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球治理:分裂世界中的联合国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702203
  • 作      者:
    (英)亚当?罗伯茨(Adam Roberts),(新西兰)本尼迪克特?金斯伯里(Benedict Kingsbury)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亚当·罗伯茨(Adam Roberts),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主席,牛津大学国际关系蒙塔古·伯顿教授,贝利奥尔学院研究员。他曾担任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关系讲师(1968-1981)。他的著作包括:Natiotisin Arms:fThe JP:heory and Practice of Territorial Defence(2nd edn.,London,1986),Documents on the Laws of War(3rd edn.,Oxford,2000)。<br>       本尼迪克特·金斯伯里(Benedict Kingsbury),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学教授。他曾任教于杜克大学,此前曾担任牛津大学法学讲师和艾克塞特学院研究员(1990-1993)。他的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和人权,并且完成了一部有关国际法上的土著民族的专著。他本人是新西兰公民,著作包括:Hugo Grotiu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ed.with Hedley Bull andAdam Roberts,Oxford,1990),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s of the Environment(ed.with Andrew Hurrell,Oxford,1992)。
展开
内容介绍
    《全球治理:分裂世界中的联合国》特别邀清了一批资深学者和前联合国高级官员共同考察联合国自1945年成立以来的发展状况。全书集中探讨了联合国在努力解决国际关系中存在的那些持久而艰巨的问题时所发挥的各种作用,这些问题具体涉及国际安全、裁军、人权、国际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为了给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的联合国,《全球治理:分裂世界中的联合国》不仅着眼于联合国主要机构的相关工作(尤其是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秘书长办公室),而且也关注包括一些联合国专门机构在内的更广泛的联合国体系的运转情况。
展开
精彩书摘
    各种各样的现有建议是由对未来和对世界组织的作用的不同设想所激发的。专家、外交官、政府之间没有任何类型的共识,公共舆论则看起来对此不甚关心。缺少共识在经济/社会和在安全领域有不同的后果。<br>    1.经济和社会问题<br>    在经济和社会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南北分裂。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官继续迫切要求扩大联合国的所有委员会,要求开发经济和社会计划。北方国家对联合国的大部分经济和社会活动不太感兴趣,而更愿意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所谓的南北对话已经停滞了。这一局面看起来有些自相矛盾,因为对相互依存的承认已经成为老生常谈。自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政府和公共舆论便学会承认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绝对不可能建立独立的国家战略,或者忽视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接受的战略、方法和原则。第三世界债务、国际移民、核事故、臭氧层减损、气候变化、国际恐怖主义的蔓延、毒品、汇率变化,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都持久地表明国家不再受其边界的保护。<br>    更重要的是,任何国家的好运不再排他地建立在别国的厄运的基础上,对经济团结的需求比竞争优势更加重要。美国的繁荣对于欧洲和日本的繁荣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反之亦然。没有任何主要债权国、国际银行,或大型企业会接受主要债务国的腐败。作为国际经济关系基础的那些原则正处于根本性的修改过程中。政府愿意与对共同规则——关于军备控制或关于外贸平衡——的建立和尊重相一致,这一优先考虑的问题现在常常要高于它赋予垄断自身资源以确保其安全或繁荣的优先地位。<br>    这些新原则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国际和全球层次上可靠的政治机构的需求。这种机构要规定执行共同经济政策的中期承诺,比方说在西方国家峰会的决议中所达成的那些。这种机构的集体决定趋向于比联合国大会的决议更加可靠。<br>    换句话说,随着相互依存的现象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目前更需要坚实的世界政治框架。这种框架现在还不存在。它正在建立过程中,不过是在联合国之外。政府间国际组织快速发展,其发展开始于19世纪中期,已经产生了许多联合国之外的机构。尽管它们理论上是联合国系统的成员,但世界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际上已作为独立的实体运作,在这些组织中,国家的财政、经济和贸易部门有代表参加,而与外交部没有真正的关联。对主要大国来说,对地区甚至洲际层次的经济合作和逐渐一体化的日益增长的重视,尤其是在西欧和北美,已经大大降低了对联合国作为一个讨论经济问题的论坛的兴趣。最后,尤其是自1970年以来,主要的西方大国——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之间设立了定期的峰会,以处理它们货币和经济战略的协调问题。1981年在坎昆(墨西哥)召开的试验性会议,14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工业化国家出席,表明了这种协商的未来可能的模式。<br>    在这些新的政治机构中可以辨别出的一些明显趋势包括最高层次的代表;①以及成员被限制在大多数重要国家——这意味着排出了小国(尽管有转瞬即逝的坎昆会议的例外)和第三世界国家。<br>    在这些情况下,联合国以现有结构似乎不大可能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它也似乎不会很快地改革以在这些领域中更有效地作出贡献。<br>    2.国际安全<br>    在安全领域,情况有所不同,因为自1987年以来一直存在着关于共识的错觉。五个常任理事国在海湾战争授权问题上,在尽力结束地区冲突问题上,在支持更大规模地采用维和行动问题上达成的协议促成了这样的观念:冷战是缺少共识的唯一原因,真正的集体安全体系现在是可能的。<br>    《和平议程》路径的深层哲学基于以下几个假设:<br>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关于国际关系理念的现有共识将会长期存在,该共识似乎在1990-1991年海湾危机期间存在过;<br>    这种共识足够强有力,能克服大国方面任何不愿派出武装部队参加战争以在世界任何地区强制推行和平的情况,即使它们的国家利益没有直接受到威胁;<br>    绝大多数中小国家在所有情况下都支持大国确定的政策和它们的国际秩序观。<br>    这种哲学似乎忘记了历史的教训,更多的是表面上的而非真实的。秘书长关于建立国际部队的建议在安理会中没有得到很多支持。谁都明白集体安全体系是为国家间冲突而设计的,不可能很好地处理国内冲突。国家间传统类型的争端如今已不频繁,也不会再频繁。当前的安全威胁是主要发生在单个国家或前国家内部的那些争端,正如太多的例子所表明的那样:阿富汗、安哥拉、阿塞拜疆、柬埔寨、萨尔瓦多、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莫桑比克、尼加拉瓜、索马里和南斯拉夫;或者它们牵涉诸如恐怖分子和种族群体之类的非国家行为体。<br>    “强制和平部队”是对这些问题试探性的回应,由于这种创举可能带来风险,这一观念还没有引起太大热情。这种哲学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关于执行的普遍承诺,它更可能被设计成允许大国或霸权国在有必要支持其国家利益或其国际秩序观的时候利用联合国。这符合在北方国家中正在形成的关于在南方国家所发生的纠纷的强制安全观,正如北约和一些大国建立各种远距离干涉部队所表明的那样。
展开
目录
    中文版序<br>    中文版前言<br>    第一章 导论:1945年以来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br>    一、联合国体系简况<br>    二、联合国评估上的难题<br>    三、联合国的不同角色<br>    四、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脱节<br>    五、国家和解放运动使用武力的原则<br>    六、联合国支持下的强制和维和<br>    七、安理会构成和权力可能出现的变化<br>    八、联合国中的平等与主导<br>    九、和平变化<br>    十、倡导国际要务和原则方面的作用<br>    十一、言辞和改革的问题<br>    十二、结论<br>    <br>    第二章 国际安全中联合国作用的历史发展<br>    一、《联合国宪章》体系<br>    二、联合国实践和理论中的变革<br>    三、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件<br>    四、结论:建立一个有效的全球性机构的障碍<br>    <br>    第三章 冷战后的联合国与国际安全<br>    一、应对侵略的行动<br>    二、种族与国内冲突<br>    三、未来的问题<br>    <br>    第四章 联合国与民族国家利益<br>    一、冷战时代的积极成果<br>    二、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联合国<br>    三、“新世界”中的联合国<br>    四、结论<br>    <br>    第五章 联合国秘书长的作用<br>    一、秘书长的政治性职能<br>    二、秘书长的行政性作用<br>    三、国际关切中的优先事项<br>    四、秘书长职位的特殊性<br>    <br>    第六章 联合国秘书长的斡旋职能<br>    一、历史视角:早期案例<br>    二、斡旋职能的近期案例<br>    三、方式和内容上的区别<br>    四、有效性<br>    五、斡旋职能的近期发展趋势及其前景展望<br>    <br>    第七章 联合国维和与选举监督<br>    一、第一阶段:1948-1966年<br>    二、第二阶段:1967-1984年<br>    三、第三阶段:1985年至今<br>    四、结论<br>    <br>    第八章 联合国与人权:新的起点<br>    一、前《宪章》时代之人权<br>    二、规范框架的构建<br>    三、人权机制的形式<br>    四、人权机制的实践<br>    五、联合国在人权领域行动的未来<br>    六、结论<br>    <br>    第九章 联合国和经济发展问题<br>    一、联合国参与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br>    二、未来面临的问题与挑战<br>    三、结论<br>    <br>    第十章 联合国与环境<br>    一、联合国环境计划的发展框架<br>    二、环境问题在国际层面的出现<br>    三、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br>    四、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原则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联合国体系的影响<br>    五、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原贝b在联合国体系外的影响<br>    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成功还是失败?<br>    七、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的联合国体系<br>    八、现有机构体系的长处和弱点<br>    九、结论<br>    <br>    第十一章 联合国与国际法的发展<br>    一、《联合国宪章》:国际法的新原则<br>    二、发展国际法的联合国机构<br>    三、联合国专门机构的作用<br>    四、联合国支持下的法制改革<br>    五、结论:当代国际法的问题<br>    <br>    第十二章 联合国改革的历史演进<br>    一、联合国改革的传统观念<br>    二、20世纪80年代的评析与建议<br>    三、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新路径<br>    四、真正的联合国改革的前景<br>    <br>    第十三章 后冷战时期的联合国机构<br>    一、联合国的主要功能<br>    二、安理会<br>    三、联合国大会<br>    四、秘书处<br>    五、经济与社会机构<br>    六、改革的前景<br>    <br>    附录A:2005年世界首脑会议成果<br>    附录B:《联合国宪章》<br>    附录C:联合国会员国<br>    附录D:联合国秘书长<br>    附录E: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和其他类型的联合国外勤特派团列表<br>    附录F:联合国授权但未经联合国直接控制的行动列表<br>    附录G:精选书目<br>    译者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