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际现象,所以我们在研究促使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兴起的主要因素时,首先进行实际观察和归纳分析。我们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混合所有制开始发轫于横向经济联合之中,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和非国有企业的机制优势通过混合所有制而得到有机结合,实现了优势互补,产生了协同效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当国有企业进人大规模的所有权改革阶段,由于意识形态约束和非国有资本短缺约束,以及对国有股东资源优势的持续利用、管理层对资产形成贡献的股份化,许多国有企业选择了混合所有制方式的改革。同时,政府也愿意保留一些国有股以“留一手”。民营企业不能享受与国有企业同等的国民待遇,也促成了混合所有制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理论探讨。我们认为,在上述因素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一些令人尴尬、发人深省的问题。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但获得资源更加困难,而且获得政府信任、民众信任、银行信任、客户信任也更加困难。中国目前还不是一个成熟的法治国家,民营企业对于获得保护有时缺乏信心。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仍然非常强势,它不但直接和间接掌握了许多资源,同时还习惯于保持对经济事务的控制力、对经济局面的掌控力,但它又并不熟悉、并不习惯去管理和引导纯粹的私有制企业。“国有而不倒”,以及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都促成了中国混合所有制的形成。<br> 我们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行了深入研究。一方面基于经验观察,另一方面基于我国对公司治理的理解,我们提出了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即SCORE,这个框架包括股权结构、约定条款、核心官员职位分配、特别规制和职工的雇用关系等五个方面。我们用这个框架对中国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公司治理进行了分析,发现中国的混合所有制当中国有控股的情况仍然占多数,而且许多混合所有制企业都存在股东间及股东与政府间的约定条款。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控制权体系中,内部人占有很大优势,他们即使在非国有股东进入后仍然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权力,不过,新进入的非国有股东也会一步步地向核心官员的职位渗透。政府常常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设立一些特别规制,以保障企业稳定运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不过,这些特别规制并不是非常有效。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职工雇用关系处于巨大的矛盾和变动之中,一些职工仍然保留“铁饭碗”,而一些职工已经改变了身份端起了“瓷饭碗”。同时,有不少职工也持有本企业的股份,他们既是“老板”,又是“雇员”,所以他们的行为有时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