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趋势——以自主创新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2080448
  • 作      者:
    胡钰著
  • 出 版 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胡钰,浙江人。国家科技部青联副主席,科技日报社理论部主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文学硕士、经济学学士。兼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美中交流协会理事,北京大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教授。曾任国家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处处长,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任中央人才工作决定、全国“十—五”人才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十二五”发展规划等中央文件起草组成员。参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家软科学计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课题若干。曾获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称号、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战略研究重要贡献奖、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出版专著六部,合著、译著及论文若干。
展开
内容介绍
    《趋势:以自主创新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是作者近十年来在国家科技部工作期间参与国家科技、人才工作战略和政策制定过程的调研和思考成果。书中对以自主创新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梳理,通过分析国内外调研中积累的大量一手资料,阐述了自主创新战略的背景和历史经验,强调我国应该依托新技术突破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以新理念新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瞄准国家战略利益实施重大工程,发挥国内市场需求的战略性作用,推广创新方法应用,以全球视野推动本土自主创新。全书具有极强的理论探索性和政策操作性,逻辑清晰,表述简洁,案例生动。 <br>    《趋势:以自主创新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适用于科技政策、经济管理领域的决策者和研究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建立在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之上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面临的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已经不容回避。<br>    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我国必须保持从改革开放以来到2020年的连续40年7%以上的经济高速增长。这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是罕见的。经测算,在保持投资率不变的情况,科技进步贡献率必须由目前39%的水平增加到60%,才能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目标。经济增长对科技的需求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br>    如何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我国人均能源、水资源等重要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发展瓶颈约束。我国人均石油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17,天然气资源只有1/13,淡水资源只有1/4,耕地资源只有1/3,与此同时,由于技术落后和长期粗放经营,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践表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路子已难以为继。这些问题使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求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br>    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问题,中央提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使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br>    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和倡导自主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对外开放条件下,要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充分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始终不能忘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这是我国发展经验和需求告诉我们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大量技术和装备,对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只引进而不注重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势必削弱自主研究开发的能力,拉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国际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展开
目录
第1章 把自主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1<br>1.1 新自由主义不能带来世界的繁荣2<br>1.1.1 新自由主义的实质是对弱者讲自由对强者讲保护2<br>1.1.2 新自由主义让少数国家受益3<br>1.1.3 发展中国家不能掉进新自由主义的泥沼4<br>1.2 坚持自主创新是中国科技发展中逐渐深化的战略认识5<br>1.2.1 中国科技发展不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6<br>1.2.2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8<br>1.2.3 中国必须在科技方面掌握自己的命运10<br>1.2.4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12<br><br>第2章 依托新技术突破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8<br>2.1 战略性发展新兴产业是进入创新密集时代的重大抉择19<br>2.1.1 具备创新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持续增长19<br>2.1.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掌握正确方向与关键技术20<br>2.2 积极抓住低碳时代带来的发展转型机遇21<br>2.2.1 低碳经济成为中国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突破口21<br>2.2.2 树立发展低碳经济的国家意志和民族自信心至关重要22<br>2.2.3 启动低碳产业发展的国内市场24<br>2.2.4 以低碳发展模式推动城镇化进程25<br>2.2.5 健全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25<br><br>第3章 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28<br>3.1 准确把握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水平29<br>3.1.1 本土企业已经成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29<br>3.1.2 我国企业依靠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可以获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31<br>3.1.3 依靠持续创新打造民族品牌33<br>3.2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导者是企业家而不是技术专家34<br>3.2.1 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灵魂34<br>3.2.2 民营科技企业成为重要的创新力量36<br>3.3 政府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上要“科学作为”37<br>3.3.1 把握“科学作为”的基本原则37<br>3.3.2 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生态38<br><br>第4章 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41<br>4.1 理解创新型城市的内涵42<br>4.1.1 较完善的城市科技创新制度设计42<br>4.1.2 高水平的城市科技创新投入和基础条件43<br>4.1.3 大规模的城市创新型企业43<br>4.1.4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的城市发展模式44<br>4.2 从三个维度评价城市创新力44<br>4.2.1 创新环境45<br>4.2.2 创新动力45<br>4.2.3 创新绩效46<br>4.3 深圳、上海、大连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典型经验47<br>4.3.1 深圳模式:以高新技术产业为第一支柱产业,培育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城市的集成创新能力47<br>4.3.2 上海模式:提升城市“知识竞争力”,坚持以应用为导向的自主创新55<br>4.3.3 大连模式:整合创新资源,以增强城市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为突破口56<br>4.4 从苏州的转型看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要正确处理的五条基本关系57<br>4.4.1 产业体量大与创新能力小58<br>4.4.2 外资企业强与内资企业弱59<br>4.4.3 外资规模高与外资质量低59<br>4.4.4 创新资金投入足与创新制度环境缺60<br>4.4.5 外来人口多与高层次人才少61<br>4.5 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途径61<br>4.5.1 建立符合本市基础和条件的创新型城市目标62<br>4.5.2 建立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模式63<br>4.5.3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63<br>4.5.4 建立鼓励创新导向明确的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体系64<br>4.5.5 建设创新要素集聚的高新园区64<br>4.5.6 建立适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文化环境65<br><br>第5章 推动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67<br>5.1 科技特派员工作是破解“三农”难题的一项创举68<br>5.1.1 福建南平地区探索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68<br>5.1.2 新疆推动科技特派员工作热气腾腾70<br>5.2 深化认识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内涵与意义73<br>5.2.1 科技特派员工作是将现代生产要素导入农村的制度创新73<br>5.2.2 科技特派员工作为科技与经济结合、培育现代农业提供强大推动力75<br>5.3 建设以科技特派员为核心力量的新型农业经济组织76<br>5.3.1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可以有效整合农村资源76<br>5.3.2 建立更加多样更大规模的新型农业经济组织78<br>5.4 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途径80<br>5.4.1 鼓励创业80<br>5.4.2 拓展服务81<br>5.4.3 组织农民82<br>5.4.4 明确规划82<br>5.4.5 形成合力82<br><br>第6章 以新理念新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84<br>6.1 认真学习钱学森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思想85<br>6.1.1 科技创新人才从融合中来85<br>6.1.2 科技创新人才从求异中来86<br>6.1.3 科技创新人才从实践中来86<br>6.1.4 科技创新人才从淡泊中来88<br>6.2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89<br>6.3 加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91<br>6.3.1 袁隆平是伟大科学精神的“育种人”92<br>6.3.2 引导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健康成长93<br>6.3.3 把防治学术腐败作为科技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95<br>6.3.4 向诺贝尔奖进军97<br>6.4 加速推动人才结构调整98<br>6.4.1 加速人才结构调整具有重大意义98<br>6.4.2 人才结构调整要掌握好基本原则100<br>6.4.3 抓住人才结构调整中的三支重点建设队伍103<br><br>第7章 瞄准国家战略利益实施重大工程107<br>7.1 实施重大工程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108<br>7.1.1 国家重大工程决策体现了国家意志力108<br>7.1.2 探月工程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实脚步109<br>7.1.3 青藏铁路工程成为创新型国家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110<br>7.1.4 苏通大桥工程推动我国工程技术创新能力大跨越111<br>7.1.5 新时期16个重大科技专项112<br>7.2 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重大工程的举国体制113<br>7.2.1 树立敢于攻关的民族自信心113<br>7.2.2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114<br>7.2.3 切实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114<br>7.2.4 大力推动管理创新114<br>7.2.5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115<br><br>第8章 发挥国内市场需求的战略性作用116<br>8.1 巨大的国内市场资源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资源117<br>8.1.1 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形成动态的良性循环117<br>8.1.2 中国市场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增长性的特点117<br>8.2 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加大力度提升引进消化吸收能力118<br>8.2.1 学习韩国引进消化吸收的经验118<br>8.2.2 我国电力行业在引进消化吸收中积累了经验119<br>8.2.3 自觉学习是关键121<br>8.3 发挥政府采购市场在鼓励使用本国技术与产品上的引导与示范作用122<br>8.3.1 政府采购是给创新产品的第一动力122<br>8.3.2 明确和细化我国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政策123<br><br>第9章 推广创新方法应用125<br>9.1 创新方法是提升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武器126<br>9.1.1 传统创新方法无法突破创新效率低的瓶颈126<br>9.1.2 TRIZ理论成为创新中的“点金术”127<br>9.2 重视培养创新思维130<br>9.2.1 思维惯性是制约创新行为的障碍130<br>9.2.2 创新思维的核心特征是“求异”131<br>9.3 探索高效的创新方法和创新模式132<br>9.3.1 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创新方法体系133<br>9.3.2 积极推广“云创新”模式134<br>结语以全球视野推动本土自主创新136<br>参考文献14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