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即将到来的地球末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22200
  • 作      者:
    (美)比尔?麦吉本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比尔·麦吉本,著有《自然的终结》、《深度经济》以及很多其他的读物。他创建了名为“Step It Up”(意为“加速进取”)的环保组织,并创建了网站350.org,而他也是最早对全球气候变暖提出警示的人之一。他目前是米德尔伯里学院的驻校学者,他和同为作家的妻子苏·霍本以及女儿一起居住在佛蒙特州。
展开
内容介绍
    想一想我们居住在一个星球上。不是我们曾经住过的那个舒适、大家都认为其环境来得理所当然的地球,而是一个在现实中极地没有冰雪的地方,一个火山肆虐、大海恶浪滔天、飓风卷土裂地、热浪焦灼难熬的地方。<br>    一个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一个异化的地方,一个异化的星球。<br>    它需要一个新的名字——Eaarth。<br>    20年前,比尔·麦吉本通过他的第一本著作《自然的终结》向世人提出了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最早警示。现在,他坚称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迟疑得太久了。剧烈的变化不仅不可避免,而且已经逐步展开了;我们曾经熟知的星球正在以融化、旱化、酸化、洪荒、野火等各种人类从未目睹的方式被损毁。我们在很短的历史时期内制造了一个貌似很熟悉,但是已经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的异化的地球。因此,我们还不如将它重新命名为“Eaarth”。<br>    这个异化的地球满布暗沟与陷阱,我们正慢慢发现依赖以前的习惯性做法可能再也行不通了。按照麦吉本的观点,我们应对这些变化的希望依赖于缩小生活的规模——应该着手建立规模更加可控的社会群体和与之相对应的经济体,更加关注生活的必需品,塑造一种小型社区的集合,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加从容地应对紧急情况。
展开
精彩书评
    我对这本书的评语很简单:请您一定细细品读,从头到尾一个字也不要漏掉。不管你手头上还有要多么重要的事情,都先放一放,读这本书肯定比它们都更有价值。<br>    ——芭芭拉·金索夫 美国著名女作家<br><br>    比尔·麦吉本算得上世界上最早倡导环保的新闻从业者了——《即将到来的地球末日》与其他倡导环保的书籍最大的差异就是麦吉本在此书中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开出了药方。<br>    ——《时代周刊》<br><br>    麦吉本的观点非常新颖,使读者们不情愿地离气候变化这个现实更近了一步。与其他许多在环境大灾变方面著书立说的作者不同,麦吉本是一位真正的作家,而且是一位在这个领域非常不错的作家。<br>    ——《纽约时报》<br><br>    一本精彩的书……麦吉本将这个世界上已经走错了的道路和那些很有可能持续恶化的事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br>    ——《国家利益》<br><br>    对现实社会状况尖酸刻薄的描述,但是价值连城。<br>    ——《旧金山纪事报》<br><br>    比尔·麦吉本引领我们到达了一个全新的、未被探索过的时代门口。这本书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或许是他许多作品中最好的一部,或许能让我们重塑在未来持续生存下去的信心。<br>    ——艾伦·魏斯曼美国科学作家
展开
精彩书摘
    气候变暖横扫全世界<br>    试想我们居住在一颗行星上。它不是我们那颗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理所当然有利于我们生存的地球,而是一颗真实的、极地内没有冰雪覆盖、火山喷发着浓烟、海洋狂浪滔天的星球,一颗狂风怒吼、暴雨肆虐、热浪灼烧的星球,一个完全不适宜居住的地方。<br>    这是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在人类文明形成的上万年历史时期中,我们正好生活在像蜜罐一样的最美好的时间段中。全球气温基本没有大的变化;从整个地球来看,气温均值一直处于58~60华氏度,可谓最小的变化区间了。这样的温度足以使内陆的冰川逐步消融,留下可供耕种的土地,同时能让高山冰川保证向平原和谷地全年提供持续稳定的饮用及灌溉用水,这刚好就是这个拥有奇迹般的多物种的星球最需要的“合适”温度,而我们一直把这些自然条件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我们的文明从各个角度折射着这个自然世界:我们建设的大型城市要不就处在平静和低矮的海岸边,要不就处在蚊蝇等害虫无法过冬的高海拔地带。我们充分利用可以预知的热量及降水条件改良了农业手段,使人口迅速增长;我们的水稻、玉米及小麦也只能生长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中。偶尔有个别地方会出现异常情况——一次飓风、一次干旱或者一次霜冻。但是,仅从我们的语言中就能看出这些事件是罕有的:我们原本称这些事件为反常的风暴或骚动。<br>    1968年12月,我们有幸第一次看到这个稳定且安全的地方的真面目。“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正在绕月飞行,宇航员们正在忙着拍摄月球表面的照片以寻求合适的降落点,从而便于执行后续任务。在第四次绕月飞行时,指挥官弗兰克·博尔曼决定使飞船离开月球表面并使其上面的窗户面对地平线——他需要做的只是导航校正,但是他得到的是一次突然看到地球升起的机会。他惊呼:“上帝啊,看呐,地球正在升起来。”他的组员比尔·安德斯抓起相机,拍下了或许是历史上最具代表意义的照片。后来,这张照片被人们称为“地出”,照片上一个蓝白相间的巨大的星球在广阔的宇宙衬托下悬浮在自己的轨道上,与照片下方毫无生机的月球表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博尔曼后来回忆说,那是“我生命中见过的最美丽、最动人的画面,那一刻思乡之情像潮水一样涌上来,让我久久不能平复。在广阔的宇宙中,它是唯一一个彩色的物体。其他物体一眼看去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但我们的地球可不是那样的”。另一名宇航员吉姆·洛弗尔归纳得更简练:地球的突然出现就像我们看到了一片“巨大的绿洲”。<br>    这个可人的地球已经不复存在。他们拍摄照片之后的40年间,地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把我们从人类长久以来繁衍生息的最美好的地方赶了出来。我们居住的地方越来越不像绿洲,而更像沙漠。世界末日并未到来,但是我们熟知的世界确实终结了——即使我们可能还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仍然幻想自己还住在以前的那个世界中,身边的一些骚动也和过去一样,只不过是偶尔的反常现象而已,但事实是这些都和过去不一样了。这是一个不同的环境,一个不一样的行星。我们需要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哀嚎的地球。无论你用何种语言写它的名字,都应该改变一下,以示区别。从外表上看,我们还能辨析出很多相同的地方——我们仍然是太阳系的第三颗行星,星球的表面仍然有3/4被水覆盖。地球引力仍然存在,我们仍然是地球上的生物。一想起我们对这个唯一的家园竟能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坏,我就觉得有些匪夷所思。当然,我也知道地球本身也有发生剧变的时期,正如一颗彗星撞击了地球或者一次冰河时期的到来。眼下的改变正如同这些千万年一遇的事件,我们身处在一次规模更大、影响更深远的变化的起始阶段,这是与我们在化石或者冰层中找到的历史遗迹表明的与地球剧变同等的大变化。<br>    ……
展开
目录
自序<br>中文版序<br>导言<br>第一章  危局:新异的地球,肆虐无忌的代名词<br>气候变暖横扫全世界<br>与旧地球失之交臂<br>石油供应:告急!告急<br>气候变化之祸<br>恐怖的植被杀手<br>“新”生活<br>第二章  迷思:人类已发展至极致<br>摈弃陋习<br>绿色增长<br>能源结构转型<br>无聊的词汇:基础设施建设<br>经济能力vs选择方案<br>穷国与富国的纠葛<br>交通运输,无法逃避的危机<br>增长的极限<br>决定人类命运的两个步骤<br>第三章  出路:迈向本地化<br>规模大就是切<br>小比大好<br>旷世工程<br>小工程遭遇大政府<br>维持现状就是胜利<br>佛蒙特传统:对本地化的诉求<br>新异的本地化生活<br>本地化运动<br>现在必须着手的事<br>第四章  行动:转变生活习惯<br>庞大的工业化食品供应体系<br>堆肥和有机种子<br>回归传统等于挨饿?<br>效益,小规模农业胜出!<br>有机农业<br>农业转型与改变饮食习惯<br>能源问题解决之道<br>本地化能源生产<br>别担心转型后的生活<br>互联网生活<br>重生,无限生机<br>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