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史上最牛的名嘴们:中国说客传奇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6064231
  • 作      者:
    翟建波,张礼智等著
  • 出 版 社 :
    湖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如今人们习惯将能说会道的人称为“名嘴”,诸如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律师、演讲家、教师等等。我国历史上也有名嘴,其典型代表就是那些“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客。今天的名嘴,较之史上的说客,可说是小巫见大巫了。“说客”之“说”,读为“shui”(税)。
    “说客”,《辞源》释作“游说的人”。《辞源》又释“游说”为:“战国时策士周游各国,向君主陈说自己的政见或主张,称为游说。”每当人们谈起“说客”,脑海里首先出现的便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苏秦、张仪等人的形象。这种印象是有历史依据的。严格地说,真正的或者说狭义的“说客”只存在于我国战国时期,特指战国游说之士。
展开
精彩书评
    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文心雕龙》
    高才秀士,度时君之所能行,出奇策异智,转危为安,
    运亡为存,亦可喜,皆可观。
    ——《战国策书录》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
    要之,此两人(苏秦、张仪)真倾危之士哉!
    ——《史记》
展开
精彩书摘
    子贡不仅能说会道,富于严密的逻辑思维也是他的一大优点。他经常和师兄弟一起谈笑风生,而又往往或以妙语惊众,或以机敏过人的推论,使师兄弟们自叹弗如。
    一次,他和冉有在一起谈到了卫国国君的事。卫灵公时立了太子蒯聩,但蒯聩因为得罪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不得不逃到晋国。不久,卫灵公一命归天,太子不在国内,卫灵公的孙子辄被立为国君,即卫出公。这时,晋国的赵简子便派兵把蒯聩送回国,与卫出公辄争国君之位,借以控制卫国。卫出公当然不答应,便发兵抵御晋军,拒绝蒯聩回国。
    冉有正就此事和子贡谈论:“子贡,你说我们老师欣赏卫君吗?”子贡听后,道:“嗯!这个问题,我得问问他。”子贡进到孔子屋子里,并不提卫出公的事,却问道:“老师,伯夷、叔齐这两人怎么样呢?”孔子道:“是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两人互相推让,都不肯做孤竹国的国君,结果都跑到山里躲起来。是不是后来又后悔了呢?”孔子道:“他们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有什么怨悔的呢?”
    听到这里,子贡走出来,对冉有说:“老师很不欣赏卫君。”
    子贡得出这个结论,可能令人大惑不解。子贡的逻辑是这样的:蒯聩和辄是父子关系,却你争我抢,为争夺国君位置,大打出手,和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推让,而最终抛弃君位相比:恰成鲜明对照。子贡不问孔子对卫出公的看法,却以谈对伯夷、叔齐的看法试探孔子的态度。孔子赞美伯夷、叔齐,自然也就不会欣赏卫出公了。
    子贡才思敏捷,时人颇为称道,以至有许多人认为他比孔子的学识还要渊博。鲁国有个大夫叫叔孙武叔的曾在朝廷中对其他人说:“子贡比他老师孔子还要强些。”后来有人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很不以为然。他说:“拿房屋的围墙作比喻罢,我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谁都能非常容易地探望到房子里面的好东西。我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不找到大门进去,就看不到他那宗庙的雄伟,建筑的华丽。能找到大门的人或者很少罢。所以武叔他老人家说这话,不也可以理解吗?”这话明明有点揶揄武叔,可说得很得体,并不伤人。
展开
目录
利口巧辞变五国——春秋子贡
机智权变 并相六国——战国苏秦
弟承兄志 名显诸侯——哉国苏代、苏厉
忽悠鼻祖大忽悠——战国张仪
外交高手谙游说——战国陈轸
巧舌如簧大辩才——战国范雎
宁蹈东海不帝秦——战国喜仲连门
亦儒亦侠亦说客
秦末郦食其
利口一说丧三杰
秦末蒯彻
善言安南境从容灭诸吕
西汉陆贾
纵横捭阖利口如刀
东汉陈硅——介儒生震诸藩
中唐孔巢
秀才·军阀·政客
民国何成浚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