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代宝案》与中外关系史的研究《历代宝案》是1424-1867年琉球王国外交文书的集成,共三大集、一别集、一目录,合计270册(卷)。内容绝大部分为中国与琉球册封、进贡、留学及护送海上漂风难民等往来文书,少量是琉球与朝鲜、东南亚诸国、法国、英国的交往文件,其中亦有间接涉及中日关系的史料。因此《历代宝案》不仅是部研究琉球王国历史的原始资料,也是研究明清时期中外关系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琉球与中国于1372年(明洪武五年)正式建交。这一年正月,明太祖遣行人杨载出使琉球,传送即位建元诏书;同年十二月琉球中山王察度派其弟泰期来明朝贡。“由是琉球始通中国,以开人文维新之基。”②此时琉球仍分裂为三个小国家,即中山国,山南国和山北国。山南王承察度和山北王帕尼芝亦分别于1380年和1383年遣使来明进贡,为了促进中琉经贸和文化交流,太祖于1392年特赐“闽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以便往来。”③与此同时,钦准琉球官生到国子监读书。据明茅瑞徵《皇明象胥录》载:“洪、永所赐三十六姓,多闽之河口人;子孙秀者读书南雍,归即为通事,累升长史、大夫。”这些人又是《历代宝案》的修纂者,都集中在久米村居住,又称唐荣,世代相传,成为在琉球传播中华文化的中心。1429年尚巴志统一琉球,仍以中山王名义继续入贡,并得到明朝皇帝的册封和赐姓,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1879年被日本吞并为止,而《历代宝案》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