六章 根在中国<br>富士康在深圳等地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之后,开始布局整个中国。郭台铭充分利用各地的招商政策与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壮大富士康的实力,从此,富士康走上了“开厂挣钱,挣钱开厂”的良性循环道路,把根深深地扎在全国各地,扎在13亿人的心中。<br>1.剑指内陆山西<br>2.布局长三角<br>3.抢滩渤海湾<br>4.移师中西南<br><br>第七章 富士康之谜<br>代工领域,技术门槛很低,许多企业都进入这一领域,竞争非常惨烈。然而,富士康却能从这千军万马中杀将出来,获得一个又一个的国际订单,将苹果、戴尔、英特尔等国际大厂划为自己的客户,以至于许多业内人说:“富士康走的地方寸草不生。”那么富士康这种强大的竞争力是如何实现的呢?<br>1.永远的低成本<br>2.把企业当军营?<br>3.人机如此融合<br>4.独裁果真为公?<br>5.再话垂直整合<br><br>第八章 “富士康”的困局<br>回顾富士康事件可以发现,富士康的困境不是一个企业的困境,而是一个产业的困境,即加工型企业的生死抉择,可以说整个加工型企业都进入了“富士康式”的冬天,在金融后危机时代,在产业升级的转折点上,中国所有加工型企业如何度过这个冬天?<br>1.金融风暴很受伤<br>2.拷问旧有模式<br>3.渐成主力的“80后”<br>4.探问未来之路<br><br>附:“管理狂人”郭台铭语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