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个先消灭南方各地割据势力、后消灭北汉的统一战争的战略方针就这样确立了,这也就是后人归纳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北宋的统一战争基本是按照这个站略方针进行的,对于攻打辽和北汉,在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前,基本上采取守势,选派宿将,率领重兵,镇守北部要塞,并适当对来犯之敌予以反击。同时与契丹互派使臣发展友好关系,力图保持北方战线的暂时稳定。对南方各国则密切注意它们的政治动向,寻找时机,准备找到适当的突破口。这一战略的立足点是先弱后强,赢得南方雄厚的人力物力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强敌。
因此,赵匡胤选派宿将率领重兵守卫北方要地,分别防备北汉、党项和契丹。在北面的防御加强后,才挥旗南下,一一击灭南方各地割据势力。
宋建隆三年(962)九月,武平统治者周行逢大病去世,年仅11岁的儿子周保权继承权位。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刺史张文表看到幼主年龄还小,便起了狼子野心,毅然发动了兵变,叛军占领潭州(今湖南长沙市),直逼朗州(今湖南常德),局势相当威急。武平统治者一面派兵反击张文表,一面派使者向南平和北宋求援。
无巧不成书,这一年的十一月,南平统治者高保勖也大病身亡了,他的侄子高继冲继位。此时,图谋南下已久的赵匡胤看到武平和南平接连发生丧乱,政局动乱,他认为这是消灭南平、武平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当即对大臣们宣布“迅速南下,扫平南平和武平”的决定。
他首先派遣酒坊副使卢怀忠去南平刺探情况,卢怀忠回来报告说:“南平的军队虽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兵力不足3万;粮产虽然丰饶,但是人民苦于暴政,怨声载道。陛下如果出兵攻取的话,胜算很大。”卢怀忠的情报给了宋太祖很大的鼓舞,这坚定了他迅速出兵的决心。他决定采取一箭双雕的计谋,以借道为名消灭南平,以援救为名灭消武平。
建隆四年正月,宋太祖一方面答应出兵援助武平,一方面又向南平借道,并要求南平派水军3000名助攻潭州。对于北宋借道的要求,南平朝野猜忌重重,大臣们分为两个派别,主张各不相同,争吵不休。
反对派以兵马副使李景威为代表,他有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忧心忡忡地对高继冲说:“大宋对我们觊觎已久,这次的情形下恐怕宋是以借道为幌子,事实上是想偷袭南平,臣请求率军3000在荆门依险设伏,攻宋军于不备。”
保守派的代表节度判官孙光宪则认为:“大宋实力强大,南平为宋军所灭已是大势所趋,抵抗无益,不如趁早投降,免除战祸。”
高继冲听后,说:“孙爱卿说得有道理,朕决定不做抵抗。”
李景威含恨自杀。
正月初七,宋军开始行动。太祖赵匡胤下旨命令慕容延钊、李处耘统领安(今湖北安陆)、复(今湖北天门)等十州兵马,借南平之道向武平进军。
众将士领命而去。
二月初,宋军进军襄州,李处耘派人通知南平,说:“请南平为宋军准备军粮。”此时,高继冲对宋太祖是否会吞并南平产生了怀疑,于是他派使者以犒劳宋军为名,刺探宋军的真实意图。使者在荆门找到了宋军,慕容延钊怎会不知道使者的来意,他一方面假意殷勤招待,拖住使者,另一方面暗中让李处耘率领数千轻骑,连夜进军江陵。
高继冲正在等候使者归来,忽然听说宋军到了,惊愕万分,慌乱之中只好赶紧到城外迎接。
李处耘对高继冲说:“请主上就地等候延钊大军吧。”
高继冲不敢不从,只好命文武百官原地等候。李处耘率兵捷先人城,迅速攻占江陵城内要地。
眼看大势已去,高继冲仰天长叹:“这是天要灭亡我啊!”于是他彻底放弃抵抗,向大宋投降,南平灭亡。
宋军消灭南平后,迅速以此为基地,扩充军饷粮草,又从这里征调军队数万人,一起前往武平。
此时,武平的军队在杨师瑶的指挥下,虽然已经消灭叛将张文表,平息了内乱,但战乱之后已是满目疮痍,官员百姓厌战情绪高涨。
然而,宋军还是昼夜兼程直趋朗州(今湖南常德)——战争一触即发!
武平执政周保权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惊慌,急召群臣谋议。
观察判官李观象献计,说:“宋师目的显然是要夺取湖、湘之地。现在南平高继冲已经束手待毙,唇亡齿寒,朗州难以单独反抗,臣以为还是投降吧。”
指挥使张从富等人立即反对,“臣等一定要抵抗到底!”
这时,宋将慕容延钊派使者前往武平诱降,张从富拒不接受,高喊,“你们快快滚回去吧!”并派兵严守要地,以防备宋军攻势。
随后,太祖又亲自派人劝降。周保权沉思良久,依然拒绝投降。
于是,宋将慕容延钊分兵两路,从水、陆两路向武平进军。两路将士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并于三月初到达澧州南,攻占朗州,擒杀张从富,俘虏周保权。九月,就已将湖南全部收归宋军囊中。 宋军消灭南平和武平后,为了稳定民心,太祖对高平和武平两地采取安抚政策,接连派出得力官吏,对两地进行管理。周保权被押到京城,太祖念他年少无知,赦免了他的罪,并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并将京城旧邸院修葺一新,让他与家人居住。周保权长大后,太祖还提拔了他的官位,最后封到右羽林统军,并出任并州的长官。
与此同时,太祖又数次减免租税,从而很快稳定了局势,当地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扫平了荆襄,等于已清除了攻下南唐的最大障碍。许多宿将也都跃跃欲试,准备渡江大战。太祖也是如此想法,但谨慎的他还是决定发兵之前,先听听赵普的看法。
出乎他的意料,赵普竟然反对此时攻打南唐,他说:“南唐地广民富,就好像百足之虫(一种多足多节的爬虫),虽然看上去似乎已经死了,其实还未僵硬,急切很难攻打下来。”太祖问:“那怎么办好呢?”赵普伸出三根手指,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陛下尽管强过司马昭父子万倍,但他们统一天下的步骤,您不妨参考一下。”太祖马上就明白了,赵普是想让他先灭蜀再吞吴(南唐处于三国吴的故地)。这与既定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八字方针也更为吻合。
此时荆、湖已尽被囊括在内,大宋现已西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后蜀东、北两面完全暴露在北宋的大军之下。自从听取了赵普的意见后,太祖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如何攻取后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