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现物
日文的现物,是指有形的实体东西。在“现物”的范畴里,此字可用来称一部故障的机器、一个不合格品、一件被毁损的工具、退回来的产品或者甚至是一位抱怨的顾客。一有问题或异常的状况时,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去检查现物。借着在现场详细检视现物,重复地问着“为什么?”并且应用一般常识和低成本的方式,管理人员就应当能够确认出问题的原因,而用不着使用那些高深复杂的科技。举例来说,假设生产出一个不合格品,简单地握在你的手中,去接触、感觉、仔细地调查,然后再去看看生产的方式,便可能暴露出问题的原因。有些经营主管认为当某部机器出现故障时,其现场不是在那部故障机器的地方,而是在会议室里。在那儿,这些管理人员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而从不去看实物(在此例是指机器),然后每个人都在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改善是从问题认定开始。一旦认识清楚了,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督导人员的工作之一,应当是要经常保持注视行动的现场,而且依据现场和现物的原则来认定问题。一位督导人员最近说道:“我每天到现场走走,试着查看现物有否不寻常,以便能带回到我的桌上开始解决它。当我发觉不到任何可资改善的事项时,便会感到很沮丧。”本田宗一郎——本田汽车公司的创办人,是没有办公室的,他总是出现在现场的某个地方。他是学机械背景出身的人,终其一生都在现场里,甚至会拿着螺丝刀及扳手去修理发动机。他手上有许多疤痕。在其晚年,曾访问临近的一所小学,与孩子们谈天,他骄傲地露出自己的双手,让孩子们去触摸这些疤痕。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有一次,我参观一家工厂,看到一台切割机器附挂着一把小扫帚。我注意到这部机器停在那儿不动,因为有金属铁屑掉落在机器的传动带,卡住不动了。此时作业员就拿出扫帚,将铁屑从传动带扫除,再重新启动机器。过了一会,机器又停住了,作业员重复同样的动作,再启动机器。机器如果出现故障了,必须立即再启动。这样的事态,必定会继续再发生下去。有时干脆踢机器几下,也会使机器又启动了。然而,暂时的处置措施,仅是排除了问题的现象,并没有找到机器停止的真正原因。这就是为何你必须去检查实物的原因,持续问“为什么?”直到找出问题的真正所在为止。找出真正原因应用现场现物原则及一般的常识,可以迅速地解决许多问题。好好地待在问题的场所,观察现物,而且下定决心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许多与现场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即时地当场解决。其余的问题诸如:技术上的困难或新科技系统的导入,才需要长久的准备计划。像这类的问题,管理人员必须从各个角度搜集资料,而且也许需要用到高深的问题解决工具。例如:如果铁屑掉落在传动带,是造成机器停机的原因。可以当场用瓦楞纸板做一个临时的导槽或盖子来解决问题。一旦确认此法有效,就可以制作安装一个永久性的金属盖子。像这样的改善确定方法,可以在几小时或一两天内就完成。现场里充满着许多这类的改善机会。在现场改善活动中,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就是“现在就做!马上动手!”很可惜,许多管理人员都认为在实施任何改善之前,都必须对每一种状况先做好详细地研究。事实上,管理人员若能当场审查问题,则大约90%的现场问题,都能立即被解决掉。督导人员应具有如何执行改善以及所应扮演的角色的训练。发掘现场原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持续地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止。此过程有时亦称为“问5次为什么”因为问了5次为什么,就很有发掘问题原因的机会。举例来说,假设你看到一位工人,正将铁屑撒在机器之间的通道地面上。你问:“为何你将铁屑撒在地面上?”他答:“因为地面有点滑,不安全。”你问:“为什么会滑,不安全?”他答:“因为那儿有油渍。”你问:“为什么会有油渍?”他答:“因为机器在滴油。”你问:“为什么会滴油?”他答:“因为油是从联结器泄漏出来的。”你问:“为什么会泄漏?”他答:“因为联结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了。”如此例所示,经常地利用问5次为什么,就可以确认出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对策。例如,用金属油封来取代橡胶油封,以断然地阻止漏油。当然,视问题的复杂程度,质疑“为什么”的次数可能多于或少于5次。然而,我发觉当人们看到一个问题时(在此例就是在地面上的油渍),总是希望尽快得出结论,而把铁屑撒在上面,以为就此解决了每一件事情。
……
展开
——刘易斯·普拉特 惠普公司前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今井正明先生简单且实用地深入剖析各级管理者怎样在现场(工作场所)与员工协作,以提高质量、缩减成本和满足顾客的现实需要。
——小林阳太郎 富士施乐有限公司董事局前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