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辩护权与诘问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0960661
  • 作      者:
    王兆鹏著
  • 出 版 社 :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是“法学新领域文库”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辩护权与诘问权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从美国法看台湾地区刑事被告之律师权、贯彻平等与实质之辩护制度、律师与当事人之秘匿特权、从“宪法”解释看被告诉讼基本权与诘问权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展开
作者简介
    王兆鹏,现职:台湾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学历: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法学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硕士。台湾大学法学士。<br>    著作:《路检、盘查与人权》、《当事人进行主义之刑事诉讼》、《美国刑事诉讼法》、《新刑诉·新思维》、《刑事诉讼讲义》。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论文极具前瞻性,有许多已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的法律条文及台湾地区“最高法院”的判决文字。在《辩护权与诘问权》中,作者再次提出许多大胆及前瞻性的主张。辩护权部分,作者主张应贯彻平等与实质的辩护制度。诘问权部分,作者详细分析“释字第五八二号解释”对刑事诉讼所带来理论与实务上的冲击,其中包括传闻法则的未来发展等内容。除此之外,就台湾地区”最高法院”认为测谎有证据能力之判决,作者主张若无法律明文授权,以测谎为证据侵犯被告不自证己罪的“宪法”权利。对于律师与当事人秘匿特权之范围与限制、新闻记者是否有拒绝证言权、证人是否得不经传唤迳为拘提或逮捕,作者也参考美国相关立法,为我国台湾地区的法律修改提供了积极的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此案被告涉及毒品案件,警方线民在检察官主诘问时表示被告确实涉案。辩护律师反诘问时,证人坦承在主诸问所使用之名为假名,辩护律师进一步问证人的真实姓名及地址,证人拒答,法官同意证人毋庸回答。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当证人的诚信性成为争执时,透过反诘问以发现真实、突显虚伪,必然系以诘问证人的姓名及住址为始。得知证人的姓名与住址,为调查证人诚信性的必要及有益途径。不准被告得知证人之姓名与地址,等于否定被告的对质诘问权。<br>    在1988年Olden v.Kentucky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不准被告诘问证人与被害人的关系,违反被告的诘问权。被告被控性侵害案件,有一证人于检察官主诘问时,对被告作不利的指控。辩护律师诘问证人,是否与本案被害人同居。律师之企图在说服陪审团,证人与被害人有同居关系,可能有动机袒护被害人。因证人适为男性黑人,而被害人为女性白人,地方法院法官恐陪审团对此种族杂居有过度的偏见,乃禁止辩护律师此部分的讯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地方法院不准被告诘问证人与被害人的关系,违反被告之诘问权。被告若能诘问证人与受害人的关系,可证明证人对被告有偏见,可能影响陪审团对证人信用能力的评估,法院不得限制之,否则为诘问权的违反。<br>    若被告诘问权与法律保护之秘密发生冲突时,被告是否仍得行使权?在Davis v.Alaska案,被告被控偷窃罪,检察官主要证人为在保护管束中之少年。辩护律师企图向陪审团证明,证人其实自己涉案,但恐保护管束被撤销,乃有意将责任推给被告,因此诘问证人之少年前科记录。因该州法律禁止少年前科记录的泄漏,地方法院法官不准辩护师作如是诘问,要证人毋庸回答。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决本案违反被告的诘问权,本案被告诘问证人的理由,确为宪法诘问权的重要及正确的功能。固然少年前科有保护的必要,但不能要被告为此付出代价,被告的诘问权较政府对少年前科的保密,更为重要。<br>    若被告的诘问权被违反时,美国法赋予极强的效果:证人于主诘问的证词排除,或审判无效。诘问证人的目的在测试其信用力,及证言的真实性。诘问权的基本核心,为法院不应使用未经被告测试诘问的证词,因为证人的信用力,证词的真实性,时常于诘问中完全被推翻。<br>    若证人于检察官主诘问时,侃侃而谈,但于被告诘问时,却又主张特权,而拒绝证言。此时陪审团所听者,完全为对被告不利的部分,但对被告可能有利的部分,则因证人持拒绝证言权的理由而无法知悉。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受律师协助的权利<br>一、导论<br>二、他山之石<br>三、台湾地区律师权的理论与实务<br><br>第二章 受有效律师协助的权利<br>一、导论<br>二、适用范围<br>三、宪法标准的演进<br>四、辩护人造成的错误<br>五、利益冲突<br>六、政府的干涉行为<br>七、结论<br><br>第三章 从美国法看台湾地区刑事被告之律师权<br>一、导论<br>二、律师权之内容<br>三、律师权之抛弃与自行辩护的权利<br>四、宪法上律师权之附着<br>五、结论<br><br>第四章 贯彻平等与实质之辩护制度<br>一、导论<br>二、辩护制度之理论基础<br>三、平等保护<br>四、实质辩护<br>五、结论<br><br>第五章 律师与当事人之秘匿特权<br>一、导论<br>二、理论基础<br>三、权利主体<br>四、要件与范围<br>五、结论<br><br>第六章 对质诘问权<br>一、导论<br>二、传闻法则<br>三、对质诘问权<br>四、结论<br><br>第七章 从“宪法”解释看被告诉讼基本权与诘问权<br>一、导论<br>二、刑事被告基本权之确立<br>三、“第392号解释”与基本权之干预<br>四、“第384号解释”与对质诘问权之创设<br>五、最具刑事诉讼深义之“第582号解释”<br>六、推翻晦暗先例的“第556号解释”<br>七、结论<br><br>第八章 “释字第582号解释”后之刑事诉讼<br>一、导论<br>二、“宪法”诘问权之实践<br>三、共同被告之调查<br>四、诘问权之特别保护?<br>五、上诉审审理原则<br>六、结论<br><br>第九章 重新思维台湾地区测谎之证据能力<br>一、测谎意义与准确度<br>二、测谎之证据能力<br>三、科学证据之证据能力认定标准<br>四、以“宪法”论测谎之证据能力<br>五、自立法政策论测谎<br>六、测谎与被告以外之人之陈述<br><br>第十章 论新闻记者之拒绝证言权<br>一、导论<br>二、拒绝证言权的意义<br>三、“宪法”基础的拒绝证言权<br>四、“法律”上的拒绝证言权<br>五、结论<br>英文索引<br>中文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