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传承与创新: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0203329
  • 作      者:
    李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勇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宪法与行政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副研究员,黑龙江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山西大学社会学硕士生导师,德国洪堡学者。曾在荷兰乌特勒之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宪法学、检察理论。 出版《论公民的宪法义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一书,并在《政法论坛》、《环球法律评论》、《新华文摘》等发表文章40余篇。参与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法学会、北京市规划办、福特基金会、洪堡基金会、阿登纳基金会等多项课题。荣获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三等奖、“检察理论与实践30年”征文二等奖、洪堡奖学金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传承与创新: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史》从社会结构视角对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史进行研究,通过史料阐释影响检察制度变迁的社会因素,分析其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为前瞻检察制度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在历时态与共时态两个维度进行研究,不仅探讨新中国检察监督变迁的历时脉络,也思考了社会某一“横断面”下检察制度的取向及原因;研究既包括对检察监督权力变迁的研究,也包括对与检察监督变迁有关的思想、政策、保障制度的研究;研究不仅限于解释学的方法,还关注以史为料进行规范分析,重点研究检察监督权结构的变迁,希望能够对我们科学理解中国的检察制度和预测未来有所裨益。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特色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
1.6 本书的结构
2 正当性危机与历史合理性: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的起源
2.1 中国检察制度的正当性危机
2.1.1 基于分权原则的质疑
2.1.2 基于制衡原则的质疑
2.1.3 基于审判独立原则的质疑
2.2 中国检察制度的历史合理性
2.2.1 中国的监督制度传统
2.2.2 苏联意识形态
2.2.3 外来因素
3 建立与中断: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变迁
3.1 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3.1.1 新中国检察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3.1.2 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建立
3.1.3 新中国检察制度的发展
3.2 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的曲折与中断
3.2.1 新中国检察制度的调整
3.2.2 新中国检察制度的中断
4 恢复与完善:新中国检察监督制度的重建
4.1 检察机关的恢复
4.1.1 检察机关的重建
4.1.2 恢复检察机关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4.2 中国历史上检察制度的历次争议及启示
4.2.1 历史上关于检察机关的争议
4.2.2 当前关于检察机关的争议
4.2.3 启示
4.3 检察监督制度的困境及完善
4.3.1 存在的问题
4.3.2 改革的思路
5 检察监督工作重点的历史变迁
5.1 检察机关工作重心变迁的数据分析
5.1.1 关于档案的数据及说明
5.1.2 检察工作报告中话语的变迁
5.1.3 检察理论研究的变迁
5.2 检察工作方针及总体要求的历史发展
5.2.1 检察工作方针的历史发展
5.2.2 检察工作总体要求的历史发展
5.2.3 检察工作方针和总体要求发展的特点
6 检察监督权的变迁与重构
6.1 一般监督的产生与变迁
6.1.1 一般监督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6.1.2 一般监督制度的困境及裁撤
6.2 一般监督的反思与重构
6.2.1 一般监督的反思
6.2.2 监督制度的重构
7 检察系统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
7.1 影响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因素
7.1.1 西方主要国家及苏联检察机关领导体制
7.1.2 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模式及影响因素
7.2 新中国检察机关的领导体制
7.2.1 我国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历史回顾
7.2.2 现行检察机关领导体制的评价
7.2.3 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
8 结论
8.1 三点启示
8.2 两条线索
8.3 一个策略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