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常监督
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实务中,按照监督的主体,一般分为管理层监督、单位(机构)监督、内部控制机构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等。
(1)管理层监督
董事会和经理层充分利用内部信息与沟通机制,获取适当的、足够的相关信息来验证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设计和运行,并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持续监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董事会召开董事会议或专业委员会会议,获取来自经理层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活动信息。可以利用内部审计、外聘专家及外部审计师、政府监管的力量,也可以通过询问非管理层员工、客户(供应商)等方式,持续监督经理层权力行使情况。
经理层召开经理办公会、生产例会、经济活动分析例会等,收集、汇总内部各机构的经营管理信息,持续监督内部各机构的工作进展、风险评估和控制情况。经理层听取员工的合理化建议,不断完善员工合理化建议机制,明确相应的责任部门、单位、征集方式、评审办法、奖励措施等内容,对员工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
董事会(或授权审计委员会)、经理层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听取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获取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缺陷,积极采取整改措施并督促整改,促进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2)单位(机构)监督
企业所属单位及内部各机构定期对职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实施自我监督,向经理层直接负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企业所属单位及内部各机构召开部门例会或运营分析会等,汇集来自本单位(机构)内外部的有关信息,分析并报告存在的问题,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控。
企业所属单位及内部各机构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开展自我测评,至少每年检查一次。企业所属单位及内部各机构对与本单位(机构)环境变化、相关的新增业务单元以及业务性质变化、业务变更导致重要性改变的业务活动进行跟进确认,评价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
(3)内部控制机构监督
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内控机构。内部控制机构结合单位(机构)监督、内外部审计、政府监管部门的意见等情况,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企业认定的重大风险的管控情况及成效开展持续性的监督。
内部控制机构还可以通过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召集有关管理层和员工就企业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特定问题进行面谈和讨论,同时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管理结果分析等方式进行监督测试。
(4)内部审计监督
内部审计机构接受董事会或经理层委托,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审计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定期组织生产经营审计、内部控制专项审计和专项调查等,主要对企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下属单位负责人的廉洁从业状况、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等进行监督检查,并向董事会或经理层提出管理建议。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