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br>引言<br>第一章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背景<br>第一节 国际刑事诉讼溯源<br>一、莱比锡审判的夭折<br>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军事审判<br>三、前南斯拉夫国际刑事法庭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br>四、国际刑事法院<br>第二节 国际刑事程序概要<br>一、国际刑事诉讼程序的法源<br>二、国际刑事程序的根基<br>三、国际刑事程序过程<br>第三节 影响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基本因素<br>一、影响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一般因素<br>二、导致国际刑事法院和特设刑庭证据规则差异的其他因素<br>本章小结<br>第二章 证据自由原则<br>第一节 证据自由的一般原则<br>一、证据自由原则的确立<br>二、特设刑庭对证据可采性的考量因素<br>三、国际刑事法院证据自由原则的特点<br>四、传闻证据的可采性问题<br>第二节 证据的排除和补强<br>一、证据的排除<br>二、证据的补强<br>第三节 性暴力案件中的证据<br>一、被害人证言无须补强<br>二、“同意”证据的限制<br>三、先前性行为证据的强行排除<br>本章小结<br>第三章 口头证据与文件证据<br>第一节 口头证据及相关问题<br>一、口头原则地位的变化<br>二、证人的保护性措施<br>三、责令作证权与不自证其罪特权、保密特权<br>四、特殊证人:被告人<br>第二节 文件证据<br>一、替代口头证据的证人陈述<br>二、文件性证物<br>本章小结<br>第四章 证据的调查收集<br>第一节 调查阶段的权力和权利<br>一、检察官的调查权力<br>二、调查期间的个人权利<br>三、国际刑事法院的“独特调查机会”<br>四、调查阶段的司法控制<br>第二节 调查阶段的国家合作<br>一、特设刑庭调查阶段的国家合作<br>二、国际刑事法院调查阶段的国家合作<br>本章小结<br>第五章 证据披露<br>第一节 特设刑庭的证据披露<br>一、控方披露<br>二、辩方披露<br>三、披露限制及其他披露问题<br>第二节 国际刑事法院的证据披露<br>一、控方披露<br>二、辩方披露<br>三、披露限制及其他披露问题.<br>本章小结<br>第六章 证据在审判程序中的运用<br>第一节 庭审中的证据调查<br>一、证据的出示和质证规则<br>二、证明责任<br>三、证明标准<br>第二节 上诉审和再审中的证据调查<br>一、特设刑庭<br>二、国际刑事法院<br>本章小结<br>第七章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混合模式及对我国证据法的启示<br>第一节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混合模式<br>一、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混合模式的形成<br>二、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混合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br>第二节 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对我国证据法的启示<br>一、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与我国刑事证据法的初步比较<br>二、国际刑事诉讼证据规则对我国证据立法的启示和借鉴<br>本章小结<br>参考文献<br>致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