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央行不得不联手向市场注入流动性。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也影响到了各国的实体经济。至今,世界经济仍处在步履艰难的恢复当中。<br>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其金融发展和开放的模式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所不同。近年来,长期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使中国告别了“缺钱花”的时代,12万亿元的存贷差使“资本短缺”这一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从人均GDP来看,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才刚刚步入中低收2.151家的行列,资本积累和集聚的历史任务远未完成。在商业银行拥有大量存差的同时,众多中小企业却面临资金紧张和无款可贷的局面。中国的资本过剩与短缺的结构性问题十分明显。<br> 然而,自2007年以来,宏观调控经历了从言必称“流动性过剩”,到强调“两防”的宏观调控目标,再到应对金融危机,放松货币政策、4万亿元投资确保经济增长,整个过程都发生在1-2年的时间内。经济形势变化之快,实在让人始料不及,至今全球经济仍在跌宕起伏之中,导致我国流动性过剩与不足的机制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探求中国的流动性与宏观调控问题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br> 一、金融危机大多源于治理流动性过剩的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br> 回顾金融危机史,不难发现因流动性过剩引发的货币危机和银行危机,许多是源于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既有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协调,也有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不协调;既有隐性担保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不协调,还有金融扩张与金融监管政策的不协调等。事实上,当前流动性过剩正是日后流动性不足的先兆,恰恰是流动性的突然丧失引发了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研究,金融危机基本上可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系统性金融危机四类。<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