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明确了企业运行在哪些关键点上容易陷入误区,并找出相应的对策时,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会顺理成章。
企业质量管理的十项关键原则:
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领导者赋予组织高度的质量战略意识,否则质量管理就是无源之水。
任何形式的产品和服务都需要经得起客户的质量检验。
将质量成果交由质量设计人员来控制,就相当于将工作标准交由员工自己决定一样,是荒谬而不切实际的。
既定的质量标准的实现,不在于花费多大的精力去监督员工的工作水平,而在于是否从工序流程的角度保证了零缺陷的质量产出。
从管理实践来看,质量成果不是结果追求的产物,而是过程的副产品,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控制恰恰是我们管理上的大毛病。
质量监控不是例行公事,不是形式上的文本主义,更不是寄希望于质量检测人员的自觉性。
持续的质量改善依赖于深入实际的质量诊断,在质量诊断上人云亦云或者照搬照抄,将成为企业的质量噩梦。
持续的质量经验推广和交流在质量管理中具有突出的功能性意义,它既是强化质量意识的手段,也是传播质量改善经验的有效途径。
持续的质量改善应当成为质量管理的常态,而非一场突击性的质量运动。
应对质量竞争的办法必须超越于变化之上,而超越的核心在于你必须建立“供应商-生产者-客户(销售渠道)”三位一体的质量契约。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