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br>一 研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br>二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问题近期研究综述<br>三 本书的结构安排<br>四 本书的研究创新<br>第一章 国有资产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论分析<br>一 资产与国有资产<br>二 资本与国有资本<br>三 国有资产管理<br>四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br>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公营经济(1927~1949)<br>一 中央苏区的公营经济<br>二 陕甘宁边区的公营经济<br>三 解放战争时期的公营经济<br>第三章 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形成(1949~1957)<br>一 新中国国有资产的三个初始来源<br>二 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形成与确立<br>三 国有资产的第一次清产核资<br>四 “一五”计划时期国营经济在调整中发展<br>五 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体制的形成<br>第四章 以权限下放为特征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1958~1960)<br>一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确立与“大跃进”运动的兴起<br>二 国有资产管理权限的大幅下放<br>三 “大跃进”时期的投资与收益分析<br>四 国营企业利润留成制度的改革<br>五 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制度<br>第五章 以权限上收为特征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调整(1961~1965)<br>一 “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的严重后果<br>二 “八字方针”的提出与国民经济的调整<br>三 国有资产管理权限的集中上收<br>四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与第二次清产核资<br>五 试行工业托拉斯与国有资产管理权限的适当下放<br>第六章 “文革”时期国有资产管理的混乱与整顿(1966—1976)<br>一 “三五”计划的制定与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转变<br>二 “文革”前三年对国民经济的严重冲击<br>三 第二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放权”改革<br>四 两次全面整顿与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r>五 国有资产的第三次清产核资<br>六 “文革”期间国有资产的损失评估<br>第七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1978~1984)<br>一 扩大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试点<br>二 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改革<br>三 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br>四 基本建设投资体制的“拨改贷”改革<br>五 国有资产的第四次清产核资<br>第八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1984~1987)<br>一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br>二 投资与金融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br>三 以增强活力为核心的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变<br>四 国有企业租赁经营与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行<br>五 《企业破产法》的颁布与实施难点<br>第九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组织机构与理论探索(1988~1991)<br>一 “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指导思想的确立<br>二 国家国有资产专职管理机构的组建<br>三 两次全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研讨与成效<br>四 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置与保值增值<br>五 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管理的积极开展<br>第十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1992~2002)<br>一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改革的探索<br>二 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成效与难点<br>三 国有资产的第五次清产核资<br>四 现代企业制度的争论与试点<br>五 《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的制定与实施<br>六 国有资产的存量调整与结构优化<br>第十一章 十六大以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2003~2008)<br>一 十六大报告中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创新<br>二 国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成立<br>三 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br>四 国有资产重组与国企主辅分离<br>五 建立有效的国企激励与约束机制<br>六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试点与展开<br>第十二章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br>一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前提与目标定位<br>二 我国现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br>三 发达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模式的借鉴价值<br>四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的政府定位<br>五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目标模式设计<br>第十三章 国有资产产权改革:从分级管理到分级所有<br>一 现行的国有资产“分级管理”体制模式所引发的矛盾<br>二 地方政府作为国有资本产权主体的依据与优势<br>三 分级所有目标框架下深化中央与地方国资产权关系改革的思路<br>四 分级所有体制下地方国有资本运营的战略调整<br>五 走出国有资产实行“分级所有”的认识误区<br>第十四章 国有企业利润上缴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构建<br>一 我国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制度的缺陷与成因<br>二 重建国有企业利润上缴制度的基本思路<br>三 现行复式预算制度的局限性与改革导向<br>四 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必要性与目的<br>五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框架设计的基本思路<br>第十五章 构建分级所有框架下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br>一 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构建原则<br>二 地方国有资产的区域分布及排序分析<br>三 分级所有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国有资产的划分标准<br>四 构建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总体思路<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