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新东方俞敏洪生意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207707
  • 作      者:
    孙蕴洪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画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俞敏洪,浅薄却又深刻,浮躁却又坚定,短期却又长久,江湖却又庄严。
  知识分子最怕利益纠纷。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成功者,就是能够挺立在孤独、失败与屈辱的废墟上仍然不倒的人。
  领导者一定要心胸开阔,敢于承认错误。
  对待人才,要给钱,给感情,给发展平台。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永远比周围人做得好一点。
  我们试图用最短的时间来影响到新东方的每一位学生。
  绝对不做自己能力控制不了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当大厨,这样当你的大厨撂勺子时,你还可以救场。
  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在某种意义上,商人脸皮要厚,因为他要遭受挫折、失败,要被人看不起。
  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我的激情是源自内,己<的一种动力,一种不可磨灭的梦想。
  商人的心态是什么能赚钱做什么,我下不了这个手我得喜欢,而且对别人也有好处我才做。
  只有你心中开始平了,这个世界才会给你打开广阔的道路。
  每一次突破都是每一次积累的结果。
展开
内容介绍
  30年前,一个叫俞敏洪的年轻人扛着扁担,穿着补丁裤子迈进北大校门。他刚刚结束了第三次高考,也许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上天,让他终于跨上了从小村庄通往祖国首都的独木桥。
  30年后,正是这个叫俞敏洪的不再年轻的年轻人,坐上了中国培训教育界的头把交椅。从国内到国外,凡是跟英语沾点边儿的中国人无不知道俞敏洪的大名。
  这30年横亘在俞敏洪的生命里,见证了他“挺立在孤独、失败和屈辱的废墟上”的奋斗历程,也为中国的培训教育和留学史书写了不可抹煞的一笔。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俞敏洪语录】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情景还原】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这句话,写在新东方的讲义上,每-个入学新生人手一册。有人说它代表了新东方精神,也有人说这是俞敏洪的座右铭。当然,还有很多人说这句话只是泛泛的空谈,一点实际意义也没有。不管怎么样,这句话,在俞敏洪那里被奉为圭臬,是他前半生经历的总结性发言。仔细剖析他一路走来的经历,你会发现,“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放在他身上可谓恰如其分。
  俞敏洪,1962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市长江边的一个农村。30多年前,读完了高中的俞敏洪不得已辍学回家务农,成为一名拖拉机手,用瘦弱的肩膀撑起了家庭的重担。
  1978年的高考,俞敏洪以英语5分之差名落孙山,做起了手扶拖拉机手。不能坐着干活,身体单薄的俞敏洪只能在后面被拖拉机拉着走,要在泥地里跑几十公里,他的身体像散了架似的,但他没有绝望。
  1979年,俞敏洪第二次高考失利,更为可惜的是,这一次,他又因英语的几分之差而名落孙山。同年,他成为一名乡间中学的民办代课教师,想起自己的梦想,内心充满了“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怀,但是,他依然没有绝望……
  终于,迎来了第三次高考,俞敏洪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即将在绝望中铺开。北大,中国最高学府的大门向俞敏洪这个乡间孩子打开了,希望的光芒终于眷顾了他。不过那时,懵懂的农村孩子俞敏洪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今后会成为中国最大培训机构的领航者。
  大学五年,俞敏洪过得并不快乐,身体也出了毛病,患上肺结核,曾有整整一年在医院度过。据他自己说,大学期间,他始终是一个“边缘人”。如果说风华正茂的王强(新东方元老之一)是舞台上的焦点,那么他自己就是角落里的观众,甚至是站着的观众。别人大学里轰轰烈烈的爱情、友情都与他无缘。
  毕业留校后,好不容易过上了安定日子的俞敏洪,又被出国热撩拨得“蠢蠢欲动”。
  1988年,俞敏洪通过了TOEFL和GRE考试。但此后的两年里,美国一改前几年的做法,对中国采取了严厉政策,中国赴美留学人数锐减,俞敏洪自嘲“连太平洋一个小小岛屿上的夏威夷大学,都对我不屑一顾”。1992年,美国的一所二流大学答应给俞敏洪提供3/4的奖学金。于是俞敏洪约了几个同学一块儿出去力、托福班,挣剩下的1/4学费。
  打着北大的旗号私自办学,当然为北大不容,结果俞敏洪在全校被严厉批评。名誉扫地的俞敏洪只好被迫辞职走出北大。
  这时候的俞敏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周围是即将远走高飞的昔日同窗,他只能搬出好不容易分得的10平米宿舍,与老婆一起开始了落寞漂泊的日子。
  绝望了吗?没有!
  既然逼走江湖,干脆另辟蹊径。
  干老本行,租教室,自己办班,将出国英语培训进行到底。
  一干就干大发了。
  希望,就像远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绝望,则是横亘在你和那道风景之间的悬崖。跨越绝望,永远心怀希望,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考验的是芸芸众生超脱平凡的勇气和毅力。俞敏洪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并没有什么非凡的天赋异秉,所谓成功,不过就是在绝望中不放弃,努力寻找希望的光明的过程。
  普通人千千万万,但大多数缺乏的就是这种不绝望不低头的精神。心怀希望,永不绝望,这是成功者的先决条件。人生之路,无论是求学、工作,还是创业,总要面对种种困境,这并不稀奇,难得的是,面对困境时,具有那种“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和气度。
  如果总能在绝望中找到希望,先不说能否成功,至少,你具备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也就有了从“心”出发的无尽力量。
  【生意经启示录】
  逆境很公平,几乎每个人都有和它交手的机会。一个人是这样,一个企业也是这样。
  经济危机来袭,很多小企业难以为继,一些企业经营者在资金和市场的双重夹击下也是焦头烂额。但是如果再坚持一下,挺过寒冬,也许紧随而来的就是旺盛的市场需求,因为困难和障碍毕竟是短暂的,在绝望中不言放弃坚持下去者,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去问问每一个企业,知名的,或不知名的,总会面临难以逾越的困境,在绝望中真的绝望了,放弃了,那么结局只能是惨败。拥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态度,才能拥有挺立下去的基石,正如里尔克说的:“挺住意味着一切。”
  困境总是暂时的,只要不放弃希望,人就不会倒下。肉体可以疲惫,但精神绝不能垮。只要精神在,希望在,光明就在。在充满了曲折和不可知的变数的今天,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精神显得尤其重要和珍贵。
  【一语中的】
  既然相信理想,就应该执著于理想;
  既然相信希望,就应该执著于希望。
  哪怕有时理想近于幻想;
  哪怕有时希望近于绝望。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勇于创业:在孤独和绝望中铸就成功
俞敏洪出身贫寒,三次高考才进入北大,五年学习默默无闻,想出国几次未果,办托福班被北大处分被迫辞职……在办新东方之前,他的经历绝对称不上顺利。就是在这种几近歧路途中,他无奈逼上梁山,落草办班。从提着糨糊桶在深夜刷小广告的草莽英雄到国际上市公司的掌门人,这中间起起落落,颇具传奇色彩的新东方一步步被市场和同行们逼着往前走,能做这么大,俞敏洪自己也想不到。
1.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2.有时候需要别人踹你一脚
3.创业要敢于丢面子
4.忍受孤独
5.绝不放弃
6.只捡砖头,不行;只想着盖房子,也不行
7.做老鹰还是做蜗牛
8.把职业做成事业
9.像树一样成长
10.投资者喜欢有理想、有激情的人
11.善于营销品牌

第二章 在摸索中前进:做企业不得不往前走,倒退会带来更多的危险
新东方建立之初,只有俞敏洪和他老婆两个人,俞敏洪贴小广告、上课,老婆管钱,后来他把自己的亲戚,包括母亲,叫进来帮忙。随后从国外挖回好兄弟王强、徐小平共同经营,一人管一摊。2001年后因架构不合理、权责不清、利益冲突造成高层动荡危机,几年后危机平息,利用华尔街上市使公司运行向市场化、企业化方向不断推进。这简直是一段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模本。
新东方有非常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让学生考托福、GRE拿高分的技术和相应的激励机制。
1.消除企业的家族色彩
2.三驾马车,一人一块责任田
3.朋友在一起做事有好处也有坏处
4.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成成长蜕变
5.成长的过程中要允许犯错
6.借上市实现规范化运作
7.识时务,不顽固
8.上市是把双刃剑

第三章 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坚持理想,对顾客(学生)负责
“新东方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从新东方一开始到成熟,到上市,到现在,在我心目中始终没有变过。这个原则就是我们新东方要一直做教育,不是做生意,我始终是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尽管培训跟教育有区别,但是我认为良好的培训有时候比教育起的作用还大。”
1.明白客户究竟想要什么
2.善于抓住顾客(学生)的心理
3.要有和传统教育区别出来的鲜明特征
4.励志+幽默+应试的独特授课配方
5.比别人做得好一点
6.教育不能绝对商品化
7.做理想集团,而不是利益集团
8.新东方本身就是个矛盾体

第四章 文化创意:教育培训产业的“软实力”
文化创意产业要具备两个要点,第一是要有个人的创意,也即有一个好点子;第二,这种创意能够形成知识产权,这种知识产权能够形成一种产业,能够带动一些人就业,能够带来财富,能够改善人的生活环境,使人生活质量更高。
1.抓住国家教育背景下的机会
2.口口相传带来巨大商机
3.在培训市场中加以细分
4.打造完整的产品链条
5.创意和设计能提升产品质量,吸引更多客户
6.做中国教育的鲶鱼
7.希望跟学生做一辈子的交易
8.文化产业的价值取向问题

第五章 团队管理:一只“土鳖”如何带着一群“海龟”奋斗
“和其他企业相比,新东方的人员结构确实比较特殊”,仔细分析,在中国的企业里确实找不到类似于新东方这样的企业,员工中聚集了如此多的知识分子,其中大部分员工还都有着高学历的教育背景。而且在新东方这样的机构里,从老师到学生,全是人,任何技术都不起作用。如何才能抓住人心呢?在日常管理中,俞敏洪紧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兼容并包
2.“牛人”、“怪人”成就企业
3.做企业需要孙悟空
4.让大家在人性化的机构里做事
5.抓住“人”是一切的根本
6.做“珍珠”的保管员和串珠线
7.让下属在企业中感到受尊重
8.招纳“海龟”,既后悔,又骄傲
9.优秀的下属能鞭策管理者成长
10.让人才流动起来
11.用交流和培训避免品牌被稀释

第六章 经营法门:抓住细节,凭借感觉上下腾挪
俞敏洪曾表示,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好的CEO,自己将立即退休,同时,俞敏洪还不止一次地表示非常后悔把新东方做这么大,使自己不得不钻进自己织成的“笼子”,让自己不得不去操一些不想操、却不得不操的心。而对于靠感觉去经营企业的俞敏洪,这种"独特"的经营模式能否复制?
……
第七章 管理秘诀:以退为进的温和作风同样能带来高效能
第八章 增强团队内聚力:减少纷争,降低企业人员内耗
第九章 面对危机:考验智慧,不断提升领导力
第十章 企业家的人文精神:商人心态是什么能赚钱做什么,我下不了这个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