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紧的拳头留不住水
突然接到朋友的电话,让我陪他去试车。他刚刚拿到驾照,车也是新的,所以,他兴致盎然。作为朋友,实在不忍打消他的积极性,只得放下手里的事情随他出去兜风。他的技术实在令人担忧,坐在副驾,我莫名产生一种舍命陪君子的悲壮感。
朋友把车开进小区来接我,多少也算给我面子。只是我刚上车,他就出状况了。小区里的过道很窄,一旁还停了车,朋友可能是激动过了头,只顾着跟我讲话,竟然该转弯时没转。这样一来,要出门的话要么调头,要么倒车几十米。
如果是技术熟练倒还不成问题,找个三岔口,慢慢挪动,就能调过头。可是,落到这“黄师傅”手里就没这么简单了。他一点一点地倒车,又准备转身,结果车子就斜着横在了路中间,进退不得。偏偏这时又从里面出来一辆丰田车,被我们拦住了去路。对方耐心等了10多秒,见车子没什么动静,就按喇叭催促起来。
他不催还好,这喇叭一声接一声地响,朋友的汗都急出来了,本来转过的车身又转回去了,这下两车头相对,谁也过不去。
过了半分钟,又有一辆车奥迪开出来,对方看了看架势,下车对丰田讲:“老兄,别按喇叭催了,他肯定是个新手,已经被催得慌乱了。”喇叭声停了,奥迪又走到我们面前,和气地问:“朋友,用不用我帮忙?”
当然求之不得,朋友立刻下车。姜还是老的辣,奥迪三下五除二就把车头调了过来,道路瞬间变得通畅,只是朋友出去兜风的劲头已经消失。
这家伙还是不太服气,他板着脸说:“催!催!催!把我脑袋都催乱了,手脚都催麻木了。不然,我肯定能调过来。”
是的,这是生活中、管理中值得寻味的启示。在企业管理中,我们往往会提醒下属抓效率,把每天的工作时间挤得满满当当,让员工每天都像上了发条的闹钟,一刻都不能停下来,还希望他们能再快点儿。当看到下属的工作进度跟不上计划了,就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催。正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催促能否解决问题?能否保证工作按时或者提前完成?显然是不能的,你越催他就越慌,越慌就越影响质量,甚至是数量。
就像上述案例中的奥迪,他愿意多给“黄师傅”一点儿时间。他知道,对方只是由于紧张而变得笨手笨脚,自己也是从那个级别走出来的。如果自己真的很赶时间,催也是没有用的,还不如搭把手。
此外,下属完成工作任务的效率与他们的意愿、能力也有一定联系。如果下属没有能力完成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去完成,那就看看下面这个经理催促下属的结局。
某公司驻外办事处的钟经理是个典型的急性子。最近,他更急了,因为到了销售旺季,别的区域都大获丰收,业绩直线上升,只有他所负责的这一块,销售业绩不升反降。
其实,他这边真的是运气不好,因为当地有一个竞争对手在本地区的广告投入非常大,各种媒介都用起来了,促销活动也是一浪接一浪,对钟经理手里的同类产品影响相当大。
按理说,钟经理应该放平心态想办法增强竞争力,可是,他对眼前的猛烈攻势招架不住了,一接到总部的电话他就心发慌。当然,他也因此走错了方向。
钟经理每天都给业务员和促销员洗脑,“冲锋号”吹得呼啦啦直响,而且像念经一样在下属耳边唠叨:“你们的销量呢?”“还是没有效果,每天的会白开了?”“老板要看的是业绩,没有回单就回家吧。”“商场就是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拿出你们的力气,必须拼命往前冲!”“……”
钟经理吹得嘴都冒了水泡,业绩依然上不来,而且“战士”也越来越少,因为他们都受不了重压真的回家了。
也许我们要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毋庸置疑,压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转化成动力,但过强的压力则可能会使人们在工作时无精打采、精神恍惚。一旦压力与能力反差太大,员工受不了,执行者也会承受不了,效率就会随之下降,而且会在下坡路上勇往直前。
所以,对于管理者来说,减轻下属过重的压力甚有必要。那么,管理者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如果你无意中发现你的下属独自加班到深夜,你会如何表示?相信很多管理者都会带着欣赏或者欣喜的口吻对他说:“加油!”
不可否认,简单的一句话也许能使下属得到安慰和鼓励,会为争取更多的赞扬而再接再厉。我们前面不是讲过嘛,有时候下属的内心是很需要口头认可的。
但是,换过来想一想,也许就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了。除了销售工作,别的岗位就会出现另一种情况,你加紧催,催得员工没办法,他们就只能加班。而员工常常加班,不见得就是一件好事。一般而言,既努力工作而又懂得玩乐的人必是精明干练之人,这类员工善于将工作及休息安排得井井有条。而动不动就加班的员工,多数时候是因为陷于固执,不懂得灵活处理,使自己身不由己,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来处理分内的事。
这类下属工作情绪不活跃,也或者说他们没有时间去活跃自己,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大家都加班来完成一件任务时,习惯了加班的员工已经没有多余的体力来透支了。
同时,终日忙于加班的下属对事物的观点也会故步自封,因为他们已经形成固化思维了。因此,如果你发现员工有意无意地在加班时,别去赞扬他们勤劳,也别去催促他们,而是利用适当的时机去转换他们的心境,别让他们在僵局里以固执的干劲来克服对事物的观点认知。
当然,也不必带他们去饮酒作乐,你只需要让他们缓下来歇一歇,或者换一件小事情让他们去办,只要能让他们中断僵局即可。
不要总是怀疑你的下属在偷懒,因为任何人每天工作都不可能是8小时一直不抬头地干。驴拉车尚需有一个喘气的机会,更何况是人呢?不然,就真成了“只会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驴了。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