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用的经济学含义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超出了商品买卖的范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本身也加入了交易的过程,出现了借贷活动。贷款意味着债权人给予债务人未来还款付息的承诺以信任,现在通行的纸币(信用货币)本身,也是在这种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这样就产生了经济学上的信用含义,即在商品交换或其他经济活动中,授信人在充分信任被授信人能够实现其承诺的基础上,用契约关系向被授信人放贷并保障自己所贷的本金能够回流和增值的价值运动。
具体而言,经济上的信用形成于古代而兴盛于现代商业活动和金融领域之中,被普遍认为是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主要社会无形资本。经济上的信用是和商品生产、货币经济相联系的范畴,它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商品市场的扩大而产生,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如前文所述,从实物交易到货币介入交易,再到赊账的产生,便出现了最早的信用关系。后来,信用又逐渐超出了商品买卖的范围,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信用货币)本身也加入了交易的过程,从而出现了货币借贷活动,而贷款也意味着债权人对债务人未来还本付息的承诺予以信任。因此,可以看出,在信用关系中,授信人(债权人)是以自身的财产为依据授予对方信用,而被授信人(债务人)则以自身的财产作为偿还债务的担保从而取得信用,信用的客观表现形式就是一种借贷行为。现代的市场经济实际上就是一种建立在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信用关系之上的交换经济。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