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in China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0722
  • 作      者:
    黄晓鹏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无复本可借
收藏
作者简介
  黄晓鹏,1975年生于广东紫金。1994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市场营销专业,1998年获经济学学士学位。2001年就读于武汉大学经济法专业,2004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民经济学专业,2007年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共青团深圳市委办公室主任。主要关注领域是企业社会责任、收入分配、转轨经济、创业板市场监管等。曾在《中山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经济评论》、《制度经济学研究》、《新华文摘》等刊物上发表过论文。
内容介绍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中国实践》阐明了企业社会责任是利益相关者关于企业“共同剩余”分配的契约性质,建立了最优性和演进性的分析框架。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优契约是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协调和激励相容的逻辑统一体。现阶段正是某种程度的激励相容机制失范和利益协调机制欠缺导致我国出现大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社会责任演化是基于内外部规则的企业社会责任历时转变。我国自晚清以来的企业社会责任变迁具有内外部规则交织的螺旋式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通过深入分析我国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当前要全面把握和妥善处理好内外部规则的关系,从政府制定正式制度、推动利益博弈、融入非正式制度等三个方面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政策建议。
精彩书摘
  2.企业社会责任边界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问题,本质上就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合理边界问题。综合各家之说,笔者以为,可从前述三类“边界”概念来定义“企业社会责任边界”概念。从约束范围看,“企业社会责任边界”是企业社会责任由量变到质变的分界线,一旦超越范围边界,承担(或不承担)社会责任就会给企业带来危机;从最优行为看,“企业社会责任边界”是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应当遵循的规则和最优化的经济行为规范;从博弈结果看,“企业社会责任边界”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就“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
  3.本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涉及三个组成部分①:一是主体,即谁承担社会责任;二是客体,即主体承担什么社会责任(或责任领域);三是主客体之间的联系,即主体承担客体是对什么权威负责。笔者认为,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主体②,对社会(更确切地说是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最优”责任“范围”,具体责任是博弈参与方之间策略互动的博弈结果。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第四节 主要创新

第一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与性质:文献综述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渊源:多学科的视角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的性质

第二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最优契约分析
第一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博弈分析的企业社会责任契约
第二节 基于讨价还价博弈的经营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问题分析
第三节 基于委托一代理关系的经营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激励相容问题分析

第三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演化与规则
第一节 企业社会责任演化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企业社会责任演化的内部规则:演化博弈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演化的外部规则:政府制定外在制度

第四章 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古代商人的社会责任观
第二节 晚清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
第四节 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社会责任
第五节 欧美国家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变迁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问题与根源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与问题
第二节 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问题的根源

第六章 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历史变迁的规律
第二节 推动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政策建议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第三节 结语:企业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