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2 本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2.1 文献综述
1.2.2 文献简评
1.3 本书的框架和主要创新
1.3.1 本书的结构
1.3.2 主要创新
1.3.3 不足之处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
1.4.1 历史研究方法
1.4.2 比较研究方法
1.4.3 制度分析方法
1.4.4 跨学科研究方法
2 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语义解读
2.1 文化、制度的内涵诠释
2.1.1 文化的内涵
2.1.2 制度的内涵
2.1.3 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2.2 福利、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诠释
2.2.1 福利的内涵
2.2.2 社会保障的内涵
2.2.3 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诠释
2.3 福利文化的内涵、表现、结构及功能
2.3.1 福利文化的内涵
2.3.2 福利文化的表现
2.3.3 福利文化的结构
2.3.4 福利文化的功能
2.5 小结
3 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系统论说
3.1 贫困观念文化
3.1.1 贫困观念文化的内涵
3.1.2 中西贫困观念文化的变迁
3.1.3 贫困观念文化与社会救助制度
3.2 健康观念文化
3.2.1 健康观念文化的内涵
3.2.2 中西健康观念文化的变迁
3.2.3 健康观念文化与医疗保障制度
3.3 养老(孝道)文化
3.3.1 养老(孝道)文化的内涵
3.3.2 中西养老(孝道)文化的比较
3.3.3 养老(孝道)文化与养老保障制度
3.4 宗教福利观念
3.4.1 宗教的涵义与文化功能
3.4.2 宗教福利、宗教福利观念的涵义与功能
3.4.3 宗教福利观念与社会保障制度
3.5 小结
4 中国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剑度历史演进轨迹分析
4.1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渊源
4.1.1儒家“仁爱”的道德观念
4.1.2遣家“积善”的善恶报应观
4.1.3佛教“慈悲”的观念文化
4.2 中国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变迁
4.2.1 中国传统福利文化下的“家庭—宗族”保障制度
4.2.2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单位”保障制度
4.2.3 “发展的价值观”福利文化下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
4.3 小结
5 西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演进轨迹分析
5.1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渊源
5.1.1 古希腊的公正正义、幸福分享观念
5.1.2 古罗马的契约法律、道德责任观
5.1.3 古希伯来的博爱互助、社会公正信仰
5.2 西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历史变迁
5.2.1 西方传统福利文化下的“宗教—慈善”保障制度
5.2.2 “人道主义”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市场”保障制度
5.2.3 “多元主义”福利文化下的“国家—市场—社团”保障制度
5.3 小结
6 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分析:宏观审视
6.1 中西福利文化的异同分析
6.1.1 中西福利文化的共同特征
6.1.2 中西福利文化的差异分析
6.2 中西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
6.2.1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三个世界”
6.2.2 儒家模式对“三个世界”的挑战
6.2.3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划分的新维度
6.3 小结
7 中西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分析:微观案例
7.1 四国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福利文化根基
7.1.1 中国“孝道”的家庭主义福利文化
7.1.2 日本“忠义”的共同体主义福利文化
7.1.3 美国“自主”的个人主义福利文化
7.1.4 瑞典“合作”的集体主义福利文化
7.2 四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
7.2.1 中国家庭化的社会保障
7.2.2 日本企业化的社会保障
7.2.3 美国市场化的社会保障
7.2.4 瑞典国家化的社会保障
7.3 四国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分析
7.3.1 四国福利文化的比较分析
7.3.2 四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分析
7.3.3 四国社会保障制度模式比较对中国的启示
7.4 小结
8 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及政策寓意
8.1.1 本书的主要观点
8.1.2 本书的研究结论及政策寓意
8.2 研究展望
8.2.1 细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福利文化分系统的研究
8.2.2 深化对福利文化下的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
8.2.3 探索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证研究方法
8.2.4 加强对转型期中国福利文化下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