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6967843
  • 作      者:
    肖立军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古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履行镇戍职能,实行于明代省、镇地区,以营制为核心的明代省镇营兵制,在探索营司队伍编制、兵将关系、指挥体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丰富了中国古代军制的内容。省镇营兵制在明代中后期居主导地位,在抵御边患,维护治安方面作用巨大。
展开
精彩书摘
    嘉靖间钦州恢复屯田,军、民等一体授田,系着眼于保证军饷。时任知州的林希元奏称:“臣因查得本州洪武年间设有屯田,拨钦州千户所百户领军出种,至宣德年间始废。臣乃将查出各处荒地,议复立屯田招各处流民、千户所余丁及拨本州民快与千户所哨海官军,各给与田,令其领种。三年之后办纳税粮以足军饷以省转输,具本于嘉靖十六年奏行广东抚按衙门行二司守巡道会议。依臣所奏,转行到州,令臣多方设法招人承种前项荒田。及奉户部勘合,该巡按广东监察御史陈大用奏转行到州,令臣查勘荒田给与守营军快领种以给军饷。臣承上司明文将查前项荒田再行差官踏勘,丈量明白,多方设法,招得广东潮州府、福建漳泉等府流民何政等三十名领种田九顷,又查广东肇庆府阳江县、广西上思州等处先年移来本州赁耕人田陈林宗等九十一名领种田一十七顷一十亩。又招钦州千户所余丁樊元成等三十一名领种田四顷五十亩,本州民快罗佛送等六十户领种田一十二顷,防城那苏二营旗军杨德风等五十名领种田七顷一十五亩,哨海旗军李敬等一百名领种田一十五顷。各项共田六十五顷一十亩。但臣愿奏每田一亩照依钦州下则官田则例每亩科米一斗七升,今据巡按御史陈大用所奏每亩科米三斗二奏不同……臣乃从中酌处,民快、守营、哨海旗军查照陈御史所奏,每亩减科屯米二斗;客居、军余人户每亩照臣原奏科米一斗七升。客居、军余一百四十八名,共领田三十顷六十亩分作二屯,日寓民上屯、寓民下屯,每屯科米二百五十五石二屯共米五百一十一石。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明代省镇营兵制下的军队
一标兵
(一)标兵的渊源及含义
(二)标兵始设时间的考辨
(三)明代标兵的推广与发展
(四)明代标兵兵制
(五)标兵的地位及其影响
二营兵
(一)正兵
(二)奇兵
(三)援兵
(四)游兵
三守城兵
四嘹侦兵
五通事和家丁
六小结

第三章 军户制与募兵制:省镇营兵的兵源双轨制
一明代军户的来源、清勾及抽选
(一)明代军户的来源
(二)勾军与清军
(三)抽选舍余
二明代的充军
三明代募兵的发展
四小结

第四章 镇戍将领、督抚道厅及镇戍内臣:
省镇营兵的指挥系统
一明初省级军事机构及都司地位的逐渐下降
(一)洪武元年(1368年)前后的行省与分省
(二) 关于洪武初年的行都督府与都卫
(三)明代都司地位的演变
二总督、巡抚、诸道、厅官等文职指挥系统
(一)督师、经略与总督
(二)巡抚的设立及职权
(三)守、巡、兵备道及厅官的职权
三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守备等武将指挥系统
(一)洪武、永乐时期的藩王
(二)明代前中期的武职“镇守”与万历提督总兵官
(三)明代的总兵官
(四)副总兵、参将、游击、镇戍都司
(五)守备、操守、把总、提调、备御等
四巡按、镇戍内臣等监军系统
(一)巡按御史
(二)镇戍内臣
五小结

第五章 从卫所到营部司队:省镇营兵制编制的形成及演变
一明前期省镇镇戍营制的萌芽
(一)洪武时期(1368-1398年)
(二)永乐至正统时期(1403-1449年)
二明中后期省镇镇戍营制的形成和发展
(一)景泰至弘治时期(1450一1505年)
(二)正德至万历时期(1506-1620年)
(三)启、祯时期(162l一1644年)
三北边等地营制的主要内容及形成原因
四小结

第六章 装备及粮饷:明代省镇军队的后勤供应
一明代省镇军队的武器装备
(一)武器的种类、制造和应用
(二)战马的管理、配备及骑步比例
(三)北边等地战车的制造与应用
(四)南方地区战船的配备
二明代省镇军饷的来源、管理及发放
(一)军饷的来源
(二)军饷的管理与发放
三小结

第七章 分合演变:省镇的镇守总兵
及其镇戍区的渊源与沿革
一辽东、蓟州、昌平、保定、山海诸镇总兵
(一)辽东镇总兵
(二)蓟州镇总兵
(三)昌平镇总兵
(四)保定镇总兵
(五)山海镇总兵
二宣大山西三镇总兵
(一)宣府(今河北宣化)镇总兵
(二)大同镇总兵
(三)山西镇(三关镇)总兵
三陕西三边五镇总兵
(一)固原镇(又称陕西镇)总兵
(二)甘肃镇总兵
(三)宁夏镇总兵
(四)延绥(陕西延安、绥德)镇总兵
(五)临洮镇总兵
四东部沿海诸省镇总兵
(一)天津镇总兵
(二)山东(包括登莱)总兵
(三)江淮(属南直隶江北地区)总兵
(四)南直隶江南地区总兵(附浙直总兵)
(五)浙江总兵
(六)福建总兵
(七)广东总兵
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诸省镇总兵
(一)广西总兵(附两广总兵)
(二)云南总兵
(三)四川(附松潘)总兵
(四)贵州总兵(附湖广贵州总兵)
(五)湖广总兵
六内地诸省总兵
(一)江西(附南赣)总兵
(二)河南总兵
(三)镇守淮安漕运总兵
七小结

第八章 省镇营兵制下之屯堡与基层社会秩序
一军卫屯堡与乡村里甲同属于基层社会单元
二屯堡的分布密度及修建规制
(一)分布与密度
(二)屯堡工事的修建者及材料规制
三屯堡的居民构成及统领官员
(一)屯堡的居民
(二)屯堡的统领官员
四屯堡的功能
五小结

第九章 综论
一明代省镇营兵制的特色及利弊得失
二省镇营兵制与卫所制的主辅关系
(一)兵役等方面:都司卫所为省镇营兵提供兵源和将源
(二)后勤等方面:卫所为省镇营兵提供军饷和武器
(三)边防地理方面:卫所为省镇防线的要冲和老营
(四)总体上:省镇营兵制与卫所制主辅相依
三明代省镇营兵制的历史背景
及其在古代军制史上的地位
四从省镇营兵制角度看明代地方秩序
主要征引典籍及参考论著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