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阶段,建国初期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始自1955-1964年达到蓟峰,这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出现了第一次“井喷”。“文革”期间被迫中断了研究。
“文革”以前,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在社会再生产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力面。这个阶段正值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初步发展的10年,也是我国经济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10年。在此期间既取得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辉煌成就,也产生了“大跃进”这样的冒进思潮,其后经济学界的先进分子开始了对“大跃进”的反思和最初的觉醒。由于受时代背景和研究条件的限制,当时只能用抽象理论的形式来分析探讨社会再生产和经济增长的运动机理,没有直面现实经济问题,但它同样反映了现实的矛盾与问题。
他对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和国民经济平衡的研究独树一帜,这既浸润着前苏联的先进理论和实践经验,如他首先向国内介绍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特别是介绍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理论和方法,也包含了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索,重点是社会主义再生产理论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问题,正是以再生产和综合平衡为突破口,开始了对“大跃进”的反思和最初的觉醒。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由于受“左”倾错误路线干扰,学术研究基本停顿下来,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全国形势到1975年才开始有好转的迹象,刘国光就是在这个阶段最早被解放出来,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研究,因而也就最早站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
第二阶段,1979-2003年,时值体制转型探索和攻坚阶段,刘国光在理论上作出了杰出贡献,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
这是刘国光学术研究被迫中断以后的第二次学术“井喷”,是他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和经济理论的黄金期,是他60多年学术生涯中著述最多、贡献最大、影响最广的时期。“文革”后的研究领域从经济发展拓展到经济体制,更加直面现实经济。这个阶段的研究领域几乎涉及经济和经济学的各个方面,涉及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所有重大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