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瞄准日本财团:发现中国的对手与榜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601283
  • 作      者:
    白益民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我们对日本了解多少?“日本第一”不是过去时!宋鸿兵、郎咸平、戴旭、宋晓军、王鲁湘、向松祚联袂推荐《瞄准日本财团:发现中国的对手与榜样》。
    1、抛开“GDP”的假象,透视“海外日本”,综合评价经济和社会指标,谁能否认“日本依然世界第一”?
    2、日本从外看是资本主义,但从内看经济体制、国民意识、贫富差距、社会福利等各种特征,怎么又是社会主义了呢?
    3、脱下现代化的外衣,日本的综合商社和财团体制,骨子里不就是中国传统的浙商、徽商和晋商吗?
    4、结合中国的具体条件和自身的文化基因,美国模式和日本模式,哪个应该成为中国经济体制的参照主体?
    5、中国大学经济学课本怎么都是美国人或按照美国模式编写的,为什么从来不提日本和韩国的综合商社?
    6、审视日本“亲美入亚”的新战略,到底是向中国亲善,还是挥师南下,挟天子以令诸侯?
    7、面对陆(产业)、海(商社)、空(金融)三位一体的日本财团,中国是“引狼入室”,还是“与狼共舞”?
    8、剖析日本主导的东亚共同体,是不是“大东亚共荣圈”的翻版,其时用的是刺刀,如今用综合商社的组织能力?
    9、试问谁是中国微观经济管理的主体?要把它交给日本的综合商社吗?中国人自己的综合商社在哪里?
    《瞄准日本财团:发现中国的对手和榜样》,为你找到答案!
展开
作者简介
    白益民,男,1968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1993-2005年,就职于三井物产(中国)有限公司;2006年,他创建了“超级主义者”网站,率先提出东方经济学的理念,并推出了介绍日本经济模式的《三井帝国启示录》一书;2007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的理事,并组建了“财团经济研究室”;2008年,推出《三井帝国在行动》一书,引起经济界对日本商社和财团模式的广泛关注和探讨;2009年,在《第一财经日报》开辟专栏,担任《环球财经》编委,并成为CCTV经济频道的专家顾问;2010年,与媒体记者合著《中国反围堵》一书,并受邀赴多家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授课,为企业高管层提供战略咨询。
展开
内容介绍
    所谓“失去的十年”,其实只是在日本本土。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株式会社”的全球性产业布局从未停歇。这个战略布局需要一个大后方,就是东亚地区。这实际上还是当年“大东亚共荣圈”的战略思路,只不过其时用的是刺刀,如今用的则是综合商社的组织能力。
    1997年,前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研究员市川周出版了《战胜中国》一书,提出了日本包围中国的“三区域”理论。在包围战略取得成效后,2005年2月,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所长寺岛实郎明确提出,日本应该转而向“亲美入亚”努力,从而为日本财团大举占领中国市场吹响了号角。
    在日本人看来,经济竞争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是实现民族目标的仅次于战争的最佳手段。“商场”即“战场”,“企业家”即“将领”,“工人”即“士兵”,“经济战争”是全体国民的“对外战争”,要“内和而外战”,竞争与合作一直是日本财团企业之间的主旋律。
    日本国民首先将企业视为自己终身依托的归属团体,比如自称“丰田人”、“东芝人”等,他们经过企业这一中介与日本政府和国家联系在一起。有西方学者把日本社会称为“公社制资本主义”。东京大学的佐藤康邦教授则用“从外看是资本主义,从里看是社会主义”形容这种制度。
    这十年来,中国经济基本上是按照美国模式设计的。从大学的经济教科书到整个舆论导向只讲美国模式。然而从浙江企业的行为方式可以发现日本财团的影子。反过来说,日本财团模式里面会看到中国传统浙商、徽商、晋商的影子。从现实看,日本模式应该成为中国模式的重要参照。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果说美欧金融巨鳄正在张开血盆巨口,悄然逼近;白益民揭示出的日本财团则如附骨之蛆,已经遍布我国重要产业的上下游。美国的长处是金融,日本的长处是制造和商贸,这两个对手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货币战争》作者 宋鸿兵

    可以说,在日本的经济结构中,财团无疑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很遗憾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对日本进行过大量的调研,到了90年代之后却基本上没有看到过像样的研究。如今,白益民先生揭开了日本财团帝国的秘密。
    ——经济学家 郎咸平

    中国几乎亡于日本之手,竟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日本,当年如此,至今还是如此。看看白益民的这本书吧。有这个思路有这个视角就说明这是一个真正思考了的人。中国所谓的研究日本学者熙熙攘攘,真正有本书作者水准的,几乎凤毛麟角。
    ——空军上校 戴旭

    最近关心中国崛起、复兴了的人越来越多了,想法也越来越深入了。我觉得白益民的两本著作《瞄准日本财团》和《三井帝国在行动》更值得一读,因为它已经从经济的“启蒙”阶段进入了商战具体的战略、战术分析阶段。
    ——《中国不高兴》作者 宋晓军

    商场如战场,中日两个经济体的竞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当我们急切地向欧美寻求经济良方的时候,白益民先生的适时提醒告诉我们邻居日本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向对手学习并不丢脸,被对手打败,还不知道是怎么被打败的,那才叫做丢大脸。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主持人 王鲁湘

    日本强大的根本原因不是拥有丰田、索尼、松下这样的制造业公司,而是拥有像三井、三菱这样的强大财团。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白益民是一个富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人,他用敏锐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给我们提供了一本日本产业教科书。
    ——经济学家 向松祚
展开
精彩书摘
    到了该学习日本的时候了!
    梦系中国人自己的综合商社
    倡导中国新经济的财团机制
    促进国民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捍卫国家经济的主权与安全
    美国经济模式通过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教科书而广泛传播,不仅渗透到全世界的院校,而且渗透到全世界制定政策者的思维之中,使个人自由主义、金融化、股票化成为一种近乎世界性的思潮。急于改变自己落后经济状况的中国,受到这一思潮的影响也颇为深入。不可否认,这十多年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主要参照美国的模式。
    总体上看,与美国模式正相反,日本经济模式是非“金融化”、非“股票化”的典范。日本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遗产是“生产至上”,即“造物文化”远远优越于“挣钱文化”;“生产”比“挣钱”更具有价值。再加上岛国贫乏的自然资源,“生产至上”的价值观体现在日本微观经济各个层面。
    以综合商社和财团机制为主体形成的日本经济制度被某些西方经济学者称为“公社制资本主义”。而日本学者则用“从外面看是资本主义,从里面看是社会主义”来形容日本社会的特性。日本的精英对他们建立起了既有社会主义的国家干预特征,和民众福利特征,同时又比正统的社会主义国家更灵活的制度感到自豪。
    回顾过去,对比中外,我们有许多东西要反省和调整。从13亿人口这个角度来看,中国也并非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而是一个后进追赶先进的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发展道路。在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之后,我们却突然发现,对后发国家而言,需要学习和借鉴日本的经济模式。 
    ……
展开
目录
目录
前言   财团无疑是日本的核心
第一篇   小觑日本必自毙
第一章 “日本第一”不是过去时
1.1 日本教训敲响中国警钟
1.2 日本依然世界第一
1.3 揭开“日本失去十年”的假象
1.4 日本财团不是昨日黄花
1.5 真实的日本制造  
1.6 产业升级远重于GDP赶日超美

第二章 日本财团谋划“战胜中国”
2.1 日本的“商人幕府”
2.2 日本财团巨头如何整体作战
2.3 三井财团双重包围谋局中国
2.4 长虹: 中国企业的宿命? 
2.5 三洋:  被财团统合的离群者

第三章  隐秘布局的三井财团
3.1 隐者三井 
3.2 日资卡位中国流通“国家队”
3.3 三井财阀觊觎中国 

第四章  暗中渗透的三菱财团
4.1 三菱重工的中国攻略
4.2 三菱商事在华隐筑商权
4.3 综合商社成就超一流“母体”工业

第二篇  日本是对手,更是榜样
第五章  穿西装的“武士儒商”
5.1 说出日本财团的“阳谋” 
5.2 警惕日本对华产业战争
5.3 日本尽是“爱国贼”

第六章  日本力争全球产业主导权
6.1 日本重启海外收购“战车”
6.2 向日本商社学习,掌握产业主导权!  
6.3 商社重生贸易永远有商机!                                         
6.4 转型服务利润并非来自控制
6.5 人脉文化:信誉是商人的惟一原则    
6.6 背景今昔:顺势应变,只为生存    
6.7 中国急需建立产业投行

第七章  不但学美国,更要学日本
7.1 怎样学日本,怎样防日本
7.2 日本占据全球制造业最高端的秘密
7.3 有中国特色的“综合商社”

第八章 “丰田模式”蕴涵“三井文化”
8.1“影子丰田”——隐蔽在丰田背后的攻城者
8.2丰田到底是做什么的?
8.3丰田为什么卖白薯粉

第三篇  打造中国自己的产业军团
第九章  三井物产:杰出的产业组织者
9.1 “三井”谜语  
9.2 三井资本迷宫
9.3 三井物产模式透视

第十章  浙江商人学做“综合商社”
10.1 浙江物产:三井供应链试验
10.2 杉杉集团:千亿综合商社梦 
10.3 学习?创新?发展

第十一章  超越浙商的“鲁氏财团”
11.1 超越“浙商”
11.2 资本全球入轨
11.3 鲁冠球欲做中国“三井”
11.4 万向基因
11.5 鲁氏财团隐现?

第十二章  中国军团吹响“集结号”
12.1 梦系中国人自己的综合商社                  
12.2 中信学做产业组织者
12.3 招商局集团:中国财团的雏形
12.4 中国企业向日本财团学习什么
12.5 实现中国的“国民共进退”

第四篇  中国能超越日本吗?
第十三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模式
13.1 日本向左,拉美向右
13.2 中国经济的理想蓝本:美国?还是日本?
13.3 日本经济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第十四章  铁是国家:全套产业链布局
14.1 解密日本财团体制 
14.2 掌握“主导权”比争取“定价权”更重要
14.3 巴西样本:日本钢铁业如何走出去
14.4 潜伏在巴西之后的日本钢铁业
14.5 澳洲铁矿石争夺:日本财团的身影
14.6 日本布局澳洲煤矿资源 演绎钢煤携手
14.7 日本财团如何“玩转”印度塔塔

第十五章  怎样解决中国农业问题
15.1 日本“海外农场”启示录
15.2 三井布局中国农业产业链                                 
15.3 走农村的“综合商社”之路

第十六章  谁将主导东亚经济共同体
16.1 郎咸平说:揭秘日本财团帝国
16.2 凤凰卫视:日本财团的中国谋略
16.3 “东亚共同体”能否实现关键在于中国

后记 日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