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驾驭“暴力”与“激情”的战略领导:丘吉尔大战略思想研究:a study of Churchill's grand strategy thought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06923
  • 作      者:
    于海峰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驾驭“暴力”与“激情”的战略领导:丘吉尔大战略思想研究》旨在为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出版学术著作创造条件。<br>    《高校社科文库》将坚持“广泛动员、集中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工作原则,致力于通过资助优秀学术专著出版、推动学术成果交流推广等形式,让更多的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工作者走进交流空间,进入公众视野,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积极贡献。<br>    汇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原创学术成果<br>    搭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平台<br>    扩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的影响力
展开
作者简介
    于海峰,男,1978年生,黑龙江人,法学博士,1998年起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连续就读九年之久,接受了从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训练,现为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台湾研究所博士后,从事大战略理论与实践、国际关系理论、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在《当代亚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参与多项课题的调研写作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丘吉尔作为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国务家之一,与战争和战略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时代、个人经历与国民性共同塑造下的丘吉尔,其大战略思想和实践反映了大战略色彩生动的和谐。首先,丘吉尔是一位坚定的克劳塞维茨主义者,对战争本质有着深刻的认知。他为后人展示了一位杰出的大战略领导人悬吊于理性、暴力与激情这三块相互作用的磁石之间的战略领导艺术。其次,丘吉尔坚持国务家的领导地位。在丘吉尔的领导下,政治的触角几乎无所不在。在与他的将领的关系上,丘吉尔更像是监工、质量检验员,不断地督促和检验他的将军们的军事行动。其三,从政治家与民众关系而言,丘吉尔的成就几乎是无可匹敌的。很少有国务家能够像丘吉尔那样,在成功地利用他的言辞和他的象征性的形象引导了民众的激情同时又没有破坏原有的政治与社会结构。
展开
精彩书摘
    同英国的战略地位相匹配的是英国在战争中所采取的联盟政策。英国在历次战争中采取联盟战略,除了利益与道德上的考虑外,还有其特殊的政治、外交与地缘原因。其一,纵观伊丽莎白时代以来的英国历史,英国每次卷人战争之时,几乎面对的都是至少在陆上力量都远远大于其力量的大陆头号军事强国。这种国家的力量是如此之大——伊丽莎白时期的哈布斯堡西班牙、威廉与马尔博罗时期的路易十四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期的法国以及一战时期德意志帝国,以至于仅仅是单个国家的力量远远无法与之匹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大陆均势,也是为了防止大陆出现一个单一的大帝国,从而保证英国的海上自由与贸易自由,进而维护英国海外霸权,英国就必然与欧洲大陆受到这些大陆头号军事强国威胁的国家结盟,共同对抗这些具有建立欧洲大帝国倾向的大陆霸权国。其二,采取这种联盟战略也是经济节约原则的需求。与英国采取“绥靖”政策的考虑相似,英国采取这种联盟战略一个主要的考虑就是最为有效地使用所有可用以及潜在的资源来达到其战略目标一维持大陆均势,保证海外霸权。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出于地缘政治考虑。自从诺曼征服以来,英伦三岛虽然多次面临入侵危险,但从未真正为其他国家所入侵过。最后与这一地缘条件相关的是英国的军事传统。英国陆军除了几个特殊时期,几乎都是保持着一个较小的规模,为了真正能够在欧洲大陆上击败其所面对的欧洲大陆强国,英国的战略选择并不多,也并不复杂:与其他受到威胁的大陆强国结盟。<br>    丘吉尔可谓是英国联盟战略传统的大成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丘吉尔处理与主要盟国——美国与苏联,以及其他次要盟国,如自由法国、波兰等国家的关系上,不难看出他对于英国传统联盟战略的继承与发扬。
展开
目录
    导论<br>    0.1 选题依据<br>    0.2 研究现状与文献回顾<br>    0.2.1 大战略理论与实践研究<br>    0.2.2 丘吉尔的著作与档案<br>    0.2.3 丘吉尔传记与研究专著<br>    0.3 研究方案<br>    0.3.1 主要研究内容<br>    0.3.2 特色与创新点<br>    0.3.3 研究方法<br>    第1章 大战略思想与三位一体理论<br>    1.1 大战略的概念及其演进<br>    1.1.1 从战略到大战略<br>    1.1.2 大战略概念的演进<br>    1.1.3 大战略概念的界定<br>    1.2 大战略基本原则<br>    1.2.1 大战略的首要出发点:大战略的目的<br>    1.2.2 大战略目的与手段<br>    1.2.3 大战略的全局性与灵活性<br>    1.2.4 作为艺术的大战略:领导人与决策体制<br>    1.3 战争三位一体理论<br>    1.3.1 绝对战争与现实战争的对立统一<br>    1.3.2 克劳塞维茨推演中的战争三位一体性质<br>    1.3.3 理性-暴力-激情的三位一体与大战略<br>    <br>    第2章 变动时代中的丘吉尔<br>    2.1 英国战争方式:战略思维传统对丘吉尔的影响<br>    2.1.1 “绥靖”<br>    2.1.2 联盟<br>    2.1.3 马汉对麦金德<br>    2.1.4 财政制度与援助<br>    2.1.5 战后安排的审慎与理智<br>    2.1.6 战略传统及其影响<br>    2.2 丘吉尔所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的终结与现代政治的兴起<br>    2.2.1 变革<br>    2.2.2 丘吉尔:维多利亚时代的遗产<br>    2.2.3 新趋势<br>    <br>    第3章 丘吉尔的经历<br>    3.1 出身、青少年与军人<br>    3.1.1 崇敬、赞誉与关怀:出身与青少年<br>    3.1.2 浪漫与理性:独立生活与军人<br>    3.2 传记作家、历史学家与自我教育<br>    3.2.1 雏形<br>    3.2.2 反思与形成<br>    3.2.3 大成,<br>    3.3 国务家与大战略思想的缔造<br>    3.3.1 雏型.<br>    3.3.2 反思与成熟<br>    3.3.3 最光辉的时刻<br>    3.4 消遣:作为休闲的绘画及其他<br>    3.4.1 绘画与战略<br>    3.4.2 休闲:劳逸结合<br>    <br>    第4章 国务家的大战略地位<br>    4.1 勇毅、睿智与敦厚:丘吉尔作为大战略领导人的独特素质<br>    4.1.1 激情、勇气与坚忍不拔<br>    4.1.2 理性估算、果敢与智慧<br>    4.1.3 分寸与宽容敦厚:理性与激情的结合<br>    4.2 全局观念与大战略目标<br>    4.2.1 洞察力<br>    4.2.2 全局观念与大战略目标确定<br>    4.2.3 战略优先权<br>    4.2.4 念念不忘根本目标.<br>    4.3 国务家与制度:丘吉尔与大战略决策机制<br>    4.3.1 英国战略决策体制的演变(1689~1904)<br>    4.3.2 丘吉尔与创造性的组织变革<br>    4.3.3 英国委员会体制与丘吉尔大战略领导<br>    4.3.4 备忘录:细节与行动<br>    <br>    第5章 “理性”统领“暴力”<br>    5.1 政治统帅军事<br>    5.1.1 暴力、情感冲动与毁灭<br>    5.1.2 英雄对专家:现代大众社会的集体效应<br>    5.1.3 专家的缺陷与政治家的介入<br>    5.2 战争中的文职控制<br>    5.2.1 “通常”理论<br>    5.2.2 国务家与他的将军们的真正关系<br>    5.2.3 理想大战略领导人及其实现<br>    5.2.4 争吵与和谐<br>    5.2.5 纽带式人物的存在<br>    5.3 丘吉尔和他的将领:争吵中的关系<br>    5.3.1 费舍尔勋爵:与军人的初次合作<br>    5.3.2 意见相左的将军们<br>    5.3.3 监工<br>    5.3.4 质量检验员<br>    5.3.5 政治的触角<br>    5.3.6 犯错与挑错<br>    <br>    第6章 “理性”引导“激情”<br>    第7章 丘吉尔的大战略思想及其启示<br>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