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检察权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10632
  • 作      者:
    贺恒扬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贺恒扬,男,1960年7月生,河南南召人。1984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任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河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5月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首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享受专家津贴。 <br>    主要著作有:《检察管理教程》(合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出版)、《刑事诉讼法新论》(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1 997年出版)、《渎职罪的认定》(专著,香港永泰出版社1998年出版)、《公诉论》(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3月出版)、《侦查监督论》(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在法理与现实之间》(专著,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 <br>    近期主要学术论文:《过失犯罪问题研究》,载《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认识》,载《人民检察》2006年1月下期;《试论审查逮捕的证明标准》,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年第2期;《审查逮捕阶段证据的审查与运用》,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展开
内容介绍
    这六十部作品,刻录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西南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出的一种声音、沉淀的一种思考,与时人共鸣,更让后人知晓并体悟一代又一代西政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福祉,负责任地思考过什么、呼吁过什么。这是西南政法大学为建校六十周年所提交的一份学术答卷,也是西政人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献上的累累教研果实和片片赤诚之心!<br>    我们真切地期待着学术界对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进行庄重批阅。更真切地期盼当下和未来的读者们细细品味、神思交游,一同探索、领悟中国法学教育、中国法治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正道!
展开
精彩书摘
    (二)逮捕的种类<br>    由于各国的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逮捕程序不同,逮捕的种类也不同,一般将逮捕分为有证逮捕和无证逮捕。<br>    1.有证逮捕<br>    有证逮捕是在实施逮捕前,必须先取得法律指定的有权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所签发的逮捕令状,并把持有或出示逮捕令视为合法逮捕的先决条件。<br>    2.无证逮捕<br>    无证逮捕是在个别条件下,在法律规定的情形存在时,允许在没有预先取得逮捕证的情况下先实施逮捕。无证逮捕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警察在特定条件下,对实施破坏社会治安的人或已实施犯罪的人无须出示逮捕令而进行的逮捕;二是任何普通公民在有充分理由怀疑的条件下,对现行犯或已实施犯罪的人而进行的抓捕活动。英美法系国家与日本都有“有证逮捕是原则,无证逮捕是例外”的规定。为了防止错误逮捕和实施不必要的逮捕给公民造成人身自由的侵害,现代各国以防止“随意逮捕”为出发点,在逮捕条件和方法上均采取了“令状主义”制度,即有证逮捕。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71条的规定,公安机关逮捕人的时候,必须出示逮捕证。可见,我国实行的是有证逮捕,公安机关必须经检察机关批准、决定逮捕或审判机关决定逮捕后,出具批准逮捕证方可执行逮捕。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对犯罪嫌疑人先行拘留再提请逮捕,但不属于这里所研究的逮捕含义。
展开
目录
自序/001<br>第一章 中国检察权概述/001<br>第一节 中国检察权的发展历程/001<br>一、中国检察权的产生发展/001<br>二、中国检察权的理论渊源/004<br>三、中国检察权的立法渊源/006<br>第二节 中国检察权的概述/008<br>一、中国检察权的定位/008<br>二、中国检察权的争议/010<br>三、中国检察权的内容/010<br>第三节 中国检察权的基本特征和本质属性/011<br>一、检察权是宪政体制下的国家权力,具有宪政权特征/011<br>二、检察权是一项独立权力,具有统一性特征/014<br>三、检察权是法律监督权,兼有司法权和行政权双重特征/016<br>四、检察权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具有社会公益性特征/019<br>五、检察权包含司法处分权能,具有谦抑性特征/022<br><br>第二章 逮捕权的运用/030<br>第一节 逮捕权的概述/030<br>一、逮捕权的概述/030<br>二、逮捕的属性和功能/033<br>第二节 逮捕权归属的争议/040<br>一、逮捕权归属的争议/041<br>二、人民检察院行使审查逮捕权的正当性和合理性/042<br>三、将逮捕权交给法院于法理相悖于现实脱节/045<br>第三节 审查逮捕证明标准和逮捕条件/050<br>一、对我国现行的逮捕证明标准的回顾与评价/051<br>二、我国现行法定的逮捕证明标准/057<br>三、构建我国逮捕证明标准的思路/064<br>四、对逮捕条件的理解和把握/077<br>五、对无逮捕必要性条件的理解与把握/084<br>第四节 加强逮捕工作的设想及思考/092<br>一、更新逮捕权的司法观念/092<br>二、完善逮捕立法相关规定/096<br>三、改进逮捕的工作方式/098<br>四、完善逮捕的救济机制/101<br><br>第三章 公诉权的行使/104<br>第一节 公诉权的基本概述/104<br>一、公诉权的概念和内容/104<br>二、公诉权的特点/109<br>第二节 公诉权的行使/115<br>一、公诉权与出庭公诉/115<br>二、公诉权与不起诉/126<br>第三节 公诉的证明标准/128<br>一、公诉的标准/129<br>二、公诉的证明/135<br>第四节 两大法系公诉权的比较研究/143<br>一、检警一体化与检察一体化/143<br>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145<br>三、“卷宗全案移送主义”与“起诉书一本主义”/146<br>四、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147<br>五、世界各国公诉制度的发展趋势/148<br>第五节 公诉制度的改革与立法完善/150<br>一、公诉改革的五大误区/151<br>二、公诉改革的基本理念/153<br>三、公诉结构的构建思路/162<br>四、公诉制度的改革完善/163<br><br>第四章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约束/172<br>第一节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概述/172<br>一、职务犯罪侦查权的概念/172<br>二、职务犯罪侦查权的范围/174<br>第二节 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归属/175<br>一、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归属之争/175<br>二、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归属检察机关的理由/176<br>第三节 职务犯罪侦查权行使中存在的问题/184<br>一、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行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84<br>二、目前对职务犯罪侦查监督制约存在的共性问题/186<br>三、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89<br>四、职务犯罪案件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带来的问题/190<br>五、职务犯罪案件适用不起诉出现的问题/192<br>第四节 完善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约束的建议/193<br>一、优化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建议/193<br>二、加强我国职务犯罪侦查权监督、约束的建议/195<br><br>第五章 刑事诉讼监督权的完善/206<br>第一节 刑事立案监督权/206<br>一、刑事立案监督的概述/206<br>二、刑事立案监督的范围和程序/207<br>三、刑事立案监督的具体方法/211<br>四、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立法完善/212<br>第二节 侦查活动监督权/214<br>一、侦查活动监督权的概述/214<br>二、侦查活动监督的内容和途径/216<br>三、侦查活动监督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关系/217<br>第三节 审判监督权/219<br>一、刑事抗诉权/219<br>二、刑事抗诉制度的价值探析/226<br>三、我国刑事抗诉的基本原则/231<br>四、抗诉工作应注意的问题/233<br>五、我国刑事抗诉制度运行机制的缺陷/237<br>六、我国刑事抗诉制度的立法完善/247<br>第四节 刑罚执行监督权/262<br>一、刑罚执行监督中存在的问题/262<br>二、刑罚执行监督的立法完善/264<br><br>第六章 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权的改革/266<br>第一节 中国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概述/266<br>一、中国民事抗诉制度概述/266<br>二、中国行政抗诉制度概述/271<br>第二节 中国民事、行政抗诉制度运行机制/276<br>一、中国民事抗诉制度运行机制/276<br>二、中国行政抗诉制度运行机制/284<br>第三节 完善民事、行政抗诉制度的思考/296<br>一、确立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理念/296<br>二、完善民事抗诉制度的思考/299<br>三、完善行政抗诉制度的建议/323<br>第四节 公益公诉探索与实践/340<br>一、我国应当建立完备的公益诉讼制度/341<br>二、我国检察机关是提起公益诉讼的最适格主体/342<br>参考文献/34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