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改革开放与与东亚:中国新外交?中日关系?东亚合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14584
  • 作      者:
    黄大慧主编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改革开放与东亚:中国新外交·中日关系·东亚合作》作者们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与东亚”这一主题,对中国发展经验与中国新外交、中国改革开放与中日关系、东亚合作中的东北亚与东南亚、金融危机与东亚地区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实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东亚一体化进程,与东亚各国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为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繁荣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
精彩书摘
  有很大区别的。如果体系是开放的,心态是开放的,那么就有学习的可能,学习外来的经验,从而导致创新;如果是单纯的、关起门来改革,那么就只是技术上的改革,不可能有制度上的创新。
  第三,我们的改革不是单一主体改革,而是多主体改革。
  苏联的改革主要依赖的是中央政府的技术官僚,苏联中央政府牢牢掌握着国家的资源,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苏联的改革,只有中央政府一个投资主体。反观中国的改革就不一样,中国的改革,至少有五个投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外资以及城市个体户和广大农民,这一点是中国改革最大的、最特别的和最有意义的一个特性。苏联的技术官僚是非常优秀的,尤其是斯大林时代的技术官僚,他们可以媲美二战后在日本国内崛起的技术官僚以及20世纪80年代新加坡的技术官僚。他们的历史功绩在于,在20世纪30年代,他们利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使苏联完成了西方需要一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从而为苏联战胜法西斯德国奠定了物质基础。老子曾经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斯大林时代优秀技术官僚之“福”在赫鲁晓夫改革时代就变成了“祸”。赫鲁晓夫的改革完全依赖于中央技术官僚,从而导致苏联的改革就只有中央这个单一主体。而中国在邓小平1978年启动改革之时,则认为中央的干部队伍是无法依赖的。这主要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中央的干部队伍专业知识不够,无法适应开展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二是在邓小平看来此时的中央干部队伍还不可靠,是“三种人”(追随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造反起家的人,帮派思想严重的人,打砸抢分子)。邓小平曾说过:“最危险的是‘三种人’,“说他们最危险,是因为:一、他们坚持原来的帮派思想,有一套煽惑性和颠覆性的政治主张;二、他们有狡猾的政治手腕,不利时会伪装自己,骗取信任,时机到来,又会煽风点火,制造新的动乱;三、他们转移、散布和隐蔽在全国许多地方,秘密的派性联系还没有完全消灭;四、他们比较年轻,也比较有文化。他们当中有些人早就扬言十年、二十年后见。总之,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而当时中国国民经济的形势非常严峻,改革迫在眉睫,必须马上启动。在这两重因素影响下,要改革只能放开,中央政府放权给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来处理改革事宜,此其一。
展开
目录
中国改革开放与东亚(代序)
第一部分 中国发展经验与中国新外交
中国改革国际比较及其特性
中国特色改革和发展的意义——成为一种新发展范式的可能性及其
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战略思想——意识形态基础、根本纲领和当今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及主要成就
中国新外交新在何处?
从“新安全观”到“软实力”:集体认同的形成还是分化?
新世纪中国民间外交研究:问题、理论和意义
逐渐走强的中国应形成大国思维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历史演变:模式与过程
四川大地震与灾害救援国际合作之展望

第二部分 中国改革开放与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发展三十年
中国的发展与中日关系
人民币与日元:对手还是伙伴?——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与中日关系的新课题
中日防务交流:进展及课题
中日经贸关系:从“民间促进”到“战略互惠”
略论中日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
步入全新阶段的中国对日经济外交:动因与态势
改革开放政策是中日关系继续发展的重要依托

第三部分 东亚合作中的东北亚与东南亚
日中韩三国间合作的障碍及其克服
日美同盟与中日关系
韩中青年反中、反韩情绪的原因及解决途径
论中国东亚地区战略的展开
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制度形式选择——基于APEC和CAFTA的比较分析
建构主义视角下审视东盟的对外关系——以东盟与中国、日本、印度关系为例
小马拉大车?——对东盟在东亚合作中地位作用的再认识
从知识社群到东亚共同体
中国改革开放与蒙中经贸关系

第四部分 金融危机与东亚地区合作
金融危机与东亚地区合作
东亚金融合作:政治影响与展望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日的冲击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日节能环保合作的现状与潜力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