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国”日本与中日关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8095083
  • 作      者:
    廉德瑰著
  • 出 版 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廉德瑰,1961年生于哈尔滨市,1985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大学毕业后在民航黑龙江省局政治处做宣传干事。1990年赴日留学,1993年考入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政治学研究科,1995年获该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该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日本国士馆大学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战后中国外交、中日关系、中美关系及日美关系。在《军事史学》、《年报日本现代史》、《亚洲21世纪》等日本学术杂志和《文学·历史传统与人文精神》(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上发表论文十数篇。
展开
内容介绍
    不管日本在客观上是大国还是小国,近代以来,日本人在主观上萌生了大国意识却是不争的事实。本书就是以日本的大国意识作为全书的重点,并把这种意识与它的战略文化联系起来,探索日本的对外政策,剖析中日关系,同时也对日本的国别外交进行了综合分析,如与俄罗斯、朝鲜、欧洲、印度、东南亚和非洲等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可以说,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比较全面的关于当代日本外交概况的图景。当然,本书的着力点主要在于探讨中日关系和日本的对华政策,在大国意识和战略文化分析的基础上,尤其对安倍、福田和麻生内阁的对华政策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中美日关系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对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合理的预测,从而使该书具有了强烈的时代感。
展开
精彩书摘
    然而,日俄之间至今尚未签订一个全面的和平条约,尽管双方都有这个愿望,“二岛返还论”也为此提供了可能性,但是结果并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事实上,现在领土问题仍然是日俄和平条约的障碍。尽管在以后的谈判中,领土问题也伴随着围绕日俄两国的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的外交战略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日本始终不能在对俄关系上超出双边分歧,不能在大国外交的框架下使两国关系更上一个层次。<br>    (一)“日进俄守”<br>    虽然1956年日苏两国恢复了外交关系,日本也要回了扣留在西伯利亚的战俘,还实现了加入联合国的愿望,但实际上,在领土问题上日本一开始就不想造成以二岛的返还来结束领土争端的既成事实。其实,鸠山在“二岛返还”问题上的让步,一开始就是缓兵之计。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政府最终放弃了接受二岛的政策,宁可等待时机一起要回四岛,也不愿接受“二岛返还论”。这样,因为领土问题的悬而未决,导致日苏和平条约一直难以缔结。本来,因为日本的“反悔”(即放弃“二岛返还论”而要求返还四岛的态度)致使苏联拒绝承认两国之间存在领土问题,导致了和平条约的缔结问题始终难以提到议事日程。但是冷战的现实给了日本两次机会,又让这个问题变成了两国间的焦点问题。这两次机会,一次是1972年的中美和解,一次是1991年的冷战终结。 <br>    ……
展开
目录
序言<br>导论<br>一、分析的出发点、对象、任务和目的<br>二、本书的结构和主要内容<br>第一部分 战略文化<br>第一章 国民性中的整体意识<br>一、樱花与武士的特点<br>二、樱花、武士与军国主义<br>三、樱花、武士与日本人的国民性<br>第二章 日本人的集团主义<br>一、党中有党的“派阀”<br>二、子承父业的“世袭”<br>三、任人唯亲的“学阀”<br>第三章 等级秩序的战略文化<br>一、位置意识<br>二、与强者结盟<br>三、正常国家论<br>四、日美同盟<br>五、日本人的中国观<br>第二部分 大国志向<br>第四章 日本人的大国志向<br>一、大国志向<br>二、小国外交<br>三、大国志向与小国外交的矛盾<br>第五章 大日本主义与小日本主义<br>一、大日本主义<br>二、小日本主义<br>三、大日本主义与小日本主义的斗争与趋同<br>第三部分 对外关系<br>第六章 对俄政策的局限性<br>一、领土问题是日俄关系的核心问题<br>二、领土问题与和平条约问题的捆绑<br>三、领土问题与经济合作的捆绑<br>第七章 日朝关系的“症结”<br>一、对朝压力外交的开始<br>二、对朝感情的恶化<br>三、日本的基本要求<br>四、绑架问题是对朝的外交筹码<br>五、绑架问题的国际层面<br>第八章 对欧洲外交中的位置意识<br>一、日欧关系的“正常化”<br>二、日欧关系与中国<br>三、日欧关系与美国<br>四、对华“军售”问题的意义<br>第九章 对印度战略的明暗<br>一、加强经济上的相互依赖<br>二、日印关系的战略意义<br>三、日印战略合作面临的困难<br>第十章 对东南亚的政治“切入”<br>一、政治“切人”的开始<br>二、政治“切人”的调整<br>三、政治“切入”的扩大<br>四、政治“切入”的深化<br>五、政治“切入”与中国<br>第十一章 对非洲政策的战略目的<br>一、大国外交与对非洲政策的变化<br>二、对非援助政策的深层原因<br>三、大国关系中的对非政策<br>第四部分 中日关系的焦点<br>第十二章 中日之间的台湾问题’<br>一、“1972年承诺”的国际法原因<br>二、中美日三国关系与“1972年承诺”<br>三、“1972年承诺”与日本的战略考量<br>四、中美日“三角关系”与“1972年承诺”的突破<br>第十三章 靖国神社问题<br>一、参拜问题的国内政治层面<br>二、参拜问题的外交层面<br>三、反对参拜的势力<br>四、靖国神社问题与美国的态度<br>第十四章 东海之争的背后<br>一、钓鱼岛问题的争端<br>二、东海划界问题的争端<br>三、领土争端中的资源因素<br>四、领土争端与互信的缺乏<br>第五部分 对华政策<br>第十五章 安倍晋三的对华政策<br>一、加强对美关系,主张修改宪法<br>二、以价值观为中心的新亚洲外交<br>三、对华政策中的现实主义<br>四、安倍外交的启示<br>第十六章 “新福田主义”与中日关系<br>一、外交理念回归稳健保守路线<br>二、亚洲外交向“福田主义”回归<br>三、中日关系向“角福时代”回归<br>第十七章 麻生太郎的转变<br>一、历史观的变化<br>二、麻生的大国意识<br>三、麻生的亚洲政策<br>四、中国观的变化<br>五、麻生外交的评价<br>第六部分 中日关系的未来<br>第十八章 中日关系的新框架<br>一、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一致与“和平友好”框架<br>二、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的不一致与“友好合作”框架<br>三、中美日三国战略利益一致的再现与“战略互惠”框架<br>第十九章 新国际格局中的中日关系”<br>一、“一超多强”格局与大国“合作共治”<br>二、国际政治中心的转移与“合作共治”的模式<br>三、“三圆外交”与中日关系<br>结束语<br>一、日本人行动的源泉<br>二、日本今后向何处去?<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