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2133
  • 作      者:
    肖铃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肖铃,女,1977年6月生,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目前系华南师范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国际刑法,在《中国刑事法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研究》进一步阐述了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发展趋势,并联系我国证据法的发展方向和某些具体问题,提出了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全书始终注意采用历史研究的方法,既不割裂各阶段之间证据规则的内在联系,同时又揭示了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发展趋势。
展开
目录
序<br>引言<br>第一章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背景<br>第一节  国际刑事诉讼溯源<br>一、莱比锡审判的夭折<br>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军事审判<br>三、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br>四、国际刑事法院<br>第二节  国际刑事程序概要<br>一、国际刑事诉讼程序的法源<br>二、国际刑事程序的根基<br>三、国际刑事程序过程<br>第三节  影响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基本因素<br>一、影响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一般因素<br>二、导致国际刑事法院和特设刑庭证据规则差异的其他因素<br>本章小结<br>第二章  证据自由原则<br>第一节  证据自由的一般原则<br>一、证据自由原则的确立<br>二、特设刑庭对证据可采性的考量因素<br>三、国际刑事法院证据自由原则的特点<br>四、传闻证据的可采性问题<br>第二节  证据的排除和补强<br>一、证据的排除<br>二、证据的补强<br>第三节  性暴力案件中的证据<br>一、被害人证言无须补强<br>二、“同意”证据的限制<br>三、先前性行为证据的强行排除<br>本章小结<br>第三章  口头证据与文件证据<br>第一节  口头证据及相关问题<br>一、口头原则地位的变化<br>二、证人的保护性措施<br>三、责令作证权与不自证其罪特权、保密特权<br>四、特殊证人:被告人<br>第二节  文件证据<br>一、替代口头证据的证人陈述<br>二、文件性证物<br>本章小结<br>第四章  证据的调查收集<br>第一节  调查阶段的权力和权利<br>一、检察官的调查权力<br>二、调查期间的个人权利<br>三、国际刑事法院的“独特调查机会”<br>四、调查阶段的司法控制<br>第二节  调查阶段的国家合作<br>一、特设刑庭调查阶段的国家合作<br>二、国际刑事法院调查阶段的国家合作<br>本章小结<br>第五章  证据披露<br>第一节  特设刑庭的证据披露<br>一、控方披露<br>二、辩方披露<br>三、披露限制及其他披露问题<br>第二节  国际刑事法院的证据披露<br>一、控方披露<br>二、辩方披露<br>三、披露限制及其他披露问题.<br>本章小结<br>第六章  证据在审判程序中的运用<br>第一节  庭审中的证据调查<br>一、证据的出示和质证规则<br>二、证明责任<br>三、证明标准<br>第二节  上诉审和再审中的证据调查<br>一、特设刑庭<br>二、国际刑事法院<br>本章小结<br>第七章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混合模式及对我国证据法的启示<br>第一节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混合模式<br>一、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混合模式的形成<br>二、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混合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br>第二节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对我国证据法的启示<br>一、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与我国刑事证据法的初步比较<br>二、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和借鉴<br>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