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孙子兵法十五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72761
  • 作      者:
    吴如嵩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孙子兵法十五讲》是根据考试在线频道制作播出的《国学大讲堂——孙子兵法》节目编纂而成。考试在线是国内唯一一家专业致力于教育考试类节目的数字频道,目前覆盖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3000万用户。如需订购此频道,请与当地数字电视运营商联系。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吴如嵩将军首度开讲,《孙子兵法》不是教人使诈,而是授人以智。权威专家逐篇串讲,数十年心得荟萃一书,初学者绝佳的入门读物,《孙子兵法十五讲》以作者在考试在线频道所作讲座为基础,整理润色而成。
展开
内容介绍
  《孙子兵法十五讲》作者作为著名的孙子兵法研究专家,对《孙子兵法》中军队建设、战略战术、军事后勤、军队地理等各方面的观点,结合古今典型战例进行了条分缕析的逐篇串讲,同时又对孙子其人的生平事迹和作战指挥艺术与《孙子兵法》其书的版本源流分别作了详细的介绍。书中多有作者新颖独到的见解,值得一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孙子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神秘的人物。说他神秘,是因为在历史上他曾经引起许多争议,这其中包括他的家世、生平、结局、著作等等,当然也包括对他的评价。产生争议不足为奇,因为孙子距离今天两千五百多年了,我们已很难找到详细的史料。不过对于孙子这位伟大的兵学家,历史上还是留下了一些比较明确的记载。
  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他的始祖是虞帝舜,姓妫氏,到周武王的时候,封妫满在陈,因此这个妫满就是陈氏的始祖。
  后来陈国的公子陈完因陈国内乱逃到了齐国,由于当时陈、田这两个字的读音非常相近,于是陈完就改称为田完。陈完的后世孙——孙子的祖父陈书,也就是田书,因为攻打莒国立下了战功,齐景公为了奖励他,就赐陈书为孙氏,陈书就成了孙书,食采乐安。所以孙书就是孙武这一支孙氏的始祖。孙武有三个儿子,他们是孙驰、孙明、孙敌,孙明的儿子就是战国时期大名鼎鼎的齐国军师孙膑。历史上孙氏出了不少名人,比如说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孙权,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都是孙武的后代。
  孙子的出生年月已经不可考了,我曾经与霍印章先生在《论孙子研究上的几个重要问题》这篇文章中提出一个看法,认为以公元前541年,也就是他的祖父孙书伐莒这一年作为孙子出生之年比较准确。史书记载,孙武因为齐国的田氏、鲍氏、高氏、栾氏这四姓之乱,逃到了吴国的首都姑苏,也就是今天的苏州附近隐居。现在苏州市的孙武子研究会的专家考辨,认定今天吴中区的穹隆山是孙武当年隐居著书的地方。
  隐居著书的孙武是怎样登上吴国政治舞台的呢?事实上孙武登上吴国的政治舞台是戏剧性的。当时吴王阖庐准备攻打楚国,但缺少一位善于打仗的将领,孙武的好友伍子胥就向吴王推荐了孙武,但是吴王并没有接受,于是伍子胥就一连七次推荐。我们知道当初萧何也只是向刘邦三荐韩信,可见这次推荐是何等困难。
  最后吴王同意接见孙武,但并不表示他就一定会重用孙武。吴王看到了孙武所著的兵法十三篇,也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孙子兵法》,孙武书中那惊世骇俗的高论、新颖独特的见解,引起了一心图霸称雄的吴王的深刻共鸣。但是吴王还是要考察一下孙武,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让他用180个宫女演练队列操练。孙武接受了这个难题。
  孙武把宫女分为两队,她们都身穿戎装,手持戈戟。孙武让吴王阖庐的两个宠妃分别担任队长,然后就让她们按照军令进行演练。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却嬉笑不止,视同儿戏,就是不听号令。孙武大怒,当即就绑了吴王的两个宠妃,虽然吴王求情,孙武还是斩杀了这两个宠妃。宫女们大惊,于是令行禁止。后来吴王也猛然醒悟,知道孙武是真正善于治军作战的人,于是任命他为将军。
  这个故事叫“吴宫教战”,也有叫“吴宫斩美姬”的。它生动地表明了孙武以法治军的思想,同时也表明了兵凶战危,兵不可玩,操场如战场,一定要严格训练,以法治军。孙武在吴国励精图治,建功立业,关于他的辉煌业绩,历史缺乏具体的记载,只有一些概括性的表述。大致就是说,他任将军过后,经国治军,吴国很快就富强起来了。公元前506年,孙武协助吴王阖庐大举攻楚,攻下了楚国的都城郢都,就在今天湖北江陵西北,取得了以三万人击破楚军二十万的巨大胜利,其后的事迹就没有具体的历史记载了。
  比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只是说孙子在吴国,北威齐晋,就是打齐国打晋国的时候,“孙子与有力焉”,孙子出了力。《吕氏春秋·简选》篇说吴王阖庐曾经北面威迫过齐国晋国,令行中国,与这句话相类似。《史记·伍子胥列传》也说,当时吴国就是用伍子胥、孙武的计谋,向西面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向北面威迫了齐国晋国,向南面征服了越人。至于孙武究竟死于何年何地,因为什么而死,却是个历史的悬案。
  关于孙武,不仅仅是他最后的结局扑朔迷离,历史上对是不是有孙武这个人也曾有过争议。原因是什么呢?本来早在东汉《汉书·艺文志》这本书上就明确讲了,有一本书叫《吴孙子兵法》,有一本书叫《齐孙子》,分别为孙武和孙膑所著。但是大约在东汉末年,孙膑的《齐孙子》失传了,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就不见记载了。八九百年后,宋代刮起了一股疑古之风,个别学者对历史上是不是有孙武这个人产生了怀疑。南宋有个学者叫叶适,他认为,孙武为大将,可是在《左传》里面怎么没有记载呢?他就认为,司马穰苴和孙武,都是那些游说之士编的,不是事实。南宋还有一个学者叫陈振孙,他也认为孙武在阖庐手下为臣,怎么不见《左传》有记载呢?孙武这个人到底是哪一代的人呢?他也提出怀疑。宋朝人的这些怀疑,明代的时候没有人响应,但是到了清朝以后,就有很多附和的了。比如清代的全祖望,他就认为叶适这个怀疑是对的;近代有个金德建,他就断言说孙武著《孙子兵法》全是伪托之说。日本有个学者叫做斋藤拙堂,他认为孙膑和孙武是同一个人,孙武是他的名,孙膑是他的绰号。但是,这些对孙武其人的怀疑之说,因为证据不足,并未得到学术界多数人的认同。
  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汉墓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当时震惊了学术界。因为这澄清了千年的迷雾,肯定了在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确有孙武和孙膑这两个人,并且分别著有《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
  《孙子兵法》那可是声名赫赫,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是所谓“境内皆言兵,藏孙吴(孙武与吴起)之书者家有之”。这个“家有之”不是说家家都有,是指的家大夫,那都是有身份的人。杰出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也说,“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就是说打仗的人都在学习和应用《孙子兵法》。到了宋朝元丰年间,就是公元1080年,宋神宗为了适应选举武举的教学和军事训练的需要,下令编著《武经七书》,武经就是军事学的经典,《孙子兵法》就列为武经之首。宋神宗时官刊本的《武经七书》今天已经不可见了,但是宋刊本另外还有一种白文的大字本,原来是陆心源的醑宋楼藏书,到了光绪年间醑宋楼的藏书全部被日本人岩崎氏买去了,这本书现存东京静嘉堂文库,于是《武经七书》也就随之东流日本。
  在传世的《孙子兵法》的版本当中,真正最早的注本应该是曹操的《孙子注》,也就是《孙子略解》。到了宋代,出现了曹注本和其他本子合刻的版本,其中值得提到的是吉天保编辑的《十家会注孙子》,但这个版本是不是就是广泛流传的《十一家注孙子》,也还是个疑问。现存的《十一家注孙子》有三部,一部在北京国家图书馆收藏,一部在上海图书馆收藏,还有一个是残卷,残本也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收藏。必须指出的是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虽然是残本,但它是时代最早的,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参加发掘和整理工作的吴九龙先生断定,简本是传本《孙子兵法》的祖本。此外日本还藏有一个樱田本。以上介绍的仅仅是《孙子兵法》的几个有代表性的版本。从古到今《孙子兵法》的版本是很多的,据于汝波先生的《孙子学文献提要》统计,清朝以前存世的《孙子兵法》就有205种之多。《孙子兵法》自从公元734年传入日本,公元1772年传入法国,公元1910年传入英国,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三十多种不同的外文译本。
  P3-6
展开
目录
第一讲  略谈孙子其人其书
第二讲  《孙子兵法·计》篇
第三讲  《孙子兵法·作战》篇
第四讲  《孙子兵法·谋攻》篇
第五讲  《孙子兵法·形》篇
第六讲  《孙子兵法·势》篇
第七讲  《孙子兵法·虚实》篇
第八讲  《孙子兵法·军争》篇
第九讲  《孙子兵法·九变》篇
第十讲  《孙子兵法·行军》篇
第十一讲  《孙子兵法·地形》篇
第十二讲  《孙子兵法·九地》篇
第十三讲  《孙子兵法·火攻》篇
第十四讲  《孙子兵法·用问》篇
第十五讲  结语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