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际政治中“弱者”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4362
  • 作      者:
    张云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张云,日本国立新泻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国际政治)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2010年4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曾任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经济广报中心客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东亚地区国际关系、中美日三边关系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国际政治中"弱者"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认为东盟与亚太地区主要大国关系发展的过程也正是东盟向这些国家推广“东盟规范”和社会化这些大国的过程.作者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分析,而对占主导的现实主义“大国平衡”理论提出了挑战。在此理论框架下,《国际政治中"弱者"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以东盟与亚太地区4个大国(即中国、日本、美国、印度)的关系为案例,认为以“东盟规范”为表征的东盟在认识方面的魅力或者说是东盟的“软实力”正是其对外关系成功的真正基础。《国际政治中"弱者"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在理论方面的发现有两点:一,揭示了现实主义的理性计算和建构主义的社会化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被认为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国际关系理论流派是有接点的,二,证明了社会化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国际政治中"弱者"的逻辑:东盟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讨论了东亚地区主义发展的未来,认为关键在于能否建立起能为各国所认同的“地区规范”。
展开
目录
序言  拿督?阿卜杜勒?马吉德?艾哈迈德?汗<br>第一章 导论<br>一 为什么研究东盟的对外关系<br>二 两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将东盟视为整体和<br>为什么选择“东盟对外关系”的说法<br>三 研究目的<br>四 理解东盟:社会经济因素还是政治因素驱动<br>五 文献回顾<br>六 预期研究成果和贡献<br>七 本书的结构<br>第二章 理论框架与“东盟规范”<br>一 “规范社会化”与“权力分布”<br>二 “规范”与“社会化”<br>三 分析框架<br>四 “东盟规范”中的“硬规范”和“软规范”<br>五 “弱者”的逻辑和东盟“软实力”<br>六 “东盟规范”的来源和发展<br>七 东南亚东盟与区外大国关系<br>八 东盟的对话伙伴机制<br>第三章 东盟与中国:社会化成功的案例<br>一 中国对东盟的早期反应<br>二 东盟与中国关系的转折点:柬埔寨危机<br>三 促使中国从双边主义向多边主义转变(1991~1994年)<br>四 东盟地区论坛、中国与东盟(1994~1999年)<br>五 中国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1999~2003年)<br>六 中国:是否真正被社会化了<br>七 小结<br>第四章 东盟与印度:建构分享与关怀的共同体<br>一 东盟成立前的亚洲地区主义与印度<br>二 东盟的创建与印度<br>三 东盟在柬埔寨问题上与印度的接触<br>四 冷战后学习“东盟方式”——作为“部门对话伙伴”的三年<br>五 东盟地区论坛框架内的东盟与印度的互动——从双边主义到多边主义<br>六 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东盟对核试验的反应<br>七 缅甸问题与民主<br>八 小结<br>第五章 东盟和日本:在“东盟规范”和西方规范之间<br>一 经济领域的早期互动<br>二 柬埔寨问题上的东盟和日本<br>三 人权、民主和缅甸问题<br>四 东盟与日本促进推广“人的安全保障”<br>五 在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的东盟和日本<br>六 日本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br>七 中国与东盟共促日本“入亚”<br>八 “新福田主义”与日本的亚洲身份和认同的增强<br>九 小结<br>第六章 东盟与美国:两种不同规范的相互社会化<br>一 东盟对于美国的认知:一个良性大国<br>二 东盟、美国和缅甸问题<br>三 东盟、美国与东帝汶问题<br>四 东盟地区论坛框架下的东盟和美国<br>五 东盟应对美国的挑战:第二轨道<br>六 小结<br>第七章 结论<br>一 理论发现<br>二 关键转折点视角与东盟对外关系<br>三 “东盟规范”的“软实力”与东亚地区合作规范的建构<br>附录<br>参考文献<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