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逻辑结构可以分为以下3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论基础,在第2章至第4章加以阐述。这一部分的主要任务是企业民主参与动力的理论建构。本书从经济学的视角,采用劳动关系的系统分析理念,借助成本收益分析方法、博弈论方法以及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对企业民主参与的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重点阐述了外部动力的因素和运转机制、内部动力的产生机理和作用方式以及内外部动力的结合作用等问题。
第二部分为制度分析,是本书的第5章和第6章。本书采用制度经济学的历史分析方法和比较分析方法,对中国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和民主参与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回顾;对国外典型的民主参与模式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德国模式、西欧模式和世界员工参与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前南斯拉夫改革。实际上,本部分的重点并不是对历史的简单回顾和国外模式的介绍,而是从中国企业民主参与的历史发展中深入分析其产生、发展、高潮和衰落各阶段的动力和阻力因素;从对国外模式的比较和分析中,找出国外企业民主参与发展各具特色同时又存在一定规律的动力作用机制,以供中国企业发展民主参与借鉴。
第三部分是实证依据,是本书的第7章。本书通过对67家企业的近800名员工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了中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运行状况。通过问卷,主要考察了员工对目前中国企业民主参与制度的建设和执行情况的评价,员工的参与层次和参与的主要内容等问题。在其后的访谈中,进一步了解了员工对企业民主参与的具体看法和态度,并重点访谈了激发员工参与的主要动力原因以及影响员工参与积极性的主要阻碍力量。这一部分的实证调研为前两个部分的理论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导出了结论并提出了参考性的政策建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