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海权战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22608
  • 作      者:
    鞠海龙著
  • 出 版 社 :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这部《中国海权战略》是鞠海龙博士花费3年时间、在博士后出站报告基础上进一步升华的研究成果,也是他对中国海权战略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在这部专著中,鞠海龙博士不仅提出了中国海权问题研究的分析框架,而且对中国海权战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也有客观而独特的研究。
  防御战略对海军战略的影响
  海权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海权与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
  冷战结束后亚洲周边海域权力格局的重组
  中国海域周边的地缘战略结构
  中国海权的战略切入点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海权战略》是目前国内第一本全面、系统阐述与分析中国海权战略的专著。书中探讨了近代中国海权战略失败的历史教训,世界海权格局演变趋势,国内外主要海权理论,以及中国海权战略的现实环境、既定目标、地缘政治条件、战略突破等问题,是一本多层次、深入解析中国海权战略的优秀读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国海权战略基础参照系:历史、理论与整体战略
  第一节  防御战略应对攻势战略的教训
  一、晚清海防的发展及战略特征
  海防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对殖民侵略的被动应敌之举。为了应对来自海洋的威胁,中国晚清政府开始积极建设海军、加强海防。伴随侵略危机的加深,晚清海防逐渐从海岸防御发展到海上防御。然而,无论海防思想如何变化,强调本土守卫、消极防御一直是其核心内容。
  海岸防御是晚清海防最早的战略主张。针对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缺乏海上防御能力的现状,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了“以守为战”、“久持困敌”,“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等海防观点。虽然林、魏等人也曾着眼未来,提出过建立“船炮水军”,“以为海疆久远之谋”;在福建、广东等地建立新式海军“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等海上防御的思想,但直到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事件之后,持:“水师固不可废,而所重尤在陆防”,“水师不必迎敌,但令游弋海上,伺其来攻陆防,即从后袭其轮船,以分兵势”;“以陆兵为御敌之资,以轮船为调兵之用”等观点者仍然不乏其人。甚至后来晚清海防的主要建设者李鸿章当时也认为,海防固守之法“一为守定不动之法,如口内炮台壁垒格外坚固,须能抵御敌船大炮之弹,而炮台所用炮位,须能击破铁甲船,又必有守口巨炮铁船,设法阻挡,水路并藏伏水雷等器。一为那移泛应之法,如兵船与陆军多而且精,随时游击,可以防敌兵沿海登岸”。根据海岸防御阶段的主张,这一时期的晚清政府的总体战略思路围绕保疆守土展开。将仅有的“水师”(而非海军)定位在配合陆军作战战略层面的主张是这一战略思路的典型。
  晚清海防的第二个阶段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一时期,海上防御的重要性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创建新式海军、发展海上防御力量成为海防的重要内容。为筹建海军,丁日昌在1867年草拟了《创建轮船水师条款》,并于1868年重新拟定了《海洋水师章程》。在这两个文献中,丁日昌提出了沿海择要改筑西式炮台加强海岸防御,创设北洋、东洋、南洋三支舰队,组成外洋海军,分区设防,三洋呼应,共守海疆等海防主张。1875年,清政府颁布上谕,任命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南北洋海防事宜,晚晴海军开始进入筹建阶段。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海权战略基础参照系:历史、理论与整体战略
第一节  防御战略应对攻势战略的教训
一、晚清海防的发展及战略特征
二、防御战略对海军战略的影响
三、海军守势战略应对进攻战略的案例解析
四、战略防御与海军战略
第二节  海权论的攻势内涵与地缘战略
一、马汉海权论的军事与地缘政治内涵
二、印度潘尼迦的海权思想
三、苏联戈尔什科夫的“海上威力说”
四、马汉、潘尼迦、戈尔什科夫海权思想的
共性及现实启示
第三节  海权与中国整体发展战略的关系
一、海权内含的经济利益
二、海权与中国战略安全的关系
三、适应中国整体战略实现海权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  中国海权战略现实参照系:趋势、背景与战略态势
第一节  趋势:内在力量渐次生成
一、中国海军力量的发展
二、印度海上影响力的崛起
三、东南亚各国独立
四、日韩两国的壮大
五、冷战期间亚洲海域周边的地缘战略格局
六、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海权主张与南海问题的产生
七、冷战结束后亚洲周边海域权力格局的重组
八、亚洲周边海权的过渡特征
第二节  背景:外在力量的间接战略
一、对直接控制战略的否定
二、美国对亚洲的间接战略
第三节  态势:外在压力多重汇集
一、印度海权战略对中国的压力
二、美国重返东南亚的战略压力
三、日本海权战略对中国的挑战
四、中国实现海权的战略要求
第三章  中国海权的近区域竞争者
第一节  印度海军和海权战略
一、印度海军的发展历程
二、印度海权的战略目标
三、印度海权战略的经济支撑力
四、支撑印度海军战略的其他非军事要素
第二节  印度海权战略与对外关系
一、印度海权战略与印美关系
二、印度海权战略与印俄关系
三、印度海权战略与南亚周边国家
四、印度海权战略与东盟
五、印度海权战略与日本
第三节  印度海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一、印度海权战略对中国经济安全的影响
二、印度海权战略对中国地缘安全的影响
三、印度海权战略对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  中国海权战略的区域内竞争者
第一节  日本海权战略的历史传承
一、近代日本海军战略与地缘战略
二、二战后日本海权战略的确立与调整
三、当代日本海权战略的初步确立
第二节  日本海权战略的源动力
一、传统安全与地缘政治压力
二、海上航行安全
三、海权战略的惯性思维
四、政治右倾趋势的影响
第三节  日本海权的战略支柱
一、国际战略支柱:美日同盟
二、力量支柱:海上自卫队与海军战略
三、空间支柱:具有拓展效能的外交政策
第四节  日本海权的战略目标
一、实现本土安全
二、实现经济安全
三、奠定军事与政治大国的基础
四、与美国共享西太平洋海权
五、日本海权战略的目标体系
第五节  日本海权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一、对中国地缘战略空间的影响
二、对中国“近海安全战略”的影响
三、对中国能源安全的影响
四、对台海局势的影响
五、对南海问题的影响
六、对中日东海划界与钓鱼岛主权争端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海权战略目标与地缘战略框架
第一节  中国海权的战略追求
一、战略环境与战略机遇
二、和平发展与“共赢”战略
三、近海防御的战略内涵
四、中国海权战略对亚太地区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中国海权的地缘支点
一、中国海域周边的地缘战略结构
二、中国近海安全的地缘支点
三、中国远洋安全的地缘支点
第三节  中国海权的地缘突破
第六章  中国海权的战略高压点
第一节  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
一、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线索
二、“美国因素”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台独”与和平统一
一、“台独”的两种政治诉求
二、和平统一的基础
第三节  战略迂回与高压化解
一、由外而内实现战略优化
二、由内而外修补战略盲点
第四节  战略突破:渐进推进海洋合作
一、选择适当的战略合作点
二、战略选点的单向度评估
三、海洋合作战略的多元效能考察
第七章  中国海权的战略切入点
第一节  南海问题的缘起与发展
一、南海问题的缘起
二、南海问题与海洋资源
三、南海问题的发展
四、南海问题的症结
第二节  从南海启动中国海权战略的设想
一、从南海启动海权战略的可能性
二、军事与地缘要素的综合运用
三、以非传统安全合作实现战略切入
四、从南海启动海权战略的意义
全书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本土安全”思想对中国近代海疆安全战略的影响
附录Ⅱ  印度尼西亚新防务战略解析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