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江南市镇网络与交往力:以盛泽经济、社会变迁为中心(1368-1950)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2099
  • 作      者:
    罗婧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江南市镇网络与交往力》是《江南社会历史研究丛书》系列之一,书中包括了:蚕桑丝织区域性交往圈中的盛泽、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嘉湖区域的影响等内容。《江南市镇网络与交往力》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商品流通的顺畅与市场机制的运行必然带动市镇丝织业生产的专业化发展,对盛泽市镇专业化性质及其丝织业生产专业化的探讨也有不少学者涉及。洪焕椿认为,江南市镇兴起和商业旺盛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经济与副业、工商业结合的兼业化道路,并举盛泽为证。陈忠平的研究显示,在苏嘉湖三府毗邻的数县中,东起盛泽,西至乌程、归安一带濒湖区农家养蚕业最为发达,从其南北两侧向该地贩运桑叶的贸易也最为兴盛,这一区域的蚕桑业专业化拥有相当高的水准。樊树志指出,明清时期,盛泽周围四五十里间,农家都已经把绫绸作为主业,丝织业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决定当地农家“有岁无岁”的主要依据。到了民国时情况依然如故:农家织成后,卖与绸庄,为该地农家经济之主要收入,农田收获反漠视之。赵冈也注意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简单的丝绸生产不断向农村靠拢的现象,并以盛泽作为典型的例证。彭安玉在讨论了专业化、商品化生产对市镇化的影响时,亦举盛泽为证。龙登高则通过盛泽的例子,说明专业市镇的勃兴正是因为手工业的发展,而其生命力在于拥有广阔的市场。
    最早提出“专业市镇”一词的是傅衣凌,他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据于当时社会生产,即商业、手工业、商品生产、货币流通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并成为全国性国内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乌青、南浔、濮院、盛泽等地“和丝织业有密切的关系”,“像这一类新兴的专业市镇,在江南地区是很多的”。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
二研究对象、视角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视角与方法
三交往力——贯穿全书的概念与思路
(一)区域研究视野中的"交往力"
(二)全书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盛泽镇的地域空间
第一节苏嘉湖区域中的盛泽
(一)盛泽的区域属性划分
(二)苏嘉湖区域的自然环境及盛泽的个性
(三)苏嘉湖区域的人文传统与盛泽的特点
第二节盛泽的交通、通讯系统及其演变
(一)水上古商道网络
(二)近代化的水陆交通
(三)邮政通讯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章蚕桑丝织区域性交往圈中的盛泽
第一节苏嘉湖蚕桑丝织业市镇群落及其特性
(一)明清苏嘉湖蚕桑丝织业市镇概览
(二)明清苏嘉湖区域的蚕桑丝织业交往圈
第二节近代苏嘉湖蚕桑区市镇网络剧变中的盛泽
(一)清中叶苏嘉湖区域的四大市镇网络
(二)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嘉湖区域的影响
(三)以盛泽为中心的丝织业区域性交往圈的重整

第三章沟通世界市场的盛泽绸
第一节盛泽绸商品化的渐进与突变
(一)盛泽绸在丝绸商品化过程中的坐标
(二)丝绸商品化的态势与盛泽绸个性分析
第二节逐步纳入市场指挥棒之下的盛泽绸生产
(一)手工业时代的盛泽绸的生产
(二)技术革命对盛泽丝织业的冲击
第三节盛泽绸生产组织与交易体系的演变
(一)盛泽传统丝织业生产组织的近代变迁
(二)与世界市场相衔接的盛泽绸交易体系

第四章盛泽市镇社会的成长与变迁
第一节镇区形制及其辐射范围的形成与扩展
(一)从小村集成市升镇
(二)归入国家行政建置体系
(三)由平稳安定到动荡与剧变
第二节移民社会的整合与地域认同感的构建
(一)以移民为主的市镇人口
(二)商人社会及其地域认同

第五章盛泽经济社会的互动特质
第一节体制内的有限商业活力
(一)工商业政策演变中的盛泽丝织业
(二)国家政权对盛泽的逐步掌控
第二节"小盛泽"与"大盛泽"的多维社会交往圈
(一)位于"吴越分歧处"的盛泽
(二)多层次的市镇社会人际网络
第三节富于蚕桑丝织业特色的习俗与传统
(一)从乡间到镇市的蚕桑习俗
(二)丝织工商业的惯习与节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