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一口气读完宋朝的那些战争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48545
  • 作      者:
    罗斌编著
  • 出 版 社 :
    京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从中国的历史进程来看,每个朝代的更替,基本上都是通过战争来实现的。三千多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从武王伐纣建立局王朝到人民解放军打败国民党建立新中国。血与火的战争,不仅凝聚了无数将士的智慧、勇敢和血肉,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及各种杰出人物,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是推动中华文明前进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想要了解历史,就一定要了解与历史进程紧密相关的战争。
展开
精彩书摘
    于是,一个先消灭南方各地割据势力、后消灭北汉的统一战争的战略方针就这样确立了,这也就是后人归纳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北宋的统一战争基本是按照这个站略方针进行的,对于攻打辽和北汉,在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前,基本上采取守势,选派宿将,率领重兵,镇守北部要塞,并适当对来犯之敌予以反击。同时与契丹互派使臣发展友好关系,力图保持北方战线的暂时稳定。对南方各国则密切注意它们的政治动向,寻找时机,准备找到适当的突破口。这一战略的立足点是先弱后强,赢得南方雄厚的人力物力后,再集中力量对付北方的强敌。
    因此,赵匡胤选派宿将率领重兵守卫北方要地,分别防备北汉、党项和契丹。在北面的防御加强后,才挥旗南下,一一击灭南方各地割据势力。
    宋建隆三年(962)九月,武平统治者周行逢大病去世,年仅11岁的儿子周保权继承权位。衡州(今湖南衡阳市)刺史张文表看到幼主年龄还小,便起了狼子野心,毅然发动了兵变,叛军占领潭州(今湖南长沙市),直逼朗州(今湖南常德),局势相当威急。武平统治者一面派兵反击张文表,一面派使者向南平和北宋求援。
    无巧不成书,这一年的十一月,南平统治者高保勖也大病身亡了,他的侄子高继冲继位。此时,图谋南下已久的赵匡胤看到武平和南平接连发生丧乱,政局动乱,他认为这是消灭南平、武平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当即对大臣们宣布“迅速南下,扫平南平和武平”的决定。
    他首先派遣酒坊副使卢怀忠去南平刺探情况,卢怀忠回来报告说:“南平的军队虽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兵力不足3万;粮产虽然丰饶,但是人民苦于暴政,怨声载道。陛下如果出兵攻取的话,胜算很大。”卢怀忠的情报给了宋太祖很大的鼓舞,这坚定了他迅速出兵的决心。他决定采取一箭双雕的计谋,以借道为名消灭南平,以援救为名灭消武平。
    建隆四年正月,宋太祖一方面答应出兵援助武平,一方面又向南平借道,并要求南平派水军3000名助攻潭州。对于北宋借道的要求,南平朝野猜忌重重,大臣们分为两个派别,主张各不相同,争吵不休。
    反对派以兵马副使李景威为代表,他有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忧心忡忡地对高继冲说:“大宋对我们觊觎已久,这次的情形下恐怕宋是以借道为幌子,事实上是想偷袭南平,臣请求率军3000在荆门依险设伏,攻宋军于不备。”
    保守派的代表节度判官孙光宪则认为:“大宋实力强大,南平为宋军所灭已是大势所趋,抵抗无益,不如趁早投降,免除战祸。”
    高继冲听后,说:“孙爱卿说得有道理,朕决定不做抵抗。”
    李景威含恨自杀。
    正月初七,宋军开始行动。太祖赵匡胤下旨命令慕容延钊、李处耘统领安(今湖北安陆)、复(今湖北天门)等十州兵马,借南平之道向武平进军。
    众将士领命而去。
    二月初,宋军进军襄州,李处耘派人通知南平,说:“请南平为宋军准备军粮。”此时,高继冲对宋太祖是否会吞并南平产生了怀疑,于是他派使者以犒劳宋军为名,刺探宋军的真实意图。使者在荆门找到了宋军,慕容延钊怎会不知道使者的来意,他一方面假意殷勤招待,拖住使者,另一方面暗中让李处耘率领数千轻骑,连夜进军江陵。
    高继冲正在等候使者归来,忽然听说宋军到了,惊愕万分,慌乱之中只好赶紧到城外迎接。
    李处耘对高继冲说:“请主上就地等候延钊大军吧。”
    高继冲不敢不从,只好命文武百官原地等候。李处耘率兵捷先人城,迅速攻占江陵城内要地。
    眼看大势已去,高继冲仰天长叹:“这是天要灭亡我啊!”于是他彻底放弃抵抗,向大宋投降,南平灭亡。
    宋军消灭南平后,迅速以此为基地,扩充军饷粮草,又从这里征调军队数万人,一起前往武平。
    此时,武平的军队在杨师瑶的指挥下,虽然已经消灭叛将张文表,平息了内乱,但战乱之后已是满目疮痍,官员百姓厌战情绪高涨。
    然而,宋军还是昼夜兼程直趋朗州(今湖南常德)——战争一触即发!
    武平执政周保权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惊慌,急召群臣谋议。
    观察判官李观象献计,说:“宋师目的显然是要夺取湖、湘之地。现在南平高继冲已经束手待毙,唇亡齿寒,朗州难以单独反抗,臣以为还是投降吧。”
    指挥使张从富等人立即反对,“臣等一定要抵抗到底!”
    这时,宋将慕容延钊派使者前往武平诱降,张从富拒不接受,高喊,“你们快快滚回去吧!”并派兵严守要地,以防备宋军攻势。
    随后,太祖又亲自派人劝降。周保权沉思良久,依然拒绝投降。
    于是,宋将慕容延钊分兵两路,从水、陆两路向武平进军。两路将士一路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并于三月初到达澧州南,攻占朗州,擒杀张从富,俘虏周保权。九月,就已将湖南全部收归宋军囊中。 宋军消灭南平和武平后,为了稳定民心,太祖对高平和武平两地采取安抚政策,接连派出得力官吏,对两地进行管理。周保权被押到京城,太祖念他年少无知,赦免了他的罪,并封他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并将京城旧邸院修葺一新,让他与家人居住。周保权长大后,太祖还提拔了他的官位,最后封到右羽林统军,并出任并州的长官。
    与此同时,太祖又数次减免租税,从而很快稳定了局势,当地经济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赢得了百姓的爱戴。
    扫平了荆襄,等于已清除了攻下南唐的最大障碍。许多宿将也都跃跃欲试,准备渡江大战。太祖也是如此想法,但谨慎的他还是决定发兵之前,先听听赵普的看法。
    出乎他的意料,赵普竟然反对此时攻打南唐,他说:“南唐地广民富,就好像百足之虫(一种多足多节的爬虫),虽然看上去似乎已经死了,其实还未僵硬,急切很难攻打下来。”太祖问:“那怎么办好呢?”赵普伸出三根手指,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陛下尽管强过司马昭父子万倍,但他们统一天下的步骤,您不妨参考一下。”太祖马上就明白了,赵普是想让他先灭蜀再吞吴(南唐处于三国吴的故地)。这与既定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八字方针也更为吻合。
    此时荆、湖已尽被囊括在内,大宋现已西临三峡,北控陇右和秦岭各隘。后蜀东、北两面完全暴露在北宋的大军之下。自从听取了赵普的意见后,太祖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如何攻取后蜀。
展开
目录
1 平息李筠叛乱
2 平李重进叛乱
3 北宋统一的战略部署
4 幽州之战
5 高梁河之战
6 满城之战
7 雁门、瓦桥关之战
8 雍熙北伐
9 岐沟关之战
10 徐河之战
11 王小波、李顺起义
12 “杨家将”抗辽
13 君子馆之战
14 代州之战
15 易州诸战
16 夏辽联合抗宋
17 澶渊之战
18 争夺河西
19 三川口之战
20 延州之战
21 狄青战元昊
22 狄青巧破昆仑关
23 好水川之战
24 定川寨之战
25 夏辽战争
26 宋夏战争
27 灵州、永乐之战
28 交趾富良江之战
29 各地小规模农民起义
30 方腊起义
31 宋江起义
32 高托山起义
33 上京之战
34 燕京之战
35 宋金汴京之战
36 李纲死守东京
37 开封攻防战
38 宗泽收复开封
39 黄天荡之战
40 陕西之战和伪齐的建立
41 富平之战
42 和尚原破金
43 饶风关之战
44 仙人关之战
45 秦州之战
46 岳飞第一次北伐
47 金、齐联军南攻
48 收复襄阳之战
49 岳飞第二次北伐
50 南宋、金联合灭齐
51 顺昌保卫战
52 郾城、颍昌大捷
53 柘皋、濠之战
54 川陕争夺战
55 采石之战
56 海陵王攻宋
57 唐岛之战
58 和战之争
59 淮东争夺战
60 南宋与金的对抗
61 金军三道攻宋之战
62 钟相、杨幺农民起义
63 抗宋反齐斗争
64 江西农民起义
65 福建农民起义
66 刘铸顺昌抗金
67 两湖农民起义
68 广西农民起义
69 金朝农民起义
70 金夏之战
71 金朝北方的战争
72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73 金蒙战争
74 中都陷落
75 红袄军起义
76 拓地战败
77 宋蒙联军灭金
78 端平人洛
79 蒙古军征服大理
80 哥汗大举攻宋
81 钓鱼城之战
82 襄樊之战
83 鄂州攻防战
84 元军进军建康
85 伯颜取临安之战
86 压山之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