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犯罪被害人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301322
  • 作      者:
    李伟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犯罪被害人学》共分九章。
    第一章:犯罪被害人学概述。本章主要阐述了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对象与作用、学科地位以及犯罪被害人学的基本研究方法——被害调查。
    第二章:犯罪被害人学的历史发展。本章对犯罪被害人学在国外和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
    第三章:被害人与被害现象。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被害人的概念与分类、被害指标以及被害现象的各种表现。
    第四章: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本章论述了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类型、二者的互动关系及角色转换。
    第五章:被害性与被害预防。本章阐述了被害性的概念和内容;被害预防的概念、分类、在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地位、被害预防的重点以及具体措施;公安机关参与被害预防的意义以及具体措施。
    第六章:犯罪被害人学理论。本章介绍了被害性理论、被害预防理论和被害人化理论。
    第七章:刑事司法制度中的被害人。本章论述了刑事司法制度中的被害人的概念、特征和作用,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与权利以及犯罪被害人视角下的恢复性司法。
    第八章:被害赔偿与被害补偿。本章详细论述了被害赔偿的概念、意义、性质,中外被害赔偿的法律与实践,对被害人的人身、财产及精神损害赔偿,被害补偿的概念、建立被害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被害补偿法的内容以及我国的立法现状。
    第九章:被害援助。本章阐述了被害援助的概念、特征、历史发展状况,我国的被害援助状况,被害援助的内容,警察在被害援助中的作用与责任,警察如何通过避免对被害人造成二次被害而实现被害援助,警察被害援助知识的培训。
    《犯罪被害人学》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第一,既充分阐述了基础理论,又介绍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二,既保证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突出了重点。第三,突出了公安特色。犯罪被害人学的许多内容都与公安工作密切相关,本教材紧密结合当前公安实践,以犯罪被害人学理论阐释和解决公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四,为了方便学生和读者进一步扩展相关知识,每章后都附有延伸阅读的文献。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有助于完整掌握犯罪现象
    有犯罪便有被害,有犯罪人就会存在被害人,虽然有时被害人以国家、社会等抽象、无形的形态存在,但广义的被害人存在于所有犯罪中,犯罪与被害、犯罪人与被害人是完整犯罪现象的两个必要组成部分。在犯罪被害人学产生之前,对犯罪现象的研究仅停留在犯罪、犯罪人方面,涉及被害人的内容也只是少量的有关人口统计学特征的概括。作为犯罪被害人学基础内容的被害现象不仅要更为深入研究被害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而且要对其特征的总结扩展至人格、生活方式,同时,还包括被害后果、再次被害、重复被害、多次被害、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以及犯罪被害的数量表现等内容,从质与量两个角度充实了犯罪现象,使其趋于完整。
    (三)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理解犯罪原因
    自犯罪学鼻祖龙勃罗梭将犯罪学的研究重点由犯罪行为的法律内容转移至犯罪人以来,20世纪20年代前的犯罪学研究几乎都是围绕着犯罪人而展开的;犯罪学的主体理论始终关注揭示为什么具有某种心理特征或受到特定社会因素影响,再或者具有特定遗传特性的人或群体更容易犯罪。20世纪20年代后,汉斯·冯·亨蒂、门德尔松等学者发现被害人在许多犯罪行为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就此很多学者开始从被害人的角度解释犯罪发生的原因,先后创立了个体被害性理论、生活暴露理论、被害性理论等诸多被害性理论,深化和拓展了犯罪原因的研究。
    (四)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犯罪预防体系
    前文指出,传统犯罪学的研究以犯罪人为核心,其犯罪原因的解释和犯罪预防体系的建构都以犯罪人为出发点,犯罪预防紧紧围绕犯罪人展开,如根据导致犯罪发生的社会因素,完善社会制度、帮助问题家庭、解决学校中存在的容易发生犯罪的因素。虽然从犯罪人的角度开展犯罪预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收益与所投成本相去甚远。当社会对犯罪预防效果的质疑之声日益强烈之时,学者开始转变视角,关注在犯罪中被害人与犯罪人、被害与犯罪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没有被害就没有犯罪,没有被害人也就不存在犯罪人,那么,在理论上完全可以通过预防被害避免犯罪的发生,被害预防便由此产生。被害预防理念提出后,社会也感觉到,没有被害预防的犯罪预防体系是不完整的;如果将犯罪预防体系比做防范犯罪的大堤,被害预防的缺失就好像是在大堤上开了一个口子,从被害人的角度预防犯罪,便堵上了这个缺口,使犯罪预防体系日益完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犯罪被害人学概述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对象与作用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学的学科地位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被害调查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二章 犯罪被害人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的早期研究
第二节 犯罪被害人学的产生时期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学的充分发展时期
第四节 犯罪被害人学逐步成熟的时期
第五节 我国犯罪被害人学的发展历程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三章 被害人与被害现象
第一节 被害人
第二节 被害现象概述
第三节 被害现象的表现形式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四章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关系
第一节 被害入与犯罪入的关系概述
第二节 被害人与犯罪入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五章 被害性与被害预防
第一节 被害性
第二节 被害预防概述
第三节 公安机关与被害预防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六章 犯罪被害人学理论
第一节 被害性理论
第二节 被害预防理论
第三节 被害人化理论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七章 刑事司法制度中的被害人
第一节 刑事司法制度中的被害人概述
第二节 被害人在刑事司法中的地位与权利
第三节 犯罪被害人与恢复性司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八章 被害赔偿与被害补偿
第一节 被害赔偿与被害补偿概述
第二节 被害赔偿制度
第三节 被害补偿制度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第九章 被害援助
第一节 被害援助概述
第二节 被害援助的内容
第三节 警察与被害援助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