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上编 理论与历史<br>第一章 现代国家的构建规划与进路<br>一、现代国家想象:从美国制宪者、托克维尔到张之洞、张君劢<br>二、立教:现代精神秩序之型塑<br>三、立法:现代国家的国内共同法问题<br>四、立宪:政府的设计与构造<br>五、现代国家的三种立国模式<br>六、立国之核心环节与历史分期<br>第二章 中国现代国家构建的一个历史线索<br>一、民主政体建国之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理据<br>二、新文化运动知识分子政治意识之“歧出”<br>三、民主政体建国之精神性<br>四、孙中山先生政治意识之驳杂<br>五、作为民主政体建国之正宗的梁启超的政治意识<br>六、张君劢之实践的政治家的意识<br>七、民主政体建国之正宗政治意识的湮没不彰<br>八、现代中国立国之分期:古典时期与现代时期<br>下编 张君劢的立国之道<br>第三章 张君劢的立国哲学:唯心主义的制度变迁理论<br>一、立国的主体意识:重新解读“人生观”论战<br>二、古典立国共识的破裂与“思考与选择”的重要性<br>三、折中于理智、道德与行动之间的哲学思考<br>四、选择、行动与国家秩序:唯心主义的社会哲学<br>五、道德在立国过程中的功能<br>第四章 张君劢论“立国之学”<br>一、理性与立国政治<br>二、“哲学”作为整体社会秩序之学<br>三、政体科学之性质与方法<br>四、在“政治国”与“学问国”之间<br>第五章 立国的政治哲学:蓝图与主体<br>一、张君劢的现代国家想象<br>二、立国的主体:从人民到绅士<br>三、民主的古典理解与绅士的关键作用<br>四、政治家与立国者<br>第六章 政治地立国的典范<br>一、共和地立国:张君劢的国民主义<br>二、立国的政治性:政党政治<br>三、作为过程的宪政与立宪政治的共识<br>第七章 作为立宪政治形态的“修正的民主政治”<br>一、立宪政治的完整过程:修正阿克曼的理论<br>二、从制宪角度修正政党政治<br>三、作为立宪政治守护者的联合政府理念<br>四、强行政权与对它的司法控制<br>第八章 中国文化的“再生”规划<br>一、区分文化世界与政治世界:立国者的审慎<br>二、中国传统文化之现代价值<br>三、文化再造之主体性与会通的方法论<br>四、中体西学,资相循诱<br>五、“张嘉森主义”:现代国家的精神抉择<br>第九章 结语:张君劢的立国之道<br>一、立国与作为一种秩序的自由:坚持立国之古典性<br>二、综合价值、知识与实践的立国之技艺理性<br>三、现代中国的保守一宪政主义传统<br>四、理解“自相矛盾的”张君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