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区矫正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474369
  • 作      者:
    贾宇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贾宇,1963年生,青海省贵德县人。教授,法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校长。
  学术兼职有: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会员、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刑法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社科联常务理事等。
  主要学术成果有:《国际刑法学》(独著)、《罪与刑的思辨》(独著)、《死刑研究》(主编)、“刑法学》(主编)、《刑法原理与实务》(主编)、《扰乱公共秩序罪办案一本通》(主编)、《走私、贩卖、制造运输毒品罪办案一本通》(主编)等37部,在“国际刑法评论》(英、法、西)、《法学研究》、《中国法学》、“光明日报》(理论版)等专业理论刊物、报纸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主要荣誉有:第五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人员,陕西省首届“教学名师”,陕西省“新世纪三五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
展开
内容介绍
  《社区矫正导论》从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与性质出发,对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根据与价值进行了分析,接着考察了社区矫正的外国理论和适用现状,然后对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探讨了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措施。
展开
精彩书摘
  社区矫正是当今世界各国刑罚执行理论和实践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也是以非监禁刑逐步取代监禁刑占主导地位的国际行刑趋势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许多国家,适用社区矫正的人数大大超过了监禁人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国外社区矫正的方式主要包括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工作释放、电子监控、周末监禁,等等。与之相比,我国现在虽然也适用几种社区矫正措施,也有自己的体系和特色,但在适用的对象、范围、矫正的方式和效果等方面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亟须改革和完善。同时,有关社区矫正理论和实务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只是在最近几年,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才逐步活跃起来。
  社区矫正是为了实现罪犯的再社会化目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或裁定规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意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理念肇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近代学派的大师们认识到监狱刑罚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非监禁刑罚措施和对罪犯人格的改造,社区矫正便由此发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了罪犯再社会化思潮,以安塞尔为代表的新社会防卫学派提出对罪犯实行人道和再社会化,社区矫正思想由孕育走向成熟,并逐渐由学说渗透到立法,再转化为各国的行刑实践。如今,社区矫正在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英、美、加、日等国发展得已较为成熟。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工作释放等社区矫正措施被广泛运用到行刑实践当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区矫正的实施现状并不乐观,对现代意义上的社区矫正的关注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不过,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已初见成效,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如此,社区矫正对国人来说还是一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对社区矫正的探讨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社区矫正制度的概念与性质
第一节 社区矫正制度的渊源考察
第二节 社区矫正的概念与性质

第二章 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根基与价值分析
第一节 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根基
第二节 社区矫正制度的价值分析

第三章 社区矫正制度的域外法考察
第一节 公众保护模式
第二节 刑罚执行模式
第三节 更生保护模式

第四章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适用现状
第一节 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依据及适用对象
第二节 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
第三节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缺失

第五章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二节 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措施

附录一 陕甘宁边区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附录二 和谐社会中的犯罪预防与控制对策
附录三 从“严打”到“宽严相济
附录四 我的死刑观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