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当代中国法律援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1143
  • 作      者:
    马栩生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马栩生,1977年生,福建漳州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获得法学博士学位。2006年3月担任华南师大法学院院长助理,同年11月被评为副教授,2007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是广东省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2007年开始担任广东省法学会民商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并于2007年被聘为广东省、广州市五五普法高级讲师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权法、债权法、侵权行为法、公司法等传统民商法领域。出版《登记公信力研究》专著一部,《商业法》、《英国法律体系基础》译著两部,副主编高等院校法学系列教材《物权法》及华南师范大学校级规划教材《物权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软科学项目一项、广州市哲社基金一项、省级教改项目一项,其他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在文明进步的现代法制社会,通过司法手段解决纠纷、维护个人权利已成为公民的必然选择,所谓“法律援助”,乃是各国对社会之贫弱者加以扶手共同之制度设计。《当代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从法律援助的基本理论出发,以受援者得到实际援助为指向,通过对实证性素材的分析,集中讨论了法律援助制度的源流、特征、价值、运行等内容,对政府在法律援助中的角色、法律援助的典型样本-刑事法律援助,针对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等“特色”内容给予了重点关注,并就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就宏观到微观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制度构想。
展开
目录
序言<br>第一章  法律援助概论<br>第一节  法律援助历史发展的脉络<br>一、法律援助的历史沿革<br>二、现代法律援助制度的发展趋势<br>三、法律援助的成因<br>第二节  基本范畴的界定<br>一、法律援助的概念<br>二、法律援助的制度特征<br>第三节  法律援助的样态与渊源<br>一、法律援助的基本样态<br>二、法律援助立法的形式渊源<br>第四节  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维度<br>一、法律援助的人权价值<br>二、法律援助的法治价值<br>三、弱者关怀的公平价值<br>四、权利保障的平等价值<br>第二章  法律援助的运行<br>第一节  法律援助的主体<br>一、法律援助的责任主体<br>二、法律援助的实施主体<br>第二节  法律援助的对象范围<br>一、厘定受援对象的原则<br>二、厘定援助对象的标准<br>三、中国法上的法律援助对象<br>第三节  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与形式<br>一、法律援助的事项范围<br>二、法律援助的实施形式<br>第四节  法律援助的程序<br>一、法律援助的地域管辖<br>二、法律援助的申请<br>三、法律援助机构的审查<br>四、法律援助申请被拒绝后的救济<br>第三章  法律援助的模式<br>第一节  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置<br>一、在法院内设法律援助系统的模式<br>二、政府另设专责机构负责法律援助系统的模式<br>三、依靠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法律援助系统的模式<br>四、小结<br>第二节  法律援助的运作模式<br>一、慈善模式<br>二、朱迪凯尔法律援助模式(The Judicare Model)<br>三、带薪律师模式<br>第三节  法律援助的改革——以英国改革为中心的考察<br>一、危机中的法律援助<br>二、激励机制与道德风险问题<br>三、法律援助计划的改革<br>第四章  法律援助的典型分析——刑事法律援助<br>第一节  刑事法律援助的理论基础<br>一、刑事法律援助的内涵<br>二、刑事法律援助的必要性<br>三、刑事法律援助的特性<br>四、刑事法律援助的实施方式<br>第二节  刑事辩护的国际标准<br>一、辩护权的确立<br>二、国际文书中的刑事辩护标准<br>三、《欧洲人权公约》中的辩护标准<br>第三节  刑事辩护的实践状况<br>一、世界各国的刑事法律援助实施现状<br>二、刑事法律援助的质量保障<br>三、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实施的现状<br>第五章  为特殊群体提供的法律援助<br>第一节  为特殊群体提供的法律援助概述<br>一、特殊群体的界定<br>二、为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的价值<br>三、特殊群体法律援助的现状<br>第二节  农民工法律援助<br>一、农民工的法律援助需求<br>二、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相关法规<br>三、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内容和特点<br>四、农民工法律援助的现状与完善<br>第三节  妇女法律援助<br>一、妇女法律援助的意义<br>二、针对妇女的法律援助内容<br>三、妇女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br>四、妇女法律援助的完善<br>第四节  未成年人法律援助<br>一、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意义<br>二、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主要内容<br>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br>四、未成年人法律援助的完善<br>第五节  残疾人法律援助<br>一、对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意义<br>二、对残疾人法律援助的主要内容<br>三、残疾人法律援助的现存问题<br>第六节  为老年人提供的法律援助<br>一、老年人的法律援助需求<br>二、为老年人提供的法律援助<br>第七节  为其他特殊群体提供的法律援助<br>一、为灾民提供的法律援助<br>二、为少数民族提供的法律援助<br>三、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提供的法律援助<br>四、为外国人提供的法律援助<br>第六章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之构建<br>第一节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之形成与发展<br>一、起步和初创时期<br>二、法律援助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时期<br>三、法律援助制度体系政府职能扩大时期<br>第二节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状及特点<br>一、法律援助制度之现状<br>二、当前法律援助制度的缺陷与不足<br>第三节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构想<br>一、完善法律援助立法<br>二、完善法律援助的模式架构<br>三、提供多种法律援助的服务提供者<br>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支撑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体系<br>五、建立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的科学管理机制<br>参考文献<br>附录一  《法律援助条例》<br>附录二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br>附录三  法律援助协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