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道路、规律、模式: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总结与展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5899049
  • 作      者:
    高锋,毛立言主编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这一转变,对近三十年来引导全党全国聚精会神集中力量搞经济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在社会上也产生一种看法,认为共和国的后三十年才重视经济建设,不搞阶级斗争,搞出了一个富强的中国。而前三十年则一味搞阶级斗争,忽视了经济建设,搞得中国落后封闭。这种看法不太符合共和国历史发展的实际。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为世界瞩目。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总量GDP已经跃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之后。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之后。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1位。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连续30年的经济长期持续高速增长,年均GDP增长率达到9.6 %,就经济增长的速度之快和时问之久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是首屈一指的。200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人已经达到3292美元,步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之列。尤其在2007年伊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发达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衰退和受其冲击时,中国经济依然强劲增长,2009年全年GDP增长率预计将超过8%。而此时又恰逢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因而中外学者纷纷热议和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模式”,以便总结和提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经验和规律,以资世界借鉴参考和中国承前启后。<br>    关于经济发展的“模式”说早已有之,一旦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或者具有突出特点,就会有相应的模式提出。比如,以德国、瑞士、挪威、瑞典等为代表,强调政府作用和福利社会的“莱茵模式”,或者称为“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以美国、英国为代表,强调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或者称为“自由资本主义模式”;以日本、韩国等为代表,强调政府主导市场经济的“东亚模式”;以墨西哥、阿根廷等为代表,强调践行经济“私有化、非调控化、自由化”为特征的“华盛顿共识”的“拉美模式”,因其是失败的,又被称为“拉美陷阱”;以俄罗斯等为代表,强调经济迅速“私有化、非调控化、自由化”而失败的“激进转型模式”,或者称为“休克疗法”;以苏联为代表,强调集中计划经济而取得巨大成就的“苏联模式”,因从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始实践的,因而又被称为“斯大林模式”;以越南为代表,强调利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模式”,又称为“越南模式”,等等。<br>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规律道路模式<br>壮大国有经济是坚持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br>论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纪念新中国诞辰60周年<br>中国模式的经济体制特征和内涵<br>基本经济规律与基本经济制度——新中国经济60年发展主脉探源<br>从千年史看我国60年的发展<br>论“自发”与“自觉”循环耦合规律——优选复合型资源配置方式的60年经验<br>论社会主义的基本社会、经济规律<br>试论构建以人为本的“中国模式<br>“中国道路”的选择、实质与内涵<br>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含义解析<br>国民经济核算的价值论探究<br>论浪费规律<br>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社会价值均衡初探<br><br>第二篇 问题任务对策<br>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的主要问题与对策<br>坚持科学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六大关系<br>自主标准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产业发展战略<br>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工程<br>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容性<br>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就业的影响探究<br>试论中国制造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路径选择——从“市场换技术”到“市场换标准<br>中国粮食补贴制度的30年制度变迁<br>加快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考<br>辽宁省资源型城市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br>辽西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问题研究<br>论沈抚同城化后抚顺高湾地区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问题<br>浅析专业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br>我国劳动力流动过程中户籍问题研究<br>辽宁省新民市县域产业协同成熟度实证分析;<br>关于构建县级民生考核指标体系的设想<br>关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建议<br><br>第三篇 反思比较探索<br>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问题的反思<br>从国际金融危机看公司治理模式<br>试论美国“印钞经济”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br>美国金融危机的生成机制和根源及其启示<br>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br>从广场协议日元升值的教训反思借鉴人民币升值的现状及应对<br>金融危机下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探讨<br>美国两次银行业危机的成本比较<br>金融危机分析:灾害经济学视角<br>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经济模式<br>行为金融理论指导下的证券市场及投资策略<br>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