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实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8442
  • 作      者:
    王新平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新平,男,1970年生,陕西凤翔人。200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质量管理、系统工程、生产运作管理。在《科学学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科学学与学技术管理》、《统计与决策》、《上海质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及IEEE-ICSSSM、ICIT等国际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1、ISTP收录4篇;出版教材2部。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完成厅局级科研项目3项,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中国质量经理注册资格A级培训教师、The 3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 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CIE39)国际会议论文评审组专家评委、《上海质量》杂志特约撰稿人、陕西省军工系统注册质量工程师兼职培训讲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实证》回顾了质量管理的由来及发展,讨论了中国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及其有效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把质量认证环境作为影响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QMSC)有效性、企业绩效的主要因素,从博弈论、机制设计视角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通过使用我国173家ISO 9000认证企业的有效数据对质量认证环境因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实证。
展开
精彩书摘
  20世纪60年代以后,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并在运用时各有所长。在日本被称为“全公司的质量控制”(CWQC)或“一贯质量管理”(新日本制铁公司),在加拿大总结制定为四级质量大纲标准(即CSAZ299),在英国总结制定为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即BS5750)等。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总结各国全面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2)全面质量管理的四个发展阶段
  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今天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
  (2)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并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时期获得了新的发展。
  (3)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人们通常所熟悉的。ISO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质量管理的由来及发展
一、质量管理的起源及发展
(一)传统质量管理阶段
(二)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三)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四)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五)质量管理发展阶段小结
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
(一)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概述
(二)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产生和发展
(三)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意义
(四)ISO 9000系列标准在中国
(五)ISO 9000系列标准的构成和特点
(六)ISO 9001与其他管理体系标准的比较
(七)ISO 9000系列标准发展趋势
三、现代质量管理发展趋势展望
(一)需求多样化使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成为主流
(二)通过完善产品设计加强产品质量管理
(三)生产型标准让位于贸易型标准
(四)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日益深化
(五)生产第一线工人参与质量控制
(六)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成为质量管理的关键
(七)质量成本成为影响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

第二章 中国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国的质量管理
(一)中国古代的质量管理
(二)中国现代的质量管理
二、中国质量管理学科地位问题
(一)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二)质量管理学的学科定位
(三)质量管理学的学术地位
(四)结论和建议
三、中国的产品质量
(一)工业品的质量
(二)食品的质量
(三)药品的质量
(四)建筑行业的质量
(五)医疗服务的质量
(六)中国的产品质量小结
四、中国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存在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三)对策建议

第三章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背景
一、实践背景
(一)ISO 9000热潮
(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有效性问题已成为关注热点
(三)中国质量认证市场的无序竞争导致质量认证行业声誉下降
(四)中国企业面临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
二、理论背景
(一)质量认证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争议较大
(二)现有文献关于质量认证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存在较大争议
(三)现有文献对质量认证有效性机制研究较为欠缺
(四)现有文献关于高层思想观念和国家监管等因素对于质量认证有效性的影响路径研究不够
三、研究目标
四、主要研究内容与本书的结构框架
(一)主要研究内容
(二)本研究的结构框架

第四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关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二、思想观念与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企业绩效关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与企业绩效的关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四、认证审核人员在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的作用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五、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机制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研究述评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企业质量认证有效性的博弈机制分析
一、模型理论基础综述
(一)博弈论及其发展历程
(二)委托一代理关系的基本类型与结构
(三)机制与机制设计理论研究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分类及其发展历程
(五)质量认证市场共谋问题的类型
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的界定及内涵
(一)对“有效性”的几种定义
(二)国内外学者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认证“有效性的研究”
(三)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认证的“有效性”的界定
三、双价二手车交易模型:促进市场完全成功
(一)模型假设及其博弈结构
(二)模型的均衡分析
(三)市场完全成功的措施建议
四、防共谋均衡:打破认证市场共谋
(一)认证市场共谋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性分析
(二)质量认证市场共谋的打破与防共谋均衡的形成
五、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机制设计
(一)第一方审核博弈关系分析
(二)第二方评定博弈关系分析
(三)第三方认证博弈关系分析
(四)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性机制设计构想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理论模型与假设
一、理论模型构成要素概念界定
(一)认证环境因素
……

第七章 质量谁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第八章 实证结果讨论
第九章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