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仲裁制度的境遇及改革要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808936
  • 作      者:
    汪祖兴著
  • 出 版 社 :
    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汪祖兴,男,1988~1999年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学院)法律专业,先后获得法学硕士(1991)和法学博士(1999)学位。现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展开
内容介绍
    这六十部作品,刻录下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西南法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出的一种声音、沉淀的一种思考,与时人共鸣,更让后人知晓并体悟一代又一代西政人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与人民的福祉,负责任地思考过什么、呼吁过什么。这是西南政法大学为建校六十周年所提交的一份学术答卷,也是西政人为中国民主法治发展献上的累累教研果实和片片赤诚之心!<br>    我们真切地期待着学术界对西南政法大学六十周年校庆系列文库进行庄重批阅。更真切地期盼当下和未来的读者们细细品味、神思交游,一同探索、领悟中国法学教育、中国法治建设、中国社会发展的理念和正道!
展开
精彩书摘
    什么是仲裁制度的自足性?这是在探讨仲裁制度自足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之前所应当解决的一个前提性的问题。  在术语学上,自足性是指一种事物在构成要素上能够不依赖于另一种事物而独立存在。因此,所谓仲裁制度的自足性,是指仲裁制度和民商事仲裁法律体系相对于诉讼制度而言存在着自身要素上“自给自足”的特征,也即除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以外,仲裁制度对纠纷的裁判和运行程序能够不依赖于诉讼制度的条件而独立存在。<br>    需要指出的是,仲裁制度的自足性和仲裁制度的独立性是两个既存在区别又相互关联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我国仲裁法学界对仲裁制度独立性的理解一般是指“仲裁庭依法独立行使仲裁权不受他人干涉”,强调的内容主要是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之间相互独立、仲裁机构独立于仲裁协会以及仲裁庭和仲裁员在仲裁案件时的独立判断,因此,仲裁制度和民商事仲裁法律体系良性运行的内部要素是否具备与仲裁制度是否独立并不是一种严格的对应关系,仲裁制度的独立性并不等同于仲裁制度和民商事仲裁法律体系的自足性。两者之间的关联在于:仲裁制度和民商事仲裁法律体系的“自给自足”能够促进仲裁制度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的意旨超越了仲裁机构的独立及仲裁庭和仲裁员在仲裁案件时的独立判断,建立在仲裁制度和民商事仲裁法律体系“自给自足”基础之上的仲裁制度的独立性在范围上更加广泛,程度上更加深刻,表现为仲裁制度与民事诉讼制度比肩而立,在层级上与民事诉讼法保持协调,从而保证两者相辅相成而使仲裁法居于国家基本法的位阶。
展开
目录
引言/001<br>第一章 我国仲裁制度发展概略及仲裁理念的现代化/003<br>第一节 我国仲裁制度发展概略/003<br>一、仲裁制度的起源及其在我国发展的一般考察/003<br>二、现行《仲裁法》的贡献与不足/006<br>三、完善我国仲裁立法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009<br>第二节 仲裁理念的现代化/011<br>一、仲裁理念的现代化与仲裁制度的非诉讼化/011<br>二、仲裁理念的现代化与仲裁制度的自足性/011<br><br>第二章 仲裁协议制度的一般理论及其在我国的不足与完善/023<br>第一节 仲裁协议的一般理论/023<br>一、仲裁协议概述/023<br>二、仲裁协议的要素/029<br>三、仲裁协议的效力/040<br>四、仲裁协议的自治性/阱7<br>第二节 我国仲裁协议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057<br>一、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不宽容/058<br>二、仲裁协议的要素构成不科学/061<br>三、仲裁协议效力认定的权限分配不合理/063<br>第三节 完善我国仲裁协议制度的主要思路/065<br>一、弹性处理仲裁协议之形式要求/065<br>二、完善仲裁协议的要素体系/068<br>三、合理配置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权限/080<br><br>第三章 仲裁主体制度的一般理论及其在我国的不足与完善/084<br>第一节 仲裁主体制度的一般理论/084<br>一、当事人制度/084<br>二、仲裁员制度/089<br>第二节 我国仲裁主体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26<br>一、仲裁协会与仲裁机构的构建问题/126<br>二、仲裁员制度问题/130<br>三、当事人制度问题/134<br>第三节 完善我国仲裁主体制度的主要思路/135<br>一、加快组建我国仲裁协会的步伐/135<br>二、强化仲裁机构的民间属性/138<br>三、完善仲裁员制度/144<br>四、完善当事人制度/152<br><br>第四章 仲裁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及其在我国的不足与完善/159<br>第一节 仲裁证据制度的一般理论/159<br>一、仲裁证据制度界定/160<br>二、仲裁证据形式规则/165<br>三、仲裁证据实体规则/174<br>四、仲裁证据规则何以应当“柔性”/186<br>第二节 我国仲裁证据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88<br>一、缺乏仲裁证据规则,仲裁庭无收集证据的强制力/188<br>二、仲裁证据保全制度不完善/189<br>三、仲裁举证责任不完善/191<br>四、仲裁证据运用中的自由裁量权欠缺约束机制/191<br>第三节 完善我国仲裁证据制度的主要思路/192<br>一、建立完善的仲裁证据规则体系,赋予仲裁庭收集证据的强制力/192<br>二、完善仲裁证据保全制度/193<br>三、设置举证责任分配制度/196<br>四、设置仲裁证明的经验规则/197<br><br>第五章 仲裁程序制度的一般理论及其在我国的不足与完善/198<br>第一节 仲裁程序制度的一般理论/198<br>一、程序理念与仲裁程序/199<br>二、申请与受理/208<br>三、开庭与裁决/222<br>第二节 我国仲裁程序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230<br>一、司法干预过强而支持不足,程序刚性化/230<br>二、临时仲裁与简易仲裁的缺失减损仲裁效率/231<br>三、仲裁财产保全问题存在明显缺陷/232<br>四、仲裁管辖权的决定机构不当/234<br>五、仲裁员回避的时间与仲裁第三人问题有待立法明确/235<br>第三节 完善我国仲裁程序制度的主要思路/235<br>一、强化司法的支持,软化程序的刚性/235<br>二、增设临时仲裁和简易仲裁程序以提高仲裁效率/237<br>三、赋予仲裁庭财产保全的权力/238<br>四、确立仲裁庭的自裁管辖权/239<br>五、立法明确仲裁员回避时间与仲裁第三人问题/239<br>六、庭审实践中妥善处理两个特殊问题的建议/241<br><br>第六章 仲裁监督制度的一般理论及其在我国的不足与完善/243<br>第一节 仲裁监督制度的一般理论/243<br>一、仲裁监督的正当性基础/243<br>二、仲裁监督的结构/248<br>三、仲裁监督的范围/251<br>四、仲裁监督的标准/258<br>第二节 我国仲裁监督制度存在的问题/265<br>一、仲裁监督立法不协调/265<br>二、仲裁监督体系残缺/268<br>三、仲裁监督层次不清/270<br>第三节 完善我国仲裁监督制度的主要思路/274<br>一、完善仲裁机构内部监督/274<br>二、完善法院系统司法监督/286<br>三、完善仲裁协会行业监督/300<br>四、完善社会舆论民间监督/306<br><br>第七章 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一般理论及其不足与完善/308<br>第一节 涉外仲裁制度的一般理论/308<br>一、涉外仲裁的界定/309<br>二、国内仲裁与涉外仲裁进行区别的内在逻辑/312<br>三、现代涉外仲裁制度的发展趋势/313<br>第二节 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历史评价与面临的新环境/319<br>一、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历史评价/319<br>二、我国涉外仲裁制度面临的新环境/324<br>第三节 我国涉外仲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328<br>一、CIETAC2005年仲裁规则的创新/329<br>二、CIETAC2005年仲裁规则的不足/334<br>三、CIETAC2005年仲裁规则的完善/336<br>岁月如歌 感念师恩——后记/339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