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妇女通史.明代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84063
  • 作      者:
    陈高华, 童芍素主编
  • 出 版 社 :
    杭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妇女通史(明代卷)》讲述了人类群体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女性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探索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历史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缺乏妇女史的内容,民族的历史就是不完整的,中国历史当然不可能例外。
展开
精彩书摘
    2.家庭生活中的妻妾关系
    在明代家庭的实际生活中,妻妾之间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对明代史料的钩稽,大抵可以概括为下面两种情形:一是妻妾和睦,二是妻妾争宠。
    这当然仅仅是根据现有史料而加以大致概括。那么,在和睦与争宠之间,究竟何种关系占据主流?限于史料,目前做系统的统计分析尚有困难。在富贵人家纳妾成风的大势下,从女性权力乃至情欲占有的角度来说,自然会导致“妇妒”之风的形成。即使如此,正统的儒家士大夫为了树立一种家庭和睦的气氛,借此掩盖因置妾而引发的家庭动荡,于是在他们所撰关于妇女的碑铭、传状中,更多的还是妻妾和睦的假象。然而在这一假象的背后,妻妾争宠已经日益演化成为家庭生活的新趋向。这一趋势不但在正统的传记中不乏其例,更为民间通俗文学所广泛揭示。小说《金瓶梅》、《醋葫芦》与《醒世姻缘传》等就是最好的形象例证。
    (1)妻妾和睦
    法律已经赋予了正妻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妾只能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妻妾关系的和睦,主要得力于正妻的不妒,以及妾之不争宠。在明代的家庭生活中,无论是士大夫家族,还是商人家庭,妻妾关系和睦的例子还是可以找到许多,无不是因为正妻的豁达大度。这当然是那些妇女传记的作者为了从正面宣传一个“贤妻”的完德所致,但确实也从侧面反映了这种和睦相处的妻妾关系的存在。为示说明,不妨举一些例子如下:
    第一个例子来自商人家庭。据汪道昆《先伯母许氏行状》记载,汪道昆的伯母许氏,在嫁给汪道昆的同族伯父汪良楷之后,早年因为不能生子,就亲自替自己的丈夫找寻“媵人”。当然这位媵人也知道小心翼翼,谨慎侍奉许氏。许氏尽管“摄中外,率务操功”,掌管家中一切事务,但唯独对媵人宽宏大度。随后,许氏自己也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1]
    第二个例子同样来自商人家庭。据汪道昆《潜川汪太孺人唐氏行状》记载,唐氏自嫁人汪门成为“上林公”之妻后,最初因为不能生子,就为丈夫找了小妾胡姬。随后,唐氏自己生了三个儿子,而这位胡姬也早已去世,唐氏亲自为胡姬营葬。不仅如此,唐氏还关心胡姬的娘家。胡姬有一位弟弟,因为经商失败而陷入贫困,并向唐氏求助,唐氏命胡姬之弟“管库”。[2]
    第三个例子则发生在汪道昆自己家中。汪家上代也是经商出身,一直到汪道昆的父亲,也以经商为生。但至汪道昆时,已是科举发身,步入士流。汪道昆的庶母亦即道昆父亲所娶之妾何为,曾与道昆的母亲相处40年。在道昆的母亲去世之后,亲自至灵前痛哭,并道出她们之间亲密无问的关系,亦即“以手足待妾,无他肠”。[3]
展开
目录
概论
一、明代的妇女控制及其制度
二、明朝人的女性观及其行为
三、明代的女性生活及其转向

第一章 社会各阶层妇女
第一节 贵族妇女
一、后妃
二、王室妇女
三、女官
四、后宫女性服役人员
五、宦门妇女
第二节 劳动妇女
一、农妇
二、蚕妇与织妇
三、商人妇
四、其他劳动妇女
第三节 娼优
一、娼妓
二、优伶艺人
第四节 女尼、女冠与女巫
一、尼姑生活及其世俗化
二、女冠
三、女巫
第五节 奴婢
一、宫婢与官婢
二、私婢

第二章 礼俗与妇女生活
第一节 婚姻与家庭生活
一、婚姻礼俗
二、贞节观念束缚下的婚姻生活
三、妇女的离婚和再嫁
四、妇女的情感表达及其性情生活
第二节 妇女的家庭角色及财产权
一、家庭角色及其地位
二、财产权及其消费
第三节 妇女与丧葬、祭祀
一、妇女与丧葬礼俗
二、妇女丧葬制度
三、妇女与祭祀礼仪
第四节 妇女的生育之职及其相关习俗
一、生育:一种最为重要的妇职
二、生育禁忌与祷子习俗
三、生育习俗
第五节 妇女与饮食、居住生活
一、饮食生活
二、居住生活
第六节 “妇名”与妇女传记
一、闺名避讳与妇女无名
二、妇名命名原则及其伦理意义
……
第四章 妇女的服饰
第五章 妇女的社会活动
第六章 妇女的才艺及其成就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