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儒家经济伦理及其时代命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78829
  • 作      者:
    张鸿翼著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部研究儒家经济伦理的学术专著。
展开
作者简介
    张鸿翼,国学热潮中的冷静思考,市场前沿的文化感悟。曾获得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汤一介等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
    经济学博士,金融企业高管。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人。20世纪70年代中期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80年代初考取北大经济系中国经济思想史专业研究生,并先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90年代初,南下东南沿海经济特区开始进入市场前沿地带,足迹踏遍广州、海南、深圳、上海和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从事过证券、信托、银行、保险和资产管理等多种金融业务和机构的管理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任职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主持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表过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数十篇,出版有学术专著《儒家经济伦理》、散文集《春感秋悟集》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如何评价和把握传统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始终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社会热点问题。《儒家经济伦理及其时代命运(修订本)》在系统介绍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历史地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古代社会、近代社会以及当代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步展望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和谐社会价值重建中的价值回归。
    《儒家经济伦理及其时代命运(修订本)》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论述儒家文化包括其经济伦理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过程、儒家文化作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意识的思想特征;中篇着重从六个方面对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内容给予全面介绍和展示;下篇着重研究了儒家经济伦理的深远的社会影响及其时代命运。
展开
精彩书评
    本书对于儒家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分析,揭示了儒家经济思想在历史上所起的实际作用,对于儒家关于“经济关系的道德原则”、“经济行为的道德规范”等进行全面的阐述,提出了很多新见解,表现了一定的创新性。 
    ——张岱年 
    张鸿翼同志的这本书取材丰富、论述明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分析中国历代社会的经济现象,提出独立见解,在探索中前进并有所创获,应当肯定。 
    ——任继愈 
    本书将儒家伦理学说同中国历代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考察,并从管理学的领域论述了儒家经济伦理思想的价值和意义,这在中国伦理学史和中国经济学说史的研究中都是一个突破。 
    ——朱伯崑 
    近年来儒家思想的研究在国内外受到相当普遍的重视,但目前当少见到如张鸿翼同志如此系统地把儒家经济伦理作为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并把它作为一特殊现象提出来。因此应该说这本书有一定的开创性。 
    ——汤一介 
    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在此前是一个尚无人进行专门研究的领域,作者在这方面从事了开拓。
    ——赵靖
展开
精彩书摘
    亚细亚生产方式解释为奴隶制或封建制,但这个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是针对斯大林关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五种生产方式”的说法的。在坚持“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看法中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古代中国社会、甚至整个古代东方社会既不是奴隶社会,也不是封建社会,而是一种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独特的社会经济形态。郭沫若虽然并不否认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存在,但他也承认在中国奴隶社会发生之前确实也存在着一个亚细亚生产方式阶段;还有人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看作和奴隶社会并行而先于封建社会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也有人把它看成为一种“东方专制主义”或“东方的贡纳制”;某些苏联学者甚至认为直到近代外国资本侵入之前的中国社会,仍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对于上述问题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四个具体问题上:第一,夏、商、周三代是不是奴隶社会?第二,西周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第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动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还是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的转变?第四,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属封建社会还是属“亚细亚生产方式”?这四个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如何把握三代至秦汉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趋势?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围绕这些问题争论不休,各种观点似乎在理论上和史料上都各有所执、言之成理,但谁也说服不了谁,非但至今未能取得多少一致的意见,而且分歧越来越大。①
    不可否认,这些讨论在史料发掘和整理以及理论分析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讨论似乎已经达到了某种极限以致很难再有所突破。面对这种困境,我们很有必要对以往的中国史研究作一番检讨。
展开
目录
再版自序
第一章 绪论
上篇儒家经济伦理的历史成因

第二章 儒家文化的历史成因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结构变革与儒家文化的历史成因
二、社会政治结构变化
三、社会经济结构变化
四、社会文化结构变化
五、儒家学派的创立与儒家文化的形成

第三章 中国古代知识群体的文化心态与儒家文化的思想特质
一、儒家文化代表了我国古代知识群体的主流意识和价值取向
二、儒家文化的三个价值层面
三、儒家学派及其文化价值的“超越性”

第四章 儒家经济伦理的形成和发展
一、儒家经济伦理的理论奠基.
二、儒家经济伦理的政治化
三、儒家经济伦理的制度化
四、儒家经济伦理的制度化和正统化的最终完成

中篇 儒家经济伦理的思想体系
第五章 经济运行的道德法则
一、整体和谐法则
二、天人合一法则
三、社会人本法则
四、循环发展法则
五、中庸守常法则

第六章 经济关系的道德原则
一、重群体而抑个体
二、重公益而抑私利
三、重名分而抑僭越
四、重均平而抑分化
五、重利他而抑利己
六、重礼让而抑侵争

第七章 经济行为的道德规范
一、贵义贱利是儒家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
二、社会经济生活中人的经济行为应当遵从的道德规范
1.分配上取舍不苟、取予有度
2.生产上利禄不兼、生财有道
3.消费上黜奢崇俭、用财有制
4.交往上诚身守信、交往有信
5.工作上勤勉劳动、劳作有时

第八章 经济政策的道德准则
一、儒家关于治国为政的指导思想
二、儒家关于经济政策的道德准则
1.制礼明分分田制禄
2.民为国本藏富于民
3.取民有制轻徭薄赋
4.贵义贱利重本抑末
5.平政爱民安富恤贫
三、儒家伦理对于我国古代社会经济政策的影响.

第九章 经济管理的道德手段
一、我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管理体制与儒家管理思想的理论特点
二、儒家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
三、经济管理中道德手段的运用
1.强调人君帝王做道德表率以身教
2.要求各级官员重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3.推崇古圣先贤为道德典范扬善抑恶

第十章 经济生活的道德价值
一、经济生活的道德价值
二、经济效益的道德评价
三、经济发展的道德理想

下篇 儒家经济伦理的时代命运
第十一章 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结构的长期延续
一、经济结构的多层次性与儒家经济伦理的聚合功能
二、经济机制的运行特点与儒家经济伦理的调节功能
三、经济制度的周期性危机与儒家经济伦理的修复功能
四、食与货的结构整合与中国古代自然经济的超常稳定

第十二章 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近代商品经济和企业制度的不发达
一、问题的提出
二、近代进步思想家对儒家经济伦理的批判
三、儒家经济伦理对于近代商品经济和企业制度的阻碍作用

第十三章 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当代计划经济的终结
一、中国实现工业化道路之选择与计划经济的建立
二、计划经济体制与传统的自然经济的结合
三、计划经济及其道德观念与儒家经济伦理的融合
四、经济体制的异化与计划经济的终结

第十四章 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当代市场经济的兴起
一、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观念启蒙与市场经济的全面兴起
二、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轨与社会经济伦理观念的文化蜕变
1.注重价值规律市场配置资源
2.引入富民机制培育民间投资
3.推进国企改革再造市场主体
4.转变政府职能科学调控市场
5.深度开放市场融入世界经济
三、经济体制的急剧转轨与社会经济伦理观念的文化断层

第十五章 儒家经济伦理与中国现代和谐社会的价值重建
一、市场经济纵深发展与社会经济伦理的价值导向调整
1.效率公平兼顾价值导向调整
2.协调经济关系关注以人为本
3.资源环保统筹实现持续发展
4.推进社会改革创建和谐社会
二、和谐社会的价值重建与儒家经济伦理的价值回归
资料来源和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