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研究:基于“社会腱”视角的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0483588
  • 作      者:
    吴殿朝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吴殿朝,男,1968年8月生,河南南乐县人,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现工作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高等教育研究室。2008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1998年10月分别考取律师资格和企业法律顾问资格。曾出版《国外高等教育法制》、《控制弱化与当代大学生犯罪》等著作]部,发表《教育仲裁制度研究》、《我国教育申诉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研究》等论文30多篇,主持(参与)《中国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研究》、《高等学校教育法律关系研究》等科研项目10余项。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刑法学、犯罪学、教育法学、管理学。
展开
内容介绍
    吴殿朝博士在致力于这一项工作时,一个特别之处是将法学、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基本分析框架相结合,因此他建立的理论模型既有教育学的特征,又有社会学的色彩,这是对法学研究的一大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2.研究主题的多元与肤浅<br>    研究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主题多元体现在:大学生违法犯罪与高校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违法犯罪与法制教育建设、大学生违法犯罪与素质教育、大学生违法犯罪与刑法学、大学生违法犯罪与犯罪心理学等问题,这些研究都处于表面描述性研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操作性的建议,但由于缺乏深入、扎实的理论基础研究,致使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研究流于肤浅。如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历史研究,很少涉及。这给笔者留下较大的、有待深入下去的研究空间。<br>    3.研究方法较单一、缺乏创新<br>    对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研究,在方法上存在明显的模仿性,缺乏独创性,一般都采用“三段论”①式的研究。此种研究不能说不可以和没有价值。但是,研究者都采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对这项研究就没有多大益处,而且会造成这一研究领域的极坏的研究形象。这种缺乏个性的研究无异于把大学生违法犯罪完全混同于青少年犯罪,无异于把大学生违法犯罪完全局限于犯罪学这个学科之内,这极不利于大学生违法犯罪归因的研究,也不利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危害性。笔者试图从教育法学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教育法学的角度,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和问卷,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进行大学生违法犯罪归因的研究,这无疑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br>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br>    第二节 研究综述<br>    第三节 研究意义<br>    第四节 几个基本概念<br>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基本内容<br>    第六节 研究方法<br>    <br>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br>    第一节 犯罪归因理论:一项学术史的考察<br>    第二节 社会控制理论:“社会腱”假设的理论基础<br>    第三节 “社会腱”理论: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研究的新框架<br>    <br>    第三章 “社会腱”与大学生违法犯罪:一项实证分析(一)<br>    ——依恋的弱化与大学生违法犯罪<br>    第一节 影响大学生对家庭依恋的因素分析<br>    第二节 影响大学生对学校依恋的因素分析<br>    第三节 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依恋的因素分析<br>    <br>    第四章 “社会腱”与大学生违法犯罪:一项实证分析(二)<br>    ——认同的降低与大学生违法犯罪<br>    第一节 失当的家庭教育方式使大学生的认同降低<br>    第二节 导致大学生对学校认同降低的因素分析<br>    第三节 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使大学生的认同降低<br>    <br>    第五章 “社会腱”与大学生违法犯罪:一项实证分析(三)<br>    ——信念的缺失与大学生违法犯罪<br>    第一节 不良的家庭氛围使大学生的正确信念无法形成<br>    第二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阻碍了大学生正确信念的形成<br>    第三节 对经济的过于追求把大学生的信念引向歧途<br>    第四节 低俗文化的传播导致正确的文化观念偏离常轨<br>    <br>    第六章 “社会腱”断裂与大学生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剖析<br>    第一节 案情描述<br>    第二节 案例引发的思考<br>    第三节 案情总结<br>    <br>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br>    第一节 讨论与结论<br>    第二节 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治理对策<br>    第三节 补充说明<br>    附:关于大学生违法犯罪原因的问卷调查<br>    参考文献<br>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