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重返菲律宾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9062914
  • 作      者:
    张越主编
  • 出 版 社 :
    外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德国做为战争发起者,闪击波兰,占领挪威,横扫荷兰、比利时、法国,进逼英国,袭击大西洋,实施“巴巴罗萨”计划,进犯苏联,意欲称,霸欧洲。意大利法国斯头子墨索里尼更是将点火引向非洲,与德国组成“非洲军团”,出兵北非、地中海,以实现其新罗马帝国之梦。在亚洲,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亚洲各国人民备受战争蹂躏。   这是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这是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这场血雨腥风的战争中,既有沙尘漫卷、万炮齐鸣的陆战,又有波涛汹涌、巨舰沉浮的海战,还有万里搏击、狂轰乱炸的空战。战争双方无时无刻不处于兵锋相对、殊死较量之中。可谓谋用其尽,兵用其极,演绎出一场又一场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   500张高清图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程纪实,战场风云真实再现!   麦克阿瑟在雨中站了起来,他拿起麦克风。这一刻,他的情绪有些激动,用颤抖的声音宣布:“菲津宾人民,我回来了!”   双雄会面!麦克阿瑟能否实现诺言?“羁绊之地”欢迎“美国飞鹰”。深度对话:罗斯福登上珍珠港!重返菲律宾终获总统特批!麦克阿瑟激昂演说,菲律宾之路路途坎坷!陆上战役全面展开,“断颈岭”昭示日军惨败!将军的任务直指马尼拉。“尚武集团”走向终结!
展开
内容介绍
  在麦克阿瑟心中,“我还要回去”更是一种崇高的信念和目标,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这个诺言。而两年后,实现这一诺言的时机也确实来到了。日本军政要员已经察觉到菲律宾之战迫在眉睫,形势相当危急。如果菲律宾失守,那么日军通往南洋的运输线路将会全部断绝。因此,梅津决定调整菲律宾的兵力部署。   麦克阿瑟断然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首先攻占莱特岛。因为他已经认为,重返菲律宾不在于选择哪一条路线,重要的是能否回去,怎样尽快回去。   美军第24师按集团军指令沿第2号公路向南进攻奥摩克,与日军第1师团今田义男少佐指挥的先遣队遭遇。短暂交火后,今田义男撤进第2号公路南边的品纳蒙峰,这里也被叫做“断顼岭”。   美军第11空降师被这批日军死死地缠住,由于缺少大口径火炮等重型武器,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仍不能攻入机场,更无法向马尼拉挪动半步。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好事多磨”   1.从这里开始,麦克阿瑟的决心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到了1944年6—7月的时候,艰难爬上诺曼底海滩的100余万盟军已在欧洲大陆上牢牢站住了脚,太平洋战场的盟军也开始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盟军已经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可以大大加速太平洋战争的进程了。   在西南太平洋战区,麦克阿瑟的部队完全控制了新几内亚,尼米兹太平洋战区的部队也控制了马里亚纳群岛。   那么,接下来,美军要好好讨论的就是:“下一步的进攻目标该是哪里?”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美军内部存在着严重分歧。   那时,几乎人人都知道,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方面的主要角色是太平洋舰队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海军上将尼米兹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陆军上将麦克阿瑟。   麦克阿瑟早在1943年初就将自己考虑的一个相当完整的打败日本的战略设想,写成书面报告,呈送给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在这份书面报告中,体现了麦克阿瑟主张沿新几内亚一菲律宾、棉兰老岛轴线发起进军的战略意图。   而同时,美国海军方面则提出了以中太平洋马里亚纳为主要进兵路线的主张。他们认为,从中太平洋进兵,既可切断日本与东南亚各国的海上交通线,又可缩短美国本土通往南太平洋的海上交通线,还能把战线迅速推进到日本近海,迫使日本舰队进行决战。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慎重研究后,提出一个有利于海军的妥协方案。   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开辟中太平洋进攻轴线,并以此作为向日本进兵的主要战略方向。考虑到西南太平洋的部队已在追击退却之敌,参谋长联席会议确定,为了配合中太平洋的进攻,盟军应沿新几内亚-棉兰老岛轴线继续向前推进。   至1943年底,盟军这一“两路进兵”的方针基本确定了下来,并得到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和罗斯福总统、丘吉尔首相的认可。   可是,这件事情并没有这么顺利地发展下去。1944年1月27—28日,在美国的珍珠港,太平洋战区代表团和西南太平洋战区代表团商讨了作战问题。商讨中,麦克阿瑟的代表团又提出了经新几内亚和菲律宾的“一路进兵”方案,而且方案提出后还得到了太平洋战区代表团的认可。   于是,美军海军总司令兼作战部长金海军上将不干了。这一方案立即遭到了他的激烈反对。   1942年3月11日傍晚。在马尼拉湾的一个军用码头,暮色好像悬浮在浊流中的泥沙,于静止的时候渐渐沉淀下来。海面升起蓝色的雾,一团团地缭绕在停泊在码头的军舰上和士兵的脚边。   一位身材高大、面色凝重的军人,在一群卫兵的簇拥下来到了码头,准备登上41号鱼雷快艇。刚要登艇,这位军人又停下脚步,回身向马尼拉市区望去。他戴着一副黑色墨镜,随行人员看不到他的眼睛,但那张凝重的脸,却透出悲壮与无奈。   这个人就是美利坚合众国远东陆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中将。此时,他也将被迫离开他与他的父亲老麦克阿瑟相继统治数十年之久的菲律宾,回到自己不愿去的后方。   麦克阿瑟与菲律宾   麦克阿瑟太留恋这个东方岛国了。他永远不会忘记,1899年,正当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西点军校时,他的父亲率一旅美军击败西班牙军队,攻占马尼拉,出任美国驻菲总督兼武装部队司令,开创了他们父子两代人统治菲律宾的历史。   1903年,麦克阿瑟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就到驻菲美军工兵营服役。1922年,他离开西点军校校长的职位,回到阔别18年的菲律宾,就任马尼拉军区司令。1928年,他又担任了驻菲美军司令。麦克阿瑟曾这样回忆道:“没有什么任命比这更使我高兴的了。”   殖民统治使麦克阿瑟对美国在亚洲的这块殖民地产生一种畸形的爱,他不愿离开这个岛国,为此他甚至不惜辞去美国陆军参谋长一职,而到菲律宾当军事顾问。但是,日本在太平洋上燃起的战火,却把麦克两瑟从菲律宾赶了出去。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好事多磨”/2 ★在麦克阿瑟心中,“我还要回去”更是一种崇高的信念和目标,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这个诺言而两年后.实现这一诺言的时机也确实来到了。 ★虽然,马歇尔没有按罗斯福的意图说服麦克阿瑟.但是他也没答应麦克阿瑟以他为主的意见。马歇尔只能让两条战线平分秋色。 ★参谋长联席会议为了解决麦克阿瑟和尼米兹的分歧,决定召回两人到华盛顿讨论下一步的战略决策,确定进攻日本的最佳路线。 ★尼米兹于3月25日乘水上飞机到达布里斯班码头他一推开舱门便看见麦克阿瑟及其他高级将领站在码头上迎接,不禁感到惊讶而叉高兴。 1.从这里开始,麦克阿瑟的决心/3 2.“面对”与“选择”,美军的争论/13 3.将军们的“阵营”/24 4.会面!尼米兹和麦克阿瑟/34 第二章 “决定”/46 ★麦克阿瑟对菲律宾人给他的礼遇十分感激,他一生都珍藏着那顶绣着金线的元帅帽,帽子上最引人注目的除了24K金线,还有一只美国飞鹰。 ★罗斯福于7月21日夜晚在圣迭戈登上“巴而后的摩”号重遂洋舰,驶往珍球港。7月26日午后,“巴而后的摩”号徐徐驶选珍珠港。 ★麦克阿瑟一回到司令部就向他的参谋们宣布:“总统接受了我的建议,批准了重返菲律宾的作战计划。” ★日本军政要员已经感觉到菲律宾之战已迫在眉睫,深感享态危急。如果菲律宾失守,那么日军同南洋的运输线路则全部断绝。因此,梅津决定调整菲律宾的兵力部暑。 1.羁绊之地,不能逃避的“誓言”/47 2.对话!罗斯福总统到来/57 3.美军的决定,躁动中的日本/66 4.“敌人”的计划/74 第三章 重返菲律宾/86 ★麦克阿瑟断然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决定首先攻占莱特岛。因为他已经认为,重返菲律宾不在于选择哪一条路线,重要的是能否回去、怎样尽快回去。 ★天开始下雨了,麦克阿瑟在雨中站了起来,他打开电台开关,拿起麦克风。这一刻,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情绪激动。 ★这使莱特海大战出现了一些戏剧而又复杂的场面。要不是因为美军兵力占有很大优势,且栗田临阵表现的又很保守,这场海战的胜负是很难预料的。 ★苏里高海峡大捷使得金凯德十分兴奋,他立即同臭而后登多夫发电祝贺。可是,电报刚发出,他就接到一份敌情报告,使他日瞪口呆。 1.菲律宾——“那里正在等着我”/87 2.“我回来了!”——激昂的演说/95 3.“史无前例”的海战/110 4.海上作战的尾声/121 第四章 战火蔓延/132 ★寺内深感责任重大,他一方面命令第4航空军集中兵力突击美军登陆舰船和空军基地,一方面将第1、第26师团和第68旅团调往莱特岛。 ★美军第24师按集团军指令沿第2号公路向南进攻奥摩克,与日军第l师团今田义男少佐指挥的完遣队遭遇。短暂交火后,今田义男撤进第2号公路南边的品纳蒙峰,这里也被叫做“断颈岭”。 ★麦克阿瑟得在吕宋岛附近占领另外一个岛屿,以供修建机场之用。他站在墙上的大幅军用挂图面前反复观看,最终把目光停留在吕宋岛以南30多公里的民都洛岛上。 ★麦克阿瑟对手下人说:“好在他们的技术不如我们。但如果他们总是这样猛烈地攻击我的军舰,我想我们就不得不打道回府了。” 1.开始!陆上战役,/133 2.“断颈岭”之战.日军必败莱特岛/142 3.美军冲向民都洛/153 4.民都洛岛上的最后“威胁”,登陆吕宋岛/163 第五章 “落幕”/17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