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律责任设计原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17587
  • 作      者:
    张越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法律责任设计原理》探讨了如何在立法及执法层面上设计并实现法律责任规范所要达到的效果。全书主要内容分为三编(第四编作结):在第一编务虚性的理论铺垫之后,分别从法律责任的设定、实施两个方面,分析、探询理论与实践、立法与执(司)法的横向联结点。
展开
内容介绍
    《法律责任设计原理》从法律控制手段的选择、法律责任制度的设计出发,探寻法律责任立法所要建立的社会控制局面的实现状态,评价其实施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法律责任的制度体系提花总体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纵观上述各家观点,不难发现其共同存在着以下问题:<br>    首先,责任与义务混同。从格物致志的基本要求看,二者应当是两个不同概念。将二者混为一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违反法律义务构成法律责任的一个必要前提。二者混淆在学理上造成的混乱,大致等同于混淆权利与义务。我们很难认同:一个权利、义务、责任彼此纠缠不清的法律体系,是一个开化了的法律体系。<br>    其次,对法律责任承担主体的界定过于明确,限制了其合理外延,如将法律责任界定为一切“违法者”因其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相应后果。问题是:违法行为显然并不是法律责任承担的必备要件;同时,法律责任的实际承担者并不一定因其自己的行为而担责,如代位责任(雇主责任、国家赔偿责任等)。<br>    第三,对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的界定进一步限制了该概念的范围。如只将违法行为作为法律责任的前提条件。<br>    第四,对法律责任设定目的的淡化。如果法学研究的目的仅仅是解释既有的法律规则,可以原谅研究者将其目光局限于法律规则的实然性的语义分析,而较少关怀法律规则及其所用概念的应然性前瞻研究。但是,从法律制度与规则设计的角度出发,不能不考虑法律制度及作为其组成部分和现实手段的法律基本结构要素的功能与目的性的分析。就法律责任而言,不清楚各某行为设定某种责任形式的原因或者目的,对于法律解释、特别是遵循的影响似乎并不大;但从立法创制的角度着眼,这个问题不能回避。在没有目的性、缺乏对某项法律责任的功能和损益的全面了解的前提下冒然设立的后果,恐怕不仅仅是法律责任落实方面的成本及法律规则本身的质量问题,更主要的是立法目的本身难以成就。法律责任的设定目的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功能比较和损益权衡,是法律责任设定的重要因素,是其概念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本书讨论的一个重点。<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编 法律责任的理论基础<br>第一章 法律责任概述<br>第一节 语义分析的局限<br>第二节 法理探究的境界<br>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要素与特点<br>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形式<br>第五节 法律责任与违法<br>第六节 法律责任与义务<br>第七节 法律责任与职责<br>第八节 法律责任与制裁<br>第九节 法律责任主体<br>第十节 法律责任的制度价值<br><br>第二章 法律责任的基本体系<br>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分类<br>第二节 违宪责任<br>第三节 行政法律责任的双重性<br>第四节 刑事责任<br>第五节 民事责任<br><br>第三章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br>第一节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两重含义<br>第二节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的类别<br>第三节 追诉主体<br>第四节 违法主体<br>第五节 主观状态<br>第六节 违法事实<br>第七节 损害事实<br>第八节 因果关系<br><br>第四章 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br>第一节 归责原则的涵义<br>第二节 绝对责任<br>第三节 过错责任<br>第四节 无过错责任(严格责任)<br>第五节 疏忽责任<br>第六节 归责原则的作用机制<br>第七节 归责原则的立法选择<br><br>第五章 法律责任的运行机理<br>第一节 法律责任运行的制度环境<br>第二节 责任是制度设计的核心<br>第三节 法律是责任的正当载体<br>第四节 法律体系的框架性作用<br>第五节 确认权利<br>第六节 厘定义务<br>第七节 明确责任<br>第八节 自愿守法<br>第九节 行政前置<br>第十节 司法最终<br><br>第二编 法律责任的设定体制<br>第六章 设定法律责任的决策体制<br>第一节 设定法律责任的民主政治基础<br>第二节 民意的归集<br>第三节 设定权限<br>第四节 设定机关<br>第五节 设定程序<br>第六节 决策公开<br>第七节 审议程序<br>第八节 专家立法<br><br>第七章 法律责任的设定原则<br>第一节 责任法定原则<br>第二节 责任自负原则<br>第三节 人权保障原则<br>第四节 过罚相当原则<br>第五节 惩戒结合原则<br>第六节 增进福利原则<br>第七节 促进发展原则<br>第八节 谨慎节制原则<br>第九节 程序保障原则<br>第十节 保障救济原则<br><br>第八章 民事法律责任的设定<br>第一节 民事法律责任设定的理论基础<br>第二节 民事权利的行政节制<br>第三节 民事权利的公力保护<br>第四节 财产法的理论基础<br>第五节 产权制度的运作机理<br>第六节 财产法律责任的设定<br>第七节 合同法的理论基础<br>第八节 合同法完善的制度条件<br>第九节 合同法的主要内容<br>第十节 不对称信息与信息披露<br>第十一节 弥补合同缺口的规则<br>第十二节 立约抗辩的主要类别<br>第十三节 履约抗辩的主要类别<br>第十四节 违约赔偿责任的选择<br>第十五节 预期损失的赔偿<br>第十六节 侵权法的理论基础<br>第十七节 个人风险行为的法律责任<br>第十八节 赔偿责任的事先约定<br>第十九节 侵权责任的协议落实<br>第二十节 侵权责任追诉权交易<br>第二十一节民事侵权的行政救济<br>第二十二节赔偿水平的限制<br>第二十三节产品责任与医疗过失<br><br>第九章 行政法律责任的设定<br>第一节 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责<br>第二节 行政权垄断的风险<br>第三节 制衡行政权的机制<br>第四节 行政活动的界域<br>第五节 行政应自我克制<br>第六节 公产的法律责任<br>第七节 公产的保值增值<br>第八节 公产与公益的统<br><br>第十章 刑罚的设定<br>第一节 刑罚设定的理论基础<br>第二节 刑罚设定的原则<br>第三节 犯罪与经济发展<br>第四节 预防性羁押<br>第五节 违警罪与行政处罚<br><br>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形式与力度的选择<br>……<br>第十二章 设定法律责任的立法技术<br>第三编 法律责任的追究机制<br>第十三章 法律责任的追究原则<br>第十四章 法律解释体制与法律责任追究<br>第十五章 行政执法体制与法律责任的追究<br>第十六章 行政执法程序与法律责任追究<br>第十七章 对行政执法的监督与法律责任追究<br>第十八章 司法体制与法律责任追究<br>第十九章 司法组织与法律责任追究<br>第二十章 陪审制的影响及前景<br>第二十一章 司法程序与法律责任追究<br>第二十二章 证据制度与举证责任<br>第二十三章 法律责任的承担与减免<br>第二十四章 法律责任的强制执行<br><br>第四编 对策与建议<br>第二十五章 现行法律责任制度的主要问题<br>第二十六章 法律责任设定体制的完善<br>第二十七章 法律责任追究体制的完善<br>第二十八章 法治文化的完善 <br>第二十九章 法律责任规避的综合防治<br>附:引注缩略语表(参考书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