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90517
  • 作      者:
    延军平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延军平,男,1956年12月生,陕西省绥德县人。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陕西省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资源持续利用与减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世界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陕西省气象学会理事等。
    先后主持重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成果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北典型区生态脱贫途径研究》是特捐以陕甘宁老区为核心的西北部分典型地区。这里是西部非常典型的区域,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何实现经济与生态的良性互动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开展西北典型区经济脱贫的生态建设途径研究,探讨生态脆弱地区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机制、经济与生态良性互动发展的途径与模式、经济与生态“双赢”的产业政策及其对策选择,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该著作在进-步完善生态购买、生态私有制度创新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认证、生态捆绑、互动发展观等观点,且认为这些制度与途径具有圈层和层次结构,即不同的地区应该实行不同的生态制度和建设途径,应该说具有一定的生态制度创新和生态管理创新的价值。该著作可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关注研究西北生态经济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研究认为,生态文明是理想目标,生态制度建设是根本,生态工程建设是途径,生态意识与生态行为是基础。生态文明的目标是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而创建生态文明的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制度。目前,建立生态文明制度的重点是先要建立生态补偿制度,而要开展生态补偿的关键是要做好制度创新,制度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区域优化。
    中国区域广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具有多样性,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这就决定了生态建设途径应该具有多样性,生态建设制度也要具有多样性。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曾提出了一些关于制度创新与实施途径的建议,如生态购买、生态私有等制度创新的建议,以及生态草建设、生态特区建设、生态河流建设等管理制度与实施途径的设想。最近,针对湿润、半湿润地区生态建设需要,我们提出了生态认证的观点,针对矿区特点提出生态捆绑的观点,还提出了生态义务的对策建议,等等。我们认为,这些旨在促进陕甘宁及西北地区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的制度与途径,其实施重点在区域空间上要有选择性,即要进行制度优化。制度优化,就是不同区域选择不同的生态建设制度。制度优化的理论意义在于提出制度创新的圈层结构优化途径,其实践价值是探索不同的实施途径。
    制度创新的圈层结构。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曾经说过:“对地广人稀、经济落后、生活贫困的地区,像贵州、云南、甘肃等省份中的这类地区,政策要放宽,使他们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特点。”那么,对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西北地区。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是否也应放宽政策,使他们尽快改变生态环境的面貌呢?
    在陕甘宁老区,最理想的状况是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陕甘宁老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优化层次结构(见图1-4)、生态经济制度创新的层次结构(见图1一5)和生态经济管理创新的层次结构(见图1-6)进行初步探讨。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研究意义
第一节 研究区域与实践意义
第二节 学术价值与目标
第三节 制度结构优化
第四节 创新性
一、关于互动发展观的思维
二、关于生态制度优化的理论观点
三、首次关于生态捆绑制度的建议
四、首次提出生态义务的对策建议
五、关于陕甘宁老区及相关典型区互动发展模式的探索

第二章 基于历史经验的经济发展与生态失调机理分析
第一节 陕甘宁老区气候暖干化趋势
一、气温变化
二、降水变化
三、干燥指数
四、小结
第二节 陕甘宁老区生态环境问题背景及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影响
一、生态问题
二、经济问题
三、社会问题
第三节 历史时期陕甘宁老区生态与经济开发经验
一、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与经济开发历史演进
二、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进展——以高西沟为例
三、整合资源,打造品牌——以大寨为例
四、生态与经济互动双赢的经验总结
第四节 近20年来陕甘宁老区脱贫效果评价与经验分析
一、黄土高原脱贫效果评价
二、高西沟脱贫效果综合评价
三、主要经验总结

第三章 基于国际经验的经济与生态互动发展分析
第一节 发达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经验借鉴
一、美国
二、德国
三、加拿大
四、日本
五、澳大利亚
第二节 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经验借鉴
一、巴西
二、印度
三、南非
四、东南亚

第四章 基于人口因素的生态环境脆弱变化动力学机制分析
第一节 人口增加过程与压力程度分析
一、人口发展与生态环境
二、我国人口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现状与特征
三、人口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持续增大
第二节 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变化相关性评价
一、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二、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评价体系初探
三、陕西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第三节 生态环境脆弱变化动力学机制分析
一、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的一般问题
二、基于人口因素的人口发展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研究
三、榆林市人口增加过程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压力分析
四、人口变动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影响分析
五、人口与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的综合评价
第四节 农村人口空壳现象的生态与经济效应分析
……

第五章 生态与经济互动共赢关系分析
第六章 生态与经济互动制度建设与发展模式
第七章 生态义务与典型区生态脱贫对策分析
第八章 研究总结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