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法制史新谭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2334
  • 作      者:
    丁凌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法制史新谭》没有通常学术著作的大段引文和详尽注释,只是用通俗的语言,把作者二十多年来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科研过程中的所阅、所讲、所思、所写的一些心得整理成一个个专题,按时间归类而已,共60个专题(包括代序)。所述内容大多与现行教学有关,文体随意,夹叙夹议,有则多论,无则少议,因此各专题的文字也轻重不一。聊以告慰的足,每一个专题都不是人云亦云,都有自己的思考与浅见。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法制史新谭》以深入浅出、生动机趣的语言,阐述中国法制史研究中至今尚有争议或以往没有讲清楚的问题。全书没有通常学术著作的大段引文化详尽注释,而是整理成60个专题,按时代顺序归纳为上古法制史、中古法制史前期、中古法制史后期、近代法制史共四章,每章容纳十余个专题,每个专题的题目都清晰明了。
展开
精彩书摘
  我们一般称这个新的阶层为新兴地主阶级,但这是按照郭沫若提出的分期法,如果按照现在有的观点认为封建社会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话,也就无所谓这个阶级在春秋战国的出现。因此我想,与其说“阶级”,还不如说“阶层”,更中庸一点。实际上这里并没有绝对的真理,不管叫什么名称,反正有一个新的阶层、与以往不同的阶层出现了,新兴地主的出现就是因为土地制度、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
  我们知道,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叫井田制,这是建立在全国大一统的基础上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土地所有权都归周天子所有,天子分封土地给诸侯,诸侯分封给卿大夫,大夫分给士,他们的剥削方式就是井田制,他们的土地再分给奴隶去耕种,奴隶就是按照井田制耕种。中国的奴隶制与西方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奴隶制都是大生产方式,很多奴隶住在一起,在奴隶主或监工的监督下,早晨一起出工,晚上一起收工,在一大片望不到边的土地中劳作,收获的好坏与己无关,这样奴隶种地当然没有积极性。中国的奴隶制则是小生产,一家一户的方式,比如一个奴隶主有100个奴隶,他把土地分成100块交给每个奴隶去耕种。西周时期不讲土地面积,因为土地不能交换、买卖,讲面积没有意义,所以当时不计算土地面积,只是把一块土地交给一户奴隶种,再把这块土地分成平均的若干份,比如平均的九份,看起来像个“井”字,这就是井田的由来,当然也可分成6份、12份等等。秋天时,其中一份的收成留给奴隶作为口粮,剩下8份的收成归奴隶主,这在经济学上叫做劳役地租,是剥削奴隶在8份地上的劳役。这种剥削方式下,奴隶的劳动积极性是很差的,因为不管我种地种得再好,我只能拿到九分之一,很没有积极性。很多道理古今都是一样的,我们的人民公社为什么搞不下去,因为没有积极性,大家都是挣工分,假如我的工作很努力,锄草时锄得很认真,收割时割得很干净,因为我的贡献,增产了100斤粮食,但生产队里100个劳动力平均一分,到我手里的只有百分之一,1斤,所以社员当然就没有积极性了。
展开
目录
封建法是中国法制史研究的重心(代序)
第一章 上古法制史新谭
一、中国法律起源的时间
二、五刑与阴阳观念
三、神判与周易
四、从“帝祖合一”到“以德配天”
五、流刑与恕道
六、什么是“礼”?
七、关于“五礼”
八、“亲亲”原则与九族、三党
九、“尊尊”原则与政治等级
十、春秋成文法的原因与形式
十一、姓氏之别与商鞅变法

第二章 中古前期法制史新谭
一、“布衣将相”与汉初“无为而治”
二、老子与黄老思想
三、捕盗与削藩
四、东汉司法机构的演化
五、春秋决狱与陪审团
六、律学与两大流派与唐律渊源
七、《张杜律》和杜预
八、“准五服制罪”与五服
九、唐盛成因——民族大融合与长江流域开发
十一、关于《开元律》
十二、唐律中的“官当”
十三、唐律中的“比附”
十四、唐律中的“出入人罪”责任

第三章 中古后期法制史新谭
一、宋代专制集权与编救成因
二、刊版印刷与活字印刷
三、宋代的新刑罚
四、元代文化的贡献
五、元代的宣政院
六、明代“三法司”源流
七、明代的特务机关——厂卫
八、清初的政治策略
九、《钦定西藏章程》和“金奔巴”制度
十、清代司法机构的特色
十一、清代的秋审制度
十二、古代民事法规不发达的表现及其成因
十三、古代婚姻的目的与原则
十四、同姓不婚与良贱不婚
十五、“七出”与古代离婚条件
十六、宗祧继承与爵封继承
十七、“诸子均分”的成因

第四章 近代法制史新谭
一、晚清“预备立宪”的缘起
二、改良与革命——预备立宪的进程
三、领事裁判权始末
四、民主共和体制的初建
五、三民主义与临时约法
六、辫子、缠足等陋俗的禁除
七、孙中山的改元改历
八、“北洋”系的来历
九、袁世凯和“天坛宪草”
十、“新约法”与帝制复辟
十一、十年宪政的努力与破产
十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富农”问题
十三、“二五减租”的发明权
十四、解放战争与“五四指示”
十五、《中国土地法大纲》的人性化
十六、马锡五审判方式及其争议
十七、关于“废除六法全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